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关于米的科学教案最新8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确保教学环节有序推进,是教师花费时间制定教案的主要初衷,​,一份经过深思熟虑的教案,往往能让教师在课堂上更从容地应对各种情况,​,以下是一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关于米的科学教案最新8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关于米的科学教案最新8篇

中班关于米的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知道蔬菜营养丰富,幼儿要多吃蔬菜。

活动重点:知道从蔬菜的食用部分,比较异同点,形成蔬菜概念。

活动准备:与内容有关的课件 西红柿、白菜、土豆、萝卜等实物若干、展板一张 蔬菜图片与幼儿相等

活动过程:

1、今天有赵老师与小朋友们一起来上课,小朋友们高兴吗?(高兴)

2、刚才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给老师打来的?(想)是蔬菜王国的国王给老师打来的,它告诉老师说他们蔬菜王国给咱们小朋友寄来了许多东西,放在了咱们活动室里,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是什么?(想)那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3、展板、实物(各种蔬菜):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有那些蔬菜?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你知道你是吃它的哪一部分?

4、我们先来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组成的 ?(大屏幕)(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5、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都是有那几部分组成,那么小朋友就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6、猜谜语:又红又圆象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能当水果。(西红柿)谁能说一说西红柿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形状、皮是怎样的、还有小坑、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那我们应该吃西红柿的哪一部分?(果实)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胡子)。

7、还有一个谜语猜猜看:一个胖娃娃,埋在地底下,头顶绿巾穿红褂,夏天播种秋天拔,我们人人都爱它。(萝卜)说一说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师告诉小朋友萝卜还有"土人参"之说。因为萝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民间自古就有"萝卜是土人参"之说。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8、看图中有哪些蔬菜?(白菜、菠菜、油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

9、这是什么 ?(土豆也叫地蛋或马铃薯)土豆的样子。土豆发了芽时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围的肉削干净,才可以吃。我们吃它的茎。老师还有一个关于土豆的儿歌:老师说一遍,课下再教小朋友说。

10、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11、谁在一拽老师的衣角,摸出来瞧一瞧,哦,是一一封信,看看上面写的什么?是蔬菜王国给小朋友的信:(我想考考小朋友对我们蔬菜的了解,呀,还有小奖品呢?谁答对了给谁一个)看看都有什么问题?

12、问题: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

(2)哪些蔬菜既能当水果吃又能当蔬菜吃?

(3)为什么称萝卜为土人参?

(4)发芽的土豆为什么不能吃?

(5)为什么要小朋友们多吃蔬菜?

13、小朋友都累了咱们来休息一下,做个游戏:找朋友 小朋友拿着自己手中的图片找自己的朋友。(老师讲评)

14、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出示蔬菜拼盘)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制作蔬菜拼盘。

中班关于米的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知道两面镜子随着旋转角度的不同会反射出不同个数的像。

3、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卡通动物纸片若干,30面镜子,水笔

【活动过程】

1、发现我自己:小朋友们,上课开始前先让你们猜个谜语:“我看着你,你盯着我,没我就没你,没你却有我。”教师出示镜子,让幼儿观察其特征。

提问:大家来观察下,镜子时怎么样的。

(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凉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涂了层特殊的材料,叫金属漆,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体了。并幼儿学说金属漆)

提问:为什么能看到自己的样子。

(引出“反射”这个词,因为光把我们的样子反射在了镜子上,镜子又把上面的图像反射到了我们的眼睛里)。请幼儿上来按照图片进行讲述。

2、背后的秘密。

提问:小朋友都能看到自己的脸,那能不能想办法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呢?提供每个幼儿一面镜子自己操作。

提问:一面镜子是不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啊,那下面我请两个小朋友合作,看看用两面镜子能不能看到。之后教师分别请幼儿上来面向幼儿,在其后脑贴上任一图片让他用两面镜子看到背后的'图片。

3、数一数。

教师先将两面镜子同方向摆好,请幼儿上来数镜子里面的笔有几支。然后旋转一面镜子,使其呈现2个像、3个像、4个像······无数个,并请幼儿上来观察。

提问:你们还记得刚刚老师是怎么做的吗,你们发现了什么。简单介绍原因(镜子与镜子之间的重复反射)。分组探究。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观察的是平面镜子,生活中还有很多种镜子,像放大镜、望远镜等,小朋友下次可以在区角活动里去探索他们的“秘密”。

中班关于米的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实验和探索中了解、发现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共同特点。

2 . 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探究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材料:第一层次提供人手一套:有洞的是管子、吸管、笔管;没有洞的提供积木、五角星拼图。第二层次提供人手一套:螺丝钉玩具(有洞一个是通的,一个是挡住的)。泡泡水

教师用材料:普通泡泡器 集体记录表,小结用图标

活动过程:

1 . 出示普通泡泡器吹泡泡激发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

教师:我们都玩过吹泡泡的游戏,是用什么吹泡泡的'?

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我们用小玩具试一试玩吹泡泡的游戏。

2 . 幼儿初次实验

(1)幼儿感知实验材料。

教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吹泡泡的工具,我们看一看是什么材料,什么样的?

(2)幼儿猜测并交流。

教师:这些玩具能不能吹出泡泡呢?为什么?

(3)幼儿实验

幼儿了解操作的要求

教师:每个人都有一杯泡泡水,我们可以把这些玩具每个都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

先拿一个玩具,轻轻的蘸一蘸泡泡水,用茶杯接住,嘴巴轻轻吹一吹,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呢?

一个玩具可以多试几次,然后再换另一个玩具试一试。

幼儿操作实验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

(4)集体交流并观察讨论原因,记录四种材料的实验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亲手试验了一下,谁来说一说试验结果是什么?

(5)教师用图标进行小结:没有洞的玩具不能吹出泡泡。

有洞的玩具可以吹出泡泡。

3 . 提供螺丝玩具,幼儿再次实验,发现材料不仅要有洞,而且洞中间是空间。

(1)幼儿实验并交流。

(2)幼儿观察比较实验材料。

4 . 教师通过图标进行总结:不是所有有洞的玩具都能吹出泡泡的,而且中间是通的才能吹出泡泡来。

5 . 问题延伸

教师:我们再去找一找,班上还有哪些玩具能吹出泡泡呢?

中班关于米的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照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喜爱动物,有兴趣了解家畜和家禽。

3、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善待动物,萌发喜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3、数组动物卡片(如鸡、鸭、鸽、鹅、猪、羊、马、牛等)农场场景(农舍、草地、山坡、小河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观察农场场景

农场里有些什么动物?

小结:农场里有鸡、鸭、鹅、猪、羊、马和牛。

2、简单认识农场里的小动物

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小猪长得什么样?

小结:胖胖的身体、肥肥的'脚、尖尖的耳朵、四条腿。

二、动物进农舍

1、饲养员请客

农场饲养员要请客了,猜猜请了谁?

小结:是啊,请了鸡、鸭、鹅、猪、羊、马和牛。

2、按特征分类

饲养员准备了2大桌的食物,动物们要怎么坐呢?

小结: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它们哪些地方长得一样的,根据特征来分类。

3、幼儿按动物们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4、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说一说各自的理由。

你是怎么分的,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两条腿,有翅膀,会生蛋的动物,我们叫它们家禽。四条腿,没有翅膀的哺乳动物,叫做家畜。

三、动物就餐

1、按照家禽家畜分类

现在请你们按照家禽和家畜分成2桌。

小结:小朋友的本领真大,都帮小动物们找对了位置。

2、说说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家禽家畜喜欢吃什么食物呢?

小结:小鸡喜欢吃小虫。鸭和鹅喜欢吃河里的小鱼。猪、牛、羊和马喜欢吃草。

四、动物去散步:观察农场里的风景

农场里有哪些漂亮的地方?

小结:有草地、河流和山坡。

动物们喜欢去什么地方散步呢?

小结:小鸡喜欢去草地。鸭和鹅喜欢去小河。猪喜欢呆在猪舍里。羊、马、牛喜欢去山坡。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乐于思考, 善于倾听,体验活动的快乐。但由于孩子受到经验、能力等诸方面的影响,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问题、心理上也会出现不良反应,此时老师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效引导,调整策略,在活动中,注意回应,帮助梳理,提升经验,整体推进孩子的发展。在多重分类的经验基础上帮助孩子提升关于家禽与家畜的概念。 整个活动力求让孩子玩的开心,学的有效,从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中班关于米的科学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中孩子们经常会遇到:从旋转滑梯滑下时被“电”到、午睡脱衣服时听到了"劈劈啪啪"的声音并感到有点刺痛、给女孩们梳小辫时头发会竖起来??诸如此类的“静电现象”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现象,但他们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新《纲要》告诉我们,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依据《指南》中提出的`“老师要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为了解决这个来源于生活的问题,于是设计了“头发飞起来”这次科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并发现带静电的物体能吸附轻物的特性。(重点)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难点)

3、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魔术材料(塑料尺子、人形纸片);摩擦实验(毛线、竹筷、铅笔、塑料梳子、绸布、毛巾、海棉、泡沫、铁钉、记录卡);吸附实验(米粒、 沙子、羽毛、纸屑、泡沫、记录卡);相关图片和ppt。

2、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静电现象

四、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大量有关玩静电游戏的材料,除教学活动中所用过的以外,还添置如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并鼓励幼儿尝试利用静电进行小发明和去除静电的小妙招,为下一次活动做好铺垫。

附:ppt《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中班关于米的科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肥皂的多样性,知道肥皂的不同作用。

2、知道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肥皂。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中带来不同种类的肥皂:香皂、透明皂、药皂、旅游皂、液体皂等。

2、新式肥皂的幻灯片。

3、肥皂架子。

4、幼儿提前了解自带的肥皂。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肥皂种类的多样性和肥皂的作用。

1、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有一样东西,只要你和它交上朋友,它就会让你变得讲卫生爱清洁,而且我们天天都用它,这样东西是什么呢?

2、幼儿能用有节奏的儿歌说出肥皂的名称和作用。

设计提问:你带的是什么肥皂?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3、经验提升:知道肥皂的种类很多,而且每种肥皂都有它的专用性。

二、感知肥皂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等的特点和多样性,增加幼儿对肥皂的喜爱之情。

1、设置问题情境,请幼儿帮助选肥皂,学会看包装认识肥皂。

设计提问:

(1)你能帮我选一块芒果味的、黄颜色的香皂吗?

(2)你是怎么找到的?

(3)经验提升:在肥皂的包装盒上藏着肥皂的许多小秘密,我们可以根据包装上的画面和文字找到自己想要的肥皂。

2、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特点,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肥皂。

设计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你手里的肥皂是什么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的?

(2)经验提升:不同的肥皂它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是不一样的。

(3)你喜欢哪种肥皂?

(4)经验提升:因为每个人喜欢的肥皂不一样,所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肥皂。

三、欣赏课件,认识新式肥皂,进一步了解肥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幼儿看课件认识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锈钢肥皂、竹碳肥皂等。

2、经验提升: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来更漂亮,用起来更方便,对我们的健康越来越有好处,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肥皂。

四、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的方法。

设计提问:

1、你每天都用肥皂吗?什么时间能用到肥皂?

2、说一说你是怎么使用香皂洗手的`?

3、说儿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洗手的方法:

(打开水管湿湿手,拿起肥皂打一打。两只小手搓呀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头搓搓,搓出满手肥皂泡。打开水管冲一冲,小手洗得真干净。)

4、经验提升:在使用肥皂的时候,我们既要节约,不浪费肥皂,不把肥皂泡在水里。又要正确的使用肥皂,让肥皂把我们的小手、小脸、身上、衣服上洗的干干净净的,去掉身上的脏东西,杀死身上的细菌,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清洁,越来越健康。让我们和肥皂做好朋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中班关于米的科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帮助幼儿懂得污染了的水将会对人类、动植物造成危害;

3、引导幼儿学习评价故事中的角色行为。

活动准备

1、故事磁带、故事课件。

2、各种水污染现象的课件。

3、河流的背景图。

4、各种污染水及保护水资源的小卡片。

重点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了解水被污染会对人类及动植物造成危害,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提出悬案,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提问:“河里的小鲤鱼突然中毒了,谁是凶手呢?”请幼儿当法官找出毒害小鲤鱼的凶手。

2、利用故事及课件,了解水污染的情况

(1)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完整的听故事,找出答案:“谁是凶手?黑熊这样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2)请幼儿联系身边生活,说一说水污染的危害:

“小朋友想一想水被污染了,会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3、播放水污染的课件,请幼儿仔细观察,进一步感知水污染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危害

图一:漂满油污的水面;图二:工厂排出的'废水;图三:填埋的水库;图四:水面上漂着的死鱼。 (图略)

小结:如果水被污染了,那么水里的小鱼、小虾等就会死掉;人们喝了污染的水,也会生病。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1)如果水被污染了,对我们危害很大,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多在河边种植树木;不要在河边大小便;不要往河里仍垃圾。)

5、利用游戏,复习巩固

发给每一位小朋友一张卡片(有污染水资源的,有保护水资源的),请幼儿贴在相应的河流背景上。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 的设计。教师将事先了解准备的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及图片,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分享与交流。同时,教师还结合带悬念的、侦探式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帮助伤心的鲤鱼找到罪魁祸首的欲望,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征。当然,若活动前能让幼儿一起参与或各自回家准备相关资料,那分享的效果会更好。

中班关于米的科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小球站稳了(中班科学)。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 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幼儿教案《小球站稳了(中班科学)》。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 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中班关于米的科学教案最新8篇相关文章:

关于雾的科学教案优质8篇

关于雾的科学教案模板8篇

关于雾的科学教案精选8篇

中班科学各种各样的伞教案6篇

大班科学活动盐教案最新8篇

中班关于春天的教案8篇

关于雾的科学教案5篇

幼儿园中班关于脚的教案参考8篇

幼儿园中班关于脚的教案精选8篇

中班科学教学反思8篇

中班关于米的科学教案最新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8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