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一定是要有明确的写作主题和深刻的立意的,经常写写作文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一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孔子作文6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孔子作文600字篇1
我去过孔子思想,教育子弟的圣地——曲阜。或许由于相隔的时间太久了,我只记得孔府比还高的门槛;孔庙的满园银杏树,孔林的子贡手植树和旁边那块使我流泪的石碑;还有那条在树荫下长一华里的,的一边种了73棵树,代表孔子享年73岁,另一边种了72棵树,代表孔子三千中的72贤人。但是是我难忘的是那一股如烟雾般飘渺的书香,和那一片让人不的。我现在才明白孔子对人的教育意义绝非只在《论语》之中,还有那种好学勤奋的和气沉、平静的气质。
我曾经十分崇尚墨家思想,因为我认为“兼爱、非攻”比孤零零的一个“仁”字更富有血性。我觉得学说太中庸了,有时表现出一种懦弱。随着我思考能力的提高,我意识到虽然“儒”和“懦”两个字很相像,但他们的意思却不可同日而语。我了解到,墨家思想是从思想中分离出来的,它们的本质都是争端,崇尚和平,它们可以融为一体。其实思想并不难理解,就看你怎么看它。我以往的看法有些消极,实际上儒学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大度和宽容,宽容并不等于懦弱,具体来讲就是:不是争不过,而是不喜欢争斗”。
在我的眼中孔子永远是那个穿着布袍,拄着拐杖,头顶上有丘的老头;永远是那个性格沉稳、天资聪颖、顽强固执的人。但是,他的灵魂却穿越了亘古的长空,向我们诉说着“是谓大同”的。每次我读时就会想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但孔子与柏拉图毕竟是不同的。我想引用于丹的一句话:“孔子没有色彩,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在我看来就是适合一切的色彩。“天仲尼,如长夜”。你能想象没有这位失去色彩的哲人的世界吗?
孔子作文600字篇2
他终于不必搁于世间的束缚,徒步来到天堂。推开那扇扉门,六道轮回的光线刺痛了他,生疼中,他望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冥然兀坐在轮回的边缘,他紧抿一丝永恒的微笑。
“我在等你。”老者的鬤须在风中摇曳生姿。
他不解。
“我在等待一切迷茫而空寂的灵魂。”
他愕然,莫非眼前的老者就是千万年前的孔圣人吗?他又苦笑,那又能怎么样呢?此刻,他的心早已冰封,拒绝任何一丝阳光的侵袭,哀莫大于心死,而他选择的是后者。
“为何要选择这条路?”老者深邃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年轻的面庞。是的,他才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五个春秋。谁会相信,当年那个十五岁就考进北大,热情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气少年会以这样残忍的方式来到这个不该来的地方。
他低头不语,他也无话可说。怕是寂寞久了,又或许只是单纯地想脱离那个扰人、喧嚣、浮华的尘世吧。
“可曾想过你的母亲?”
他的心猛然一颤,心口仿佛被人撕裂一般,宛如一种剜肉割骨的酷刑。她,何尝不是他最放不下的人。
“今天是你的生日,二十五年前的今天,你的母亲用她撕心裂肺的疼痛换你来到这个世界,而二十五年后,你却用更大的痛来‘回报’她。”
他开始抽泣,单薄的身体开始不住地抖动。
他的眼前开始浮现一幅画面:母亲早早地起床,忙活了很久,熬好一锅红米粥,冉冉升起的炊烟里,写满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无尽的思念,今天是儿子的生日,她想以这样的方式,为异乡的儿子默默祝福。她在村口翘首遥盼,希望盼到儿子回家探亲的身影,哪怕只是一封写满思念的家书。然后她盼到的确是儿子冰冷的躯体,一个母亲的心再也经不起碾扎······
他猛然跪下,脸深深地埋进胸前,双肩疯狂地抖动,不知他此时心中的想法,只有不断蔓延而下的泪水诠释着此刻的悲伤。
“前方是走向来生的路,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他慢慢直起身子,缓缓向前走去······
孔子作文600字篇3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今说过自我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一书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社会中起着相当大的一个作用,,作为治国之本的“论语”被世人所推崇,而它的作者——孔夫子,在数千年之后的此刻依然是万人敬仰的至圣伟人,因为他的经典儒家思想陶冶了整个中国的核心。简而言之,中国的文化极大地受到了孔圣人的影响。
世上的所有真理都是经历时间的磨砺才站稳脚跟的,正如孔子的儒派思想;并且所有的真理都不张扬,它是慢慢潜入人们的思想之中,所以朴素的也仅有是真理了。最主要的,真理其实很普通,正如春耕,秋收,日起月落它不会披上羊皮,迷惑人们,它只是支持着事物最根本的本质,而没有半点虚假。。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地心说虽被天主教支持但最终却被日心说压倒一样。孔圣人便是真理的缔造者,如果我们去看他的画像的话,很易看出他具备着所有智者和长者的气质,朴素无华,简简单单的衣着,就像个极普通可是的老人,孔子之所以比凡人更高一层次,因为他是安贫乐道之人且早已领悟天地人之道,应当说这就是君子的表现,所注重的是心灵世界,而凡人为名利操劳,图的是物质世界,简而言之:凡人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由此一想,要是没了孔子,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古典文化研究者——于丹在她的着书中这样写道: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也就是说,论语是人们通向幸福的航标。正是有了孔子的真理,世界变得靓丽了起来。
孔子作文600字篇4
先贤孔子,早在春秋的礼乐声与战火中逝去,但人们对他的追思,却是不可断绝的。
街头、巷尾、文庙、学校,孔子像无处不在。我们看到的“孔子”,身姿高大,气派威严,有圣人的气质;但“孔子”也会笑容可掬,他有仁人的胸怀;他有仙风道骨,那是智者的风范;他有刚毅的眼神,那是勇者的精神。
这是孔子像,是我们塑造的孔子,是公认的孔子。他是仁人、智者、勇者、圣人。然而,我们觉得这样的孔子离我们太远,我们与孔子的距离不仅存在于时空上。而且,在精神领域中,孔子达到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而我们所做的,仅是仰视。
这是真孔子吗?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
孔子认为“如己者”只有颜回。但颜回的早逝,仅能带给孔子寂寞。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论语》之中,“子曰”之后讲的多是仁义理智信,却少有对友谊的论述。我们看到《论语》中频频出现的是孔子的弟子而不是孔子的朋友。我们看到孔子周游列国时,带的是弟子而非朋友。为什么?因为孔子是寂寞的,孔子少有朋友。
少有朋友的孔子行走在春秋大道上,他希望世人能够理解他、认同他。他决定当个官,让世人明白他的学术。
孔子51岁当官,52岁辞官,55岁周游列国,14年后无功而返,晚年修书讲学,73岁病卒于家,落魄一生。孔子想当官的理想终究没有实现。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孔子没有朋友,世人也并不认同孔子。孔子终其一生弘扬自己的思想,但在他的时代,却少有人理解他。
孔子渴望他人的理解。
孔子希望后世多出仁义之儒,后世却多穷酸之儒;孔子希望人们理解他的思想,人们却仰望他的塑像;孔子希望人们做到,人们却不停说到。
这个世界,与孔子心中的理想世界相去甚远。孔子只有寂寞、落魄的份了。孔子走在大街上,不希望人们俯首以拜,他希望人们眼神中多一丝理解。
理解孔子,孔子才不会寂寞,才不会落魄。
那么,塑造一个又一个不真实的孔子像,算是尊重孔子吗?
孔子会有八米的身高吗?孔子会穿上如此华丽的衣服吗?孔子会让人们不停地抱着脚脖子、亲吻脚趾吗?
请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孔子,请理解孔子。
理解孔子,孔子才会快乐吧。
孔子作文600字篇5
孔子,名丘,字仲尼,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里记录的孔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经典语录,相信大家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他的教育方式是每个人支持和一直在学习的。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注重请教"的教育和学习方法,至今适合所用人去使用。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礼"和"仁"。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也是现在人们所崇尚的。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正因为有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才有了现在中国人的高素质,让我们知道了学习应该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绝不能不懂装懂,还应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们还要适当的去温习旧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知道了"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这只是论语中的一部分,却让我们懂得了如此之多,可见孔子对我们的思想和教育的影响力之大。
孔子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值得我们去探究琢磨和学习,他的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由此可见,中国五千年古老文化博大精深。
孔夫子,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他,但他带给我们每个的深刻道理就以足以证明他的影响力。我们对孔夫子最好的回报就是深刻学习他的教育方式和思想,并把他的教育和思想传承给后代。
以上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提供的6篇《我心中的孔子作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孔子作文600字篇6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孔子心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以好学著称,对各种知识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我却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谁他那里有不明白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到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我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面,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他让我们懂得他"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的精神品质。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体现了孔子德治主张的政治思想。
经过以上的资料,我对孔子的精神品质和政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孔子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是我心中的伟人。
孔子作文600字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