优秀的教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教师在写教案时,需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和预期效果,一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找木头小班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找木头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锻炼孩子的习惯以及听力。
2、体验游戏的快乐。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游戏的快乐
难点:学会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
空旷场地
活动过程:
儿歌:山、山、山,山、山、山,
山上有个木头人,
不会说话不会动,
动了就是皇蜜蜂。
幼儿在结束儿歌的时候停止不动,动了要受到惩罚。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活动中,幼儿情绪很高,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量适中,是一节成功的游戏教学课。
找木头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提高幼儿听音乐的能力。
【活动准备】
火的'头饰、三段音乐、与幼儿同数的椅子、ppt。
【活动过程】
1、听第一段音乐,韵律操导入。
t:宝贝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运动啦!
t:变变变变变,呀,我们都是木头人啦!(原地转一圈)
2、听第二段音乐,游戏开始。
(1)听第一遍音乐,感受音乐。
t:木头人可不能随便动了,只有听到音乐声才可以动。可是音乐声一停,我们就又不能动了,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怎么样啊?有音乐可以随便做动作哟!
t:哇,我们木头人可真厉害啊!
(2)听第二遍音乐,在音乐中感受愉悦。(出示ppt)
t:那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旅行吧!第一站来到了草地上,哎呀,太阳可真好呀,伸伸懒腰,扭扭屁股,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没音乐了,木头人们,不能动了,摆个美美的造型;又有音乐了,那接着去下一站咯,大海到了,听听海风,踏踏海浪,哇,可真美!(音乐停)(音乐响)呀,我们来到了天空,像小鸟那样飞一飞,看看这美丽的世界。哎,木头人们飞得有点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3)听第三遍音乐,游戏延伸。
t:我们木头人可真能干呀!连火魔王都听说了,他很不喜欢我们木头人这么能干,所以他想来吃掉我们。不过呀,这个火魔王他看不见我们,只要我们不发出声音,他就抓不到我们。我们先一起来玩会儿吧!
t:(师戴火魔王头饰,音乐停)我是火魔王,我来找找木头人,听说他们很能干,哼,我得把他们都吃掉。我来听听看,木头人在哪里啊?这边没有,恩,去那边看看,也没有。算了,再去找找。(火魔王下)
t:木头人们,你们太厉害了,火魔王走了,我们继续玩吧!
t:(火魔王上,音乐停)我刚刚好像又听见木头人的声音了,得去听听看。哪儿有声音呢?恩,还是没有,再去看看。(火魔王下)
t:刚才魔王来了,你们有没有什么事啊?哎呦,木头人真是很棒呀!我们一起祝贺一下吧!
t:(魔王上,音乐停)咦,这边确实有声音啊,怎么我一来就听不到了?真奇怪,哎,这群木头人真是厉害啊!算了,还是走吧,不找了!(魔王下)
t:刚才听说火魔王以后都不会来打扰我们啦!我们一起来跳舞欢庆吧!
3、听第三段音乐,游戏结束。
t:哎呀,真开心!我们一起去其他地方旅行,看看美景怎么样?
找木头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学会b段木头人动作的基础上,学玩游戏《小鼹鼠和木头人》。
2.根据动作的提示,能在a段音乐的句尾处快速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上。
3.体验控制性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魔法棒、小鼹鼠的图片、有木头人的动作经验。
活动过程:
一、随《木偶舞曲》进场。
幼儿跟音乐随意做木头人动作。
师:今天小木头人要来跟大家玩游戏了,看一看,他来了!你们也来学一下。
二、游戏。
1.通过教师手指游戏熟悉a段音乐。
师:这是谁呀?今天小木头人就带了小鼹鼠来玩游戏。小鼹鼠可调皮了,他会在地里打洞,还喜欢在路上东跑跑,西跑跑。我们跟着音乐看看小鼹鼠的脚在干吗!
2.跟随音乐玩手指游戏,熟悉在每一句的句尾回原位的规则。
用小手当小鼹鼠的脚,跟着音乐听一听,跑一跑,找到音乐停顿的地方。
3.跟随音乐玩小脚游戏,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师:音乐放到什么时候小鼹鼠回来排好队的?现在我要你们的小脚也来玩一下这个游戏。在每段音乐的后面回来,准备好。
4.随教师唱a段音乐玩游戏,探索如何才能快速归队。
请几名幼儿尝试玩游戏。
5.随a段音乐玩游戏,尝试随音乐快速归队。
交换幼儿尝试。
6.随音乐完整游戏。
师:现在我要带所有的小鼹鼠到森林边去玩。
7.再次游戏,增加角色。
魔法棒定造型。
幼儿尝试做木偶人。
三、结束活动。
师:森林里可能会遇见谁呀?一起来听一听。赶快跑啊,快跑回家呀!哇,刚才森林里是谁呀?还可能有谁?这么多可怕的动物都出来了,我吓了一身的冷汗,你紧张吗?这次我们要跟着小木头人到别的地方去玩游戏了,别的地方可能更紧张、更危险,可能有更可怕的东西出来,所以我们要学会躲避,学会保护自己。好,全体起立,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啊?叫小鼹鼠和木头人,回去可以跟其他的小朋友玩一玩这个游戏。今天玩的开心吗?那我们就用开心的表情和科任老师们说再见!
活动反思:
?小鼹鼠和小木偶》是由两支乐曲组合而成。根据这两个不同的音乐性质,我设计了小鼹鼠和小木偶这两个角色,并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之中。小木偶的音乐主要是帮助孩子们掌握合拍和节奏,这一段音乐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创编。而小鼹鼠的音乐则是培养孩子们动作的控制性。教师给与幼儿一定的.提示,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与音乐相匹配的形象的动作。最后大家共同设计成完整的游戏,真正体现了双主体。
今天的活动,采用的是渐强模式:上肢+音乐刺激—疲劳时+创编动作—再疲劳时+身体大幅动作+游戏规则,孩子们很容易就通过动作掌握了两段音乐的节奏,抢着要当木头人。在活动的最后还升华了,让幼儿明白躲避危险的道理。
找木头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木头和玻璃的不同特性及用途。
2、通过观察和触摸活动,能探索木头和玻璃的不同之处。
3、对周围生活及探索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能说出周围物体的名称,认识玻璃和木头。
物质准备:
1、仿真娃娃一个,木制玩具及玻璃制品(水晶球、木头小汽车、玻璃球、玻璃杯)木头块、若干木头制品和玻璃制品的图片、四盆水和四块抹布。
2、制作ppt:木头和玻璃制品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木头和玻璃的不同特性。
1、师:今天娃娃过生日,老师准备了两个玩具送给她?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水晶球)这又是什么?你们知道这个水晶球的外壳是用什么做的吗?(出示木头小汽车)那这辆小汽车是用什么做的呢?
2、师:老师发现玻璃做的水晶球稍微要重一点,而木头做的小汽车要轻一些,玻璃和木头还有好多不一样的地方,下面老师在后面的桌上为你们准备好多木块和玻璃杯,请小朋友们去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仔细看一看,还可以玩一玩,然后到前面来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来,小朋友们,我们四人一组来玩一玩吧!(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师:宝宝们,请你们坐到前面来告诉老师你们玩了木块和玻璃杯以后发现了什么吧?通过你们的小手和眼睛,你们发现木头和玻璃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比较木头和玻璃的不同之处)教师小结:玻璃是透明的,木头是不透明的,玻璃摸上去是滑溜溜的,木头摸上去的粗糙的、硬硬的。
二、幼儿操作实验,感知木头和玻璃在水中的不同。
1、师:其实木头和玻璃还有一个地方不一样,如果把玻璃球和木块放到水中,大家猜一猜,会怎么样?下面老师就请宝宝们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老师在后面的每个桌上放了一盆水,盒子里面有玻璃球和木块,请宝宝们放玻璃球和木块的时候要轻轻地放入水中,然后观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过一会再到前面来告诉老师你的发现,好吗?(教师指导幼儿做实验,提醒幼儿不要弄湿衣袖。)
2、幼儿操作实验,将玻璃和木块放入水中观察。
师:现在请宝宝们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相互介绍过程和结果)小结:木头是浮在水面上的,玻璃珠沉在水底。
三、了解木头和玻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师:在我们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木头或者玻璃做的呢?
启发幼儿想象各种木制品和玻璃制品,如:木头做的东西有桌子、椅子、梳子、床等,玻璃做的东西有玻璃杯、镜子、玻璃窗、玻璃瓶等。
2、出示ppt,欣赏木头制品和玻璃制品的图片。
四、了解木头和玻璃的特性后,幼儿如何使用它们。
师:木头做的物品虽然很结实,但是它们也怕尖尖的东西去伤害它们,所以平时我们不能用指甲和小刀去划木制的物品。还有玻璃做的物品容易摔碎,所以我们拿玻璃做的物品时要轻拿轻放,万一摔碎了你们也不要用手去捡,等爸爸妈妈来处理。你们记住了吗?好,请宝宝们回去后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说说周围还有哪些物品是木头或者是玻璃做的。宝宝们,再见!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木头和玻璃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品,用途很广泛,但是幼儿很少去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本次科学活动通过幼儿的两次触摸活动和讲述,引导幼儿探索木头和玻璃的不同之处及用途。在活动中,幼儿对实验活动非常感兴趣,但是也有幼儿对老师提出的“透明”这个词有点陌生,我接着用窗户上的玻璃进行了讲解,通过玻璃我们能看到外面的景色,说明玻璃是透明的。最后启发幼儿继续探索周围生活中木头或玻璃做的物品。
找木头小班教案篇5
学习目标:
锻炼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
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播放轻快音乐,幼儿随意走动。
2、当老师说“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准说话、二不准动,三不准露出大门牙”时,幼儿便要停止动作,做出一个喜欢的造型(如模仿小动物),并保持身体静止,看谁坚持的时间??
3、可以让先动的小朋友表演节目,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活动建议:
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后,。可以由幼儿组织活动,以增强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
组织者可故意做滑稽的动作或说幽默的语言,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并进一步考验小朋友的身体控制能力。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下来,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儿在玩木头人的时候,坚持没几秒,就开始动来动去,觉得很好玩。我就有些着急,提醒乱动的幼儿,木头人是不能动的哦。但是,时间稍长,更多的幼儿也坚持不住,开始微微动起来。在活动到这种过程中,我及时分析自己的行为,对遵守规则、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关注和表扬。在再玩“木头人”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就注重欣赏和关注孩子的造型,夸赞好的造型,来肯定孩子。几个调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动,不再因为得不到关注而表现出混乱。
找木头小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正确发出“山(shn)、上(shàng)、三(sn )''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 等音。
2.在游戏活动中,锻炼自我控制与灵活应变能力。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木偶人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人,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以小木偶的口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接着教师一边操作木偶拉线,一边念儿歌,使幼儿能够初步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例如:“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和“上”的音。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必须念儿歌,并不由自主做动作。待儿歌念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停止游戏,待整个游戏结束时,动了的幼儿站一排,坚持不动到最后的幼儿站一排,大家对拍手心齐声念儿歌:“本来要打三百下,怕你太疼打三下。一、二、三!”不动者轻轻打动着手心一下。游戏结束。
3.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计划。
(1)教师领着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轻打三下,给幼儿以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对幼儿个别发不准的音及时给予纠正。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让幼儿在同伴中组合,结伴自主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游戏。
活动延伸:
教师启发引导幼儿想像,进行简单的听指令仿编游戏儿歌的活动。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如“除了木头人,你看见过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吗?”引导幼儿说出“塑料人”“石头人”“稻草人”等。
游戏时,幼儿必须听指令改编游戏儿歌,如发令人说“稻草人”,幼儿就念“山上有个稻草人”的游戏儿歌。具体玩法同上。
活动反思:
活动后大多数幼儿能够区分这三个字音,只有部分幼儿不能够区分,还需要进一步在游戏中多多联系。幼儿灵活应变能力较强,但由于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所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以后活动中要加强进步。这节活动幼儿始终处于愉快的气氛中,所以能将活动兴趣一直延续到活动结束。
找木头小班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