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写好事迹材料可以激励人们勇往直前,追求人生的成功和幸福,事迹材料是记录一个人对美、善、真追求的见证,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下面是一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拉齐尼·巴依卡事迹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拉齐尼·巴依卡事迹篇1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88。5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一家就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巴依卡,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为国戍边。至今,拉齐尼·巴依卡已经在这里做了15年的护边员。
1957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千里边防线上。
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在会议驻地的电梯上巧遇拉齐尼·巴依卡代表,他用流利的普通话问道:“你肯定知道红其拉甫边防连吧?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我们祖孙三代跟边防连官兵一起巡边几十年了,我的普通话就是他们一字一句教会的。”
下了电梯,记者和拉齐尼来到一楼大厅的解放军报电子阅览屏前,一起翻看红其拉甫边防连的报道和照片。说起与边防连官兵的故事,拉齐尼笑称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从前和官兵一起骑着牦牛巡逻,每天太阳出来就走、太阳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帐篷将就一晚,有时还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往返一次要近10天时间。
2011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和官兵们在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突然间天气骤变、突降大雪,积雪的厚度将牦牛都埋没了。
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在危急时刻,拉齐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动!”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体力透支的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在这10多年的巡逻路上,他和边防官兵结下深厚情谊。“不光是我,我们周围的牧民都把边防连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拉齐尼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兄弟,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说着,他用力地拍了拍心的位置。
“看,我们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齐尼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讲起这几年护边员身边的变化:牧民们放牧有补助、种地有补贴,每年还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边防修好了巡逻路,建起了执勤房,还给护边员们配发了摩托车、对讲机、望远镜,以前步行巡逻需要好几天,现在骑摩托车只要5个小时,而且再也不用风餐露宿。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很想念从前和边防连的兄弟们顶风冒雪巡逻的日子,一起吃过的苦,才是最想回忆的甜。”说话间,拉齐尼的电话响起,是儿子拉蒂尔打来的。他边接电话边说:“拉蒂尔说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做一名护边员。我告诉他要好好上学,说好普通话,将来成为一名解放军,保卫祖国,保护人民。”
粗糙的双手、紫红的面庞、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这位质朴的护边员用坚守书写忠诚,以丹心照耀边疆,在祖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
拉齐尼·巴依卡事迹篇2
华电新疆公司慰问拉齐尼•巴依卡家属学习践行“雄鹰•胡杨”精神
华电新疆公司代表慰问拉齐尼•巴依卡家属。
“感激您培养出优秀的‘帕米尔雄鹰’,17年如一日巡线保边,为国奉献。我们都是您的孩子。”1月16日,华电新疆公司副总经理高明一行,前往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全国劳动模范拉齐尼•巴依卡家慰问其家属。
作为第三代护边员,2021年1月4日拉齐尼•巴依卡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逝世,年仅41岁。高明将10万元慰问金送至家属手中,转达华电党员干部的敬意。华电喀什热电公司总经理___,全国劳动模范、喀什热电公司设备维护部主任买买提•托合提一同看望。
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一座毡房就是一座哨所。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要潜心培养第四代接班人,等到自己守不动时,把接力棒传给儿子,让他继续戍边,保卫国家。
拉齐尼•巴依卡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扎根边疆“雄鹰•胡杨”精神的代表。
多年来,华电新疆公司积极践行“雄鹰•胡杨”精神,坚决履行央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助力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累计在南疆深度贫困地区投入扶贫资金1.98亿元,用于教育、医疗等项目发展。作为华电在南疆的唯一企业,华电喀什热电公司干部员工扎根南疆,秉持“奉献光明温暖,造福南疆人民”的企业使命,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买买提•托合提、央企楷模艾尔肯•买买提等先进人物,他们是华电人扎根边疆、坚守“雄鹰•胡杨”精神的优秀代表。
拉齐尼·巴依卡事迹篇3
望着挂在家中的那套新西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泪水满面。要是往年,这时的拉齐尼·巴依卡已经带着他在基层工作调研所得,踏上了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路程。如今,他已长眠在帕米尔高原,守护着他魂牵梦绕的边防线。
时光回到今年1月4日13时56分,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着哭腔的叫喊:“快来人啊!救救孩子!”
拉齐尼·巴依卡循着声音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陷入人工湖的冰窟里,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
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10多分钟过去,孩童成功获救,但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冰水中浮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回忆拉齐尼·巴依卡救人的情景,木沙江·努尔墩泪流满面:“他说救孩子,救孩子,我把围巾递给他,他抓好后我把围巾往回拉,拉过来一米多,冰突然裂开了,我也掉到水里。我快上来时他说赶快救孩子,我回过头一看,他慢慢地往水里沉下去了,整个过程大约10分钟,他一直托着孩子……”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多摄氏度,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我国唯一只能靠牦牛出行的巡逻线。特别是在中巴边境的重要通道吾甫浪沟一带,每次巡逻都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还要80多次蹚过刺骨的冰河。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都是帕米尔高原上的护边员,从他的爷爷开始,就和当地边防战士一同守护着红其拉甫边防线。2004年,拉齐尼·巴依卡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家里的第三代护边员。
2011年10月的一天,拉齐尼·巴依卡和战士们巡逻时突遇暴雪,狂风夹着暴雪让人睁不开眼睛,一名战士不幸掉进雪洞。危急时刻,拉齐尼·巴依卡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奋力将战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自己却被冻得不省人事,在医院抢救了3个小时才挽回生命。
说起拉齐尼·巴依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阿布都贾米·龙吉克说:“巡逻的时候每次看到界碑,拉齐尼·巴依卡都会去擦干净。颜色浅了,他专门带油漆去描红。‘中国’这两个字永远在他心里,也永远在我们心里。”
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多次带着儿子拉迪尔·拉齐尼来到国门和护边一线,让他从小感受护边守边的精神力量。拉迪尔·拉齐尼说:“我爸爸是一个英雄,我长大要当像他一样的人。”
拉齐尼·巴依卡的女儿说,爸爸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为国戍边,让自己和弟弟上大学。她希望爸爸放心,姐弟俩一定会好好学习,实现他的心愿,把他的精神传给所有人,要让全世界知道,爸爸是个英雄。
拉齐尼·巴依卡离开了大家,巡逻的队伍和巡逻的脚步从没有停息。每当巡逻的人们休憩时,都会唱起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大家知道,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最喜欢唱的一首歌,也是他每次巡逻时都在唱的一首歌。唱起这首歌,仿佛拉齐尼·巴依卡就和大家在一起,就一同走在巡逻的路上。因为这只帕米尔雄鹰,永远翱翔在帕米尔的天空。
拉齐尼·巴依卡事迹篇4
第一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拉齐尼·巴依卡提出:适当提高护边员待遇、扩大护边员队伍、加强边境管控,实现护边员队伍“留得住 、守得住”,防止边境“空心化”问题。议案提交后很快得到回复,2018年底,新疆各地护边员待遇有所提高,人员也得到有效补充。
2018年以前,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辖区范围内的边境线上只有2000多个护边员,边境线长、点多面广、边境防控任务繁重。
为解决这个问题,拉齐尼·巴依卡第一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便将相关议案带上了当年的全国“两会”。议案得到回复后,护边员力量迅速增到7560多人,待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拉齐尼·巴依卡所提议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仅使得当地护边员人数增加了、待遇提高了,边境线上的基础设施更是得到了很大改善。护边员的工资能达到2600元,“守边受穷”已经成为历史。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阿力甫·木沙说,“现在护边员年收入可达31200元,县里的每户贫困户家庭都有护边员,这样每家都有了长期稳定收入。”
如今,边境线上网络通了,电通了,道路通了,护边员的执勤房也建设起来了,政府为护边员配备了专业的巡逻车、卫星电话等装备,他们不再风餐露宿,工作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地,让边境管控做到了人防、物防、技防,确保了边境地区的安定。
在边境线上,每座毡房就是一个哨所,每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对于拉齐尼·巴依卡来说,几种身份的叠加,让他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每次巡边放牧,他都要到牧民家里走访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询问牧民家里有什么困难,把基层的声音实实在在带到“两会”上去。“两会”结束后还主动要求进社区、进单位、进牧区宣讲,再把党的声音真真切切地传递到基层。
拉齐尼·巴依卡事迹篇5
1月4日以来,“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消息传遍新疆,轰动全国。网友痛惜,人民怀念:“这样优秀的战士离开了我们!英雄一路走好!”“沉痛悼念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怀念英雄!”
自治区党委追认他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人民政府评定他为烈士。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接力守边71年的动人故事早已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他的英雄事迹动人心魄,他的精神令人敬仰!
他是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先锋模范。拉齐尼·巴依卡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不足3年,围绕边境地区民生领域建言献策,提交建议、议案12件。他的提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改善了护边员队伍结构和工作条件,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付出了毕生努力。
他是坚定守卫边疆的忠诚卫士。“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16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素有“死亡山谷”之称的红其拉甫边防线上,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翻越雪山达坂,蹚过急流冰河;在巡边路上多次豁出性命冲在前面,为救起掉进雪洞的战士曾被冻得昏迷过去;为探出一条安全的山路被滑落的石头砸晕在悬崖边……拉齐尼·巴依卡坚守初心,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他时刻秉怀作为党员、作为军人的使命和责任感,心中饱含着家国情怀。
他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楷模。“他心里装的都是别人,唯独没有自己”,拉齐尼·巴依卡的战友说。巡逻期间遇到暴雨,拉齐尼让护边员们都进帐篷休息,自己坚持留在外面看管牦牛,即使被淋成“落汤鸡”,第二天依然精神抖擞地继续巡逻;每场大雪过后,他总是第一个帮助牧民清理积雪;巡逻路上遇到病情危急的群众,顶风冒雪将病人送到医院,默默守候直至病情好转……拉齐尼·巴依卡时刻把群众的事记在心上,关心群众、体贴群众,扑下身子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成为群众最认可、最信任、最亲近的人。
不畏困难、不惧牺牲,心系家国、舍生取义。在生死考验面前,拉齐尼·巴依卡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优秀答卷,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树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他是模范中的英雄、英雄中的模范。英雄虽然逝去,但他的精神永存。拉齐尼·巴依卡英雄的精神将永存在祖国的边境一线,永存在帕米尔高原的雪山之巅,永存在天山南北的广袤大地,永存在全疆各族人民的心中。
拉齐尼·巴依卡对党忠诚、热爱祖国,是一位优秀的护边员。他是祖国边疆的忠诚卫士、人民生活安宁的可靠守护人。他担负的职责与我们政法人的职责相同,他执行的任务与我们政法干警的任务相近。在学习他的英雄事迹、传承他的不朽精神时,我们情更浓、心更近、劲更足。全区政法干警要以英雄精神为灯塔,照亮心灵,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高举法治大旗,弘扬英模精神,做实各项工作,努力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尽职担责,为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政法力量。
拉齐尼·巴依卡事迹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