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能够创作出独特而精彩的作品,优秀的作文可以让我们的语文成绩在同学中脱颖而出,得到认可和赞赏,以下是一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以路为话题的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以路为话题的作文篇1
放学回家已经是晚上六点多钟了,黑蒙蒙的天空中飘着小雪花,北风像小刀片似地刮在脸上,真痛!和妈妈有说有笑的我,忽然看到昏暗的路灯下,那个哑巴老奶奶又在垃圾桶边翻找着东西。我的眼眶湿润了,有东西想要落下来。天气那么冷,她佝偻的身子在昏暗的灯光下俯向垃圾桶,还肩挑着两个大包。北风呼呼一吹,她头上的白发无助的随风飘动,还不停的吸着鼻子。
这个哑巴老奶奶一生辛苦,独自一人靠捡垃圾把自己的儿子抚养长大,又供他上完大学。现在他的儿子有份很好的工作,自己迁到外地居住。我一直不理解,这么一个伟大的妈妈此时此刻应该是享受晚年的时候,怎么还一个人默默地靠捡垃圾生活呢?他的儿子就是这样爱自己辛苦一生的妈妈吗?
我们从小就学习“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赡养父母是每个做儿女都应该尽的孝心。如果连自己的妈妈都照顾不好,那么他会为社会贡献什么呢?那位儿子快回来照顾一下自己的老妈妈吧!不要再让她那么大年纪还在风雪中那样无助的生活!
以路为话题的作文篇2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以叫团圆节,就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中秋节这一天,妈妈一早到市场上买回了水果,凌角,板粟,还买了烧烤用的肉菜。当然少不了中秋的主角;月饼。家里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气氛!
华灯初上,我们早早吃完团圆饭。我和妈妈在院子里和阳台上挂起了七彩的灯笼。
淡淡的月光洒满了大地,爸爸和妈妈在院子摆了一张桌子,上面放了各种水果,月饼和饮料。我们还烧烤,一家人欢乐融融围坐在桌子边赏月。月亮慢慢地从云层里出来,渐渐露出了美丽的笑脸。月亮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这个中秋节日真愉快啊!
以路为话题的作文篇3
天冷。我下意识地裹了裹袄,考试成绩就像这冰冷的天气一般,寒瑟无比,凉透人心。
独自走在上学的路上,天色昏沉,地上稍稍有一层薄霜,粘连着一堆堆残枝烂叶,脚踩在地上,发出吱吱的响声,我沉着失落又沉笨的身体,向校门走去。
据说一次考试考不好叫发挥失常,两次失利叫偶然的意外,但像我连续三次折戟,恐怕便难以用高雅的语言描述了。一声叹息换来的,不是重燃的希望,而是一阵阵呵出的白气。
慢慢地走,但天色依旧昏黑。如常,走入教室,搬下凳子,放下书包,静候老师到来。
即使桃花源再神静幽谧,也拉不回我乱飘的思绪。垂径定理、被动语态、电流电压、复分解反应,一切都让我的大脑像一个吹足气的气球一样,即使微微一触,也会瞬间炸裂。
也许是屋内太闷,老师走向窗台,一把拉开了窗帘,是什么东西穿透过厚厚的玻璃来到了教室?
阳光!
刚才还阴沉的天上竟冒出了阳光。一缕缕如丝绸般,如细纱般的阳光穿过云雾,散漫人间,照亮心灵。
阳光没有迟到,即使阴雨暗云与之阻碍,他依旧坚强地,韧性地散漫了人间大道。一片片树叶,一卷卷蕊瓣,都在阳光下复苏生机,伸展身躯,像一个个舞女般在阳光下舞动,鸟鸣几声,更添姿采。
阳光都能不屈地战胜昏暗,我又如何不能?阳光缕缕,光波似水,流隙进我的心房。
闻鸡起舞效祖逖,破釜沉舟似霸王。一个月后,拿到月考的成绩单,我的脸上露出了一缕金色的阳光。
带上阳光,处处芬芳,人生何处,不存春光?
以路为话题的作文篇4
昨天是中秋节我们按原计划在下午3点一家九口人来到了植物园。
进了植物园后我和两个姐姐一致认为骑单车好玩于是我们就租了一辆三座位的单车骑。
我们骑地车近至人面子路远至广州第一村、温室。后来在回去时我们穿过了幽静的竹径只见竹径中的竹子有的修长有的短小。但都十分的纯洁十分的高雅。
随后我们又走过了两条小路才去还车。上次走小路差点落入水中但这次又走了小路真是曹操再走华容道!
我们又去了温室的对面玩了一会夜色降临后我们到琪林轩吃了可口的饭菜。
晚饭后我们去了温室猜灯谜。那里有许多谜语。比如郎貌(打一花名)就是君子兰!猜完灯谜后我们来到草地在大草地上铺下了报纸一边吃着可口的月饼一边欣赏着无比光亮的月亮还一边点着灯笼玩游戏。
这真是个令人怀念而又快乐的中秋追月夜。
以路为话题的作文篇5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开车回甘露老家看望生病的爷爷。一回到老家,就看见奶奶在照顾爷爷,奶奶一看到我,就给我来了个大大的拥抱。“孙子呀!你长得都比奶奶高出半个头了!”
吃完晚饭,我们就要走了。奶奶跑了出来,手里拿着个红包向我跑来。“孙子,东村那个小强,都长一米六了,看看你,光长宽度不长高度!”奶奶轻轻捶了锤我的胸口,“这里有200元,买点有营养的,有利于长个子!”说着,她就把红包往我手里塞。
“不行,奶奶!我不能收您老人家的钱,应该我们孝敬您和爷爷才对!”
“你这孩子,这是当奶奶的一点心意……”
我再三推辞下,奶奶向我招手送别。在离开甘露老家回去的路上,我突然感觉坐垫有些不舒服。我扭扭身子,突然,一个红色的小袋子从座椅上露了出来。
咦?这不是奶奶刚才给我没要的红包吗?打开来一看,果然不错,我立刻告诉了爸爸妈妈。
刚回到家,电话手表里就传来了奶奶爽朗的笑声:“孙子呀!你还是太年轻了哦!红包收到了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就是奶奶的一片心意,不要再用微信转过回来了。你买些文具,帮助学习。买点牛奶,帮助身体长个儿……”
听着奶奶充满慈祥的“唠叨”,实在忍不住,两行热泪从眼角滚落了下来。
以路为话题的作文篇6
工匠精神正成为时代热词,当工匠精神从纪录片、媒体报道中走进《**工作报告》,这不只是一个曾被遗忘词语的命运转折,更像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转折。工匠精神背后是精致的产品、匠人平和的心境以及追求极致的时代气质。
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看到这种转身是艰难的、需要时间的。无论我们用何种气势磅礴的语气坐而论道,都不会让社会一夜之间凭空出现许多大国工匠。一切对工匠精神做过于乐观评估的人都该理性起来。
一项针对1794名15至36岁年轻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5%的受访青年表示钦佩能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的人。但佩服归佩服,行动起来就难多了。因此,尽管工匠精神理应是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气质的重要元素,但绝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的内在追求。不激活年轻人追求极致的内心,工匠精神将可能只是浪漫的传说。
仅仅如此还不够,工匠精神应该成为一种时代风气。无论是故宫修补文物的匠人还是制作宣纸的手艺人,靠的都是个人的自觉,而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德国或者日本的工匠精神,显然是一种群体性的选择。这种选择有个体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来自社会风气的认可和制度的保障。因此,教育要参与培育新的社会风气,建设新的制度,为从坐论工匠精神到自觉践行工匠精神的转身准备制度养料,进而使其发酵成如同空气一般自然存在的国民素质、民族精神。
当然,我们还必须直面一个问题:时代对工匠精神的回馈是什么?有报道说,航空手艺人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但这种手艺在过去并没有让他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这无疑让人遗憾。教育要传递新的信念,社会也要有力地回应这种信念,要让年轻人清楚,这种遗憾正慢慢成为历史。时代正在艰难转身,风向已经改变,是时候俯下身子,做一个专注的工匠或极客,发现和创造美好,服务他人,推动社会创新和进步了。
以路为话题的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