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齐尼·巴依卡观后感5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一篇言之有物的观后感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通过观后感,观众可以了解到作品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启示,增加他们对相关作品的兴趣,一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拉齐尼·巴依卡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拉齐尼·巴依卡观后感5篇

拉齐尼·巴依卡观后感篇1

英雄城里出英雄。英雄的诞生,从来不是偶然。

半个多世纪前,红其拉甫边防连成立,哨卡建在海拔43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

这里山路崎岖,自然环境恶劣。拉齐尼·巴依卡的祖父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主动请缨,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官兵做向导,从此开始了一家三代护边70余年的传奇。

时间一晃便是23年。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带领官兵们走遍红其拉甫边防线上每一道河沟、每一个山口、每一块界碑,同吃同住,一起经历千难万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不让界碑挪动一毫米。”1972年,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走不动了,他将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叫到身边,嘱咐道:“守好边防的任务,以后就交给你了。”

一座毡房就是一座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骑上牦牛,谨记“家训”,走上边境线,与官兵一起爬冰卧雪、戍边巡逻,这一干又是38个春秋。

拉齐尼·巴依卡从小跟着父亲在边境线上长大。巡逻路上,父亲经常给他讲爷爷巡边的故事。年幼的拉齐尼·巴依卡听着,两眼放光,一颗种子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长大后也要和爷爷、爸爸一样,为国守边。”

2004年8月,刚刚从部队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接过父亲的班,成为家中第三代护边员。同年,他光荣入党。这让他对自身有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做一名优秀的护边员,更要做到在入党申请书中所写的那样“尽我所能,为人民、为祖国多做好事。”

巡逻路上,拉齐尼·巴依卡总是走在前面探路,凭着多年经验,多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巡逻路上,我们每次都要穿越冰河,他总要自己先过去,试试水深不深、流速急不急,确认安全后,才让我们过河。”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红其拉甫边防连战士肖瑶说,“有拉齐尼·巴依卡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山区气候变化无常,危险说来就来。2011年冬天,巡逻队遭到暴风雪袭击,边防战士皮涛突然滑入雪洞,周围冰雪不断塌陷。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巴依卡迅速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终于将皮涛拉上来。皮涛得救了,拉齐尼·巴依卡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医院抢救了三个多小时,才挽回生命。

16年的护边生涯,拉齐尼·巴依卡曾在峭壁探路途中被山石砸晕血流不止,也因渡河发生意外,噙泪与自己相伴多年的白牦牛作别。太多的急险时刻,却从未拦下他巡逻的脚步。

“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拉齐尼·巴依卡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铮铮誓言,被当地群众称为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拉齐尼·巴依卡观后感篇2

1月4日中午,41岁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入冰窟的小孩,不幸逝世。

1月4日中午13时56分许,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

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因冰面突然断裂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直奔落水的孩子。伸手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

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可能托在水面。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

十多分钟过去,孩子成功获救,但托举起他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而他们一家三代为国戍边的故事在当地已是家喻户晓。

爷爷带着水泥、油漆和馕上路

父亲36年接力戍边巡逻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在这样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延绵分布着我国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长达888.5公里的边境线。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之初,红其拉甫边防连随之成立。

正值隆冬,面对一片冰天雪地的红其拉甫,马上要执行巡逻任务的连队官兵犯了难,这次巡逻的目的地是吾甫浪沟(塔吉克语,意为死亡之谷),路上经常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往返一次需要3个月时间,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向导,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将寸步难行。

这时,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牧民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给连队当向导。他们带上三样东西——水泥、油漆和馕,开始了漫漫征程。馕在路上是干粮,水在山沟里随处都是。到了界碑,大家用水泥修补损坏的地方,用油漆刷新,还要描字,而后敬礼、宣誓。此后的23年间,经验丰富的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坚持义务带领边防官兵巡逻,他总是骑着牦牛走在队伍最前面,以便及时发现危险。

1972年,年迈的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走不动了,他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主动接过“接力棒”,与连队官兵一起爬冰卧雪、戍边巡逻,一走就是36个春秋。其间,为挽救战士的生命,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4年,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巴依卡又把“接力棒”交给了儿子拉齐尼。此时,拉齐尼·巴依卡刚从部队退役回家,而他服役的部队就在帕米尔高原。

为救战士,他冻得不省人事

抢救3个多小时

在父辈耳濡目染下,拉齐尼从12岁就跟着父亲探路、查看地形、熟悉红其拉甫地理位置,俨然已是一名小小护边员。

2005年,拉齐尼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千里边防线上,成为一个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一次巡边,落在最后的牦牛自行上山踩塌了石头,巨大的石块从山上滚落。“战士看到危险把我拉过来,救了我的命。”拉齐尼说,“还有一次,我的鞋底磨烂了,连长把鞋脱下,让我穿,他说‘我没事,你穿吧’,我感觉特别温暖。”

2011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带着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吾甫浪沟进行巡逻。突然,天气骤变,鹅毛般的大雪纷纷落下,积雪把牦牛都埋没了。战士皮涛行走在队伍最前面,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雪洞里,战士们赶紧前去救援。

周围的冰雪还在垮塌,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高喊一声:“大家都不要动。”他爬到雪洞旁边,不顾寒风刺骨,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急救三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2013年9月,巡边队经过乱石滩断崖,发生山体滑坡,曾经巡逻的标记和路都没有了。大家一筹莫展,拉齐尼请官兵原地休息,自己前往峭壁探路。谁料山上落石将拉齐尼砸晕,鲜血直流。官兵们赶紧抢救、包扎伤口。拉齐尼清醒过来后,官兵们劝他回去,他坚决拒绝了:“这是任务,绝不能因为我的一点小伤耽误了巡逻。”

在拉齐尼十多年的护边路上,这样的危险时刻太多太多,但他从来没有想过停止巡逻的脚步,他把为国守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铮铮誓言将永远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

拉齐尼·巴依卡观后感篇3

二零二零年的春节,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红火热闹。疫情的到来让春节变得沉默无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有无数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面对疫情的危险,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同担风雨,共盼春天。

逆行者。

除夕夜本应是阖家欢乐、幸福温馨,但他们身着白大褂,有家难回。他们不是天生的白衣天使,只是为了坚守入职时那铿锵有力的宣誓,为了不再看见患者家人悲痛的容颜,他们放弃假期,取消旅行,只为在需要的时候说一句“我报名”。1月24日凌晨四点半,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许多医生被电脑铃声吵醒,冬雨淅沥,出征的信号像榔头砸在心上一样。他们没有推脱,没有退缩,迅速集结。像他们一样的人,在这个深夜还有许多许多。

截止2月26日,共三万两千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他们告别家人,告别团圆,只为了国家的那一声召唤。“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他们的口号让人泪目。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坚守者。

寒风里,他们带着口罩坚守在马路旁,一辆辆车查验,一个个人测温。他们守候在公路疫情防控测温一线,让交通通畅,让城内安全。清晨里,他们手持工具行走在大街小巷里,清扫垃圾,维护一方土地干净。他们是环卫工人,疫情期间依然工作,只为维持城市的环境。黄昏里,无数快递小哥骑着车穿行在马路上,他们带着无数人的期待和盼望,将包裹准确送达,让生活不至于贫乏。

除了他们,无数同样坚守在岗位上的人。他们随处可见,遍布城市,但在这一刻,他们并不普通。他们被冠以坚守者的称呼,成为冬日里的风景。

追光者。

在抗疫一线的,不仅有医护工作者,还有无数科研人员。他们在战疫的另一条线上,承受着长时间负压工作,与时间赛跑。研究对应药物,寻找零号病人,采集病毒毒株……在无数深夜里,数据是冰冷的,但心是温暖的。为了病毒溯源,临床救治,他们熬红了眼睛。在无数新闻里,他们出现的最少,却承担着最重的任务。他们在疫情里研究,在黑夜中追逐希望。他们是追光者,也是光芒。

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自己,便是为春暖花开贡献一份力量。

昨日,冬已尽,春可期。我们经历了风雨,而今春暖花开,山河融融,春色正美。

拉齐尼·巴依卡观后感篇4

“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在晨曦中,我的祖父凯力迪别克露出笑颜。他视巡边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祖父这种精神是我家的一盏明灯……”

这是拉齐尼·巴依卡创作的诗歌《南湖》,也是他的朋友圈最后一条动态。

视频中,一个月前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显得非常消瘦、憔悴,与4年前我采访他时相比,明显苍老了许多。老人刚刚给牦牛喂完草料,说话声音很小。在这之前,儿子拉齐尼·巴依卡心疼他,不让他干重活。

通过手机镜头,我看到老人身后的景象——从提孜那甫村望出去,远处皑皑的雪山,便是“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和绵延崎岖的边防线。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88.5公里,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红其拉甫边防连成立。在塔吉克语中,红其拉甫意为“血染的通道”。这里常年积雪,平均海拔超过43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风力常年在7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我年轻的时候,长年累月在外巡边,拉齐尼·巴依卡主要由他妈妈带大。”谈起自己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话多了起来。他又一次讲起三代人接力护边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给连队当向导巡边。每次巡逻,他们都会带上3样东西:水泥、油漆和馕。馕在路上是干粮,水在山沟里随处都是。到了界碑,大家用水泥修补损坏的地方,用油漆刷新,还要描字,尔后敬礼、宣誓。

“我爸爸巡边23年。1972年,他年纪大了,走不动了,我就接过‘接力棒’,与连队官兵一起走了36年。”他的语气很平静。实际上,这位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的老人,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在巡边护边生涯中,他曾50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98年“八一”前夕,县领导到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家里慰问,问他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朴实的话语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第二年,满头银发的他在党旗前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之前,他曾9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就这样,两代人在帕米尔高原树起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也飘扬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心中。

在5个儿女中,拉齐尼·巴依卡无疑是父亲的最爱。受父亲影响,拉齐尼·巴依卡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2001年12月,他如愿以偿参了军。在部队,他的军事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被评为“优秀士兵”。2004年7月,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从那年开始,他接过“接力棒”,沿着父亲的足迹,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巡逻向导,其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誉为“帕米尔雄鹰”。

2011年冬天,边防连一支巡逻队伍遭到暴风雪袭击。途中,战士皮涛突然滑入雪洞,周围冰雪不断塌陷。危急时刻,拉齐尼·巴依卡迅速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打成结、系成绳子,花了2个小时才将皮涛拉出来。皮涛得救了,拉齐尼·巴依卡却被冻得不省人事,被送到医院抢救了3个多小时才挽回生命。伤刚好,他就立即回到护边队伍当中。

“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为国护边是我们家的荣耀!”拉齐尼·巴依卡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视频中看着老人喃喃自语,我的内心也如刀绞一般。我小心翼翼地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

老人说:“儿子生前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去当兵,去保家卫国。我的责任就是教育好我的孙子孙女,把我们一家三代人守边护边的‘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

拉齐尼·巴依卡观后感篇5

1月4日以来,“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消息传遍新疆,轰动全国。网友痛惜,人民怀念:“这样优秀的战士离开了我们!英雄一路走好!”“沉痛悼念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怀念英雄!”

自治区党委追认他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人民政府评定他为烈士。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接力守边71年的动人故事早已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他的英雄事迹动人心魄,他的精神令人敬仰!

他是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先锋模范。拉齐尼·巴依卡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不足3年,围绕边境地区民生领域建言献策,提交建议、议案12件。他的提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改善了护边员队伍结构和工作条件,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付出了毕生努力。

他是坚定守卫边疆的忠诚卫士。“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16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素有“死亡山谷”之称的红其拉甫边防线上,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翻越雪山达坂,蹚过急流冰河;在巡边路上多次豁出性命冲在前面,为救起掉进雪洞的战士曾被冻得昏迷过去;为探出一条安全的山路被滑落的石头砸晕在悬崖边……拉齐尼·巴依卡坚守初心,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他时刻秉怀作为党员、作为军人的使命和责任感,心中饱含着家国情怀。

他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楷模。“他心里装的都是别人,唯独没有自己”,拉齐尼·巴依卡的战友说。巡逻期间遇到暴雨,拉齐尼让护边员们都进帐篷休息,自己坚持留在外面看管牦牛,即使被淋成“落汤鸡”,第二天依然精神抖擞地继续巡逻;每场大雪过后,他总是第一个帮助牧民清理积雪;巡逻路上遇到病情危急的群众,顶风冒雪将病人送到医院,默默守候直至病情好转……拉齐尼·巴依卡时刻把群众的事记在心上,关心群众、体贴群众,扑下身子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成为群众最认可、最信任、最亲近的人。

不畏困难、不惧牺牲,心系家国、舍生取义。在生死考验面前,拉齐尼·巴依卡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优秀答卷,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树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他是模范中的英雄、英雄中的模范。英雄虽然逝去,但他的精神永存。拉齐尼·巴依卡英雄的精神将永存在祖国的边境一线,永存在帕米尔高原的雪山之巅,永存在天山南北的广袤大地,永存在全疆各族人民的心中。

拉齐尼·巴依卡对党忠诚、热爱祖国,是一位优秀的护边员。他是祖国边疆的忠诚卫士、人民生活安宁的可靠守护人。他担负的职责与我们政法人的职责相同,他执行的任务与我们政法干警的任务相近。在学习他的英雄事迹、传承他的不朽精神时,我们情更浓、心更近、劲更足。全区政法干警要以英雄精神为灯塔,照亮心灵,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高举法治大旗,弘扬英模精神,做实各项工作,努力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尽职担责,为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政法力量。

拉齐尼·巴依卡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补社保卡申请书7篇

贫困资助卡申请书7篇

加油卡培训心得体会8篇

学生贫困卡申请书参考7篇

学生贫困卡申请书通用8篇

开工会卡申请书精选7篇

困难卡救助申请书优秀8篇

困难卡救助申请书优质7篇

困难卡救助申请书8篇

幼儿认识字卡教案通用6篇

拉齐尼·巴依卡观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