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观点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见解,下面是一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我最喜欢的人物作文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最喜欢的人物作文篇1
朱元璋出身佃农,从小放牛,7岁那年,父母、大哥均死于瘟疫;17岁出家当和尚,到25岁那年,寺庙又遭官军焚毁;朱元璋走投无路,终于参加了反抗元朝统治的起义军;依靠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再加上一点运气,朱元璋在义军中脱颖而出,最后竟至黄袍加身,成为一个布衣皇帝的“传奇”。
在称帝前长达16年的艰苦转战中,朱元璋做到了深谋远虑,谦虚谨慎。他在战略上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正确方针,同时牢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做了不少好事。据清人谷应泰在《明史记事本末》中记载,朱元璋在准备攻取镇江时,就曾再三告诫部下说:我自起兵以来,从未妄杀无辜,你们一定要体会我的良苦用心,破城之日,千万不要放火、抢掠、杀人,违反者处以军法,纵容者也要处罚。占领镇江后,朱元璋还特地命徐达访请当地能人秦从龙,后来又亲自到镇江,“谒孔子庙,分遣儒士告谕乡邑,劝农桑。”及至做了皇帝以后,朱元璋也采取了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他曾对刘基说:“宽民必当阜民之财,息民之力。不节用,则民财竭;不省役,则民力困;不明教化,则民不知礼义;不禁贪暴,则无以遂其生。”刘伯温听了他的这番话,感动得赞叹道:“此所谓以仁心行仁政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欲行仁政的皇帝,却又对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言论极为反感,却又非常善于实施阴谋而不动声色,却又在惩处官吏时极尽残暴株连之能事,却又经常因自己的猜忌多疑和刻薄寡恩而陷入孤独和痛苦之中。和许多皇帝一样,他也在登位后立即陷入“杀功臣”的怪圈,把“兔死狗烹”的惨剧演到了极致——只剩下一个汤和,赶紧战兢兢告老还乡,才保全了一条小命。在震惊全国的胡惟庸和蓝玉两个大案中,他竟杀了将近四万人。这种空前的恐怖统治,这种复杂的双重性格,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动机和情感逻辑所造成的呢?
显然,这正是在封建专制体制下“权欲”无限膨胀所必然导致的结果。从起初连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的一无所有,到登上皇位权倾天下,还要想着为“家天下”的继承者削除“权杖”上的“芒刺”,这其中的发展规律,必然推动整个极权体制运转成一部疯狂的“绞肉机”,使其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包括那些后宫的女人们,毫无例外地无法逃脱要么“吃人”、要么“被吃”的命运。
人民大学的毛佩琦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到“胡蓝两案”时说,明清两代都有人怀疑他们的所谓“谋反”实为子虚乌有,而他则干脆断言是两起“冤案”,这就和电视剧中所展现的故事情节大相径庭了。当然,电视剧如此演绎谋反与平叛的故事也并非毫无根据,因为在《明史记事本末》中,也记载了“胡蓝”意欲谋反的种种“蛛丝马迹”,按照这些线索来编剧,显然可以加强戏剧性,从而对观众有更大的吸引力。
尽管迷失在历史迷雾中的“胡蓝”事件真相难明,但照我看来,他们的“反”或“未反”,并不影响封建统治下君臣关系的本质。在那样一种非人的制度中,人性都已严重地扭曲变形。皇帝对权臣不可能完全放心,势必经常在信疑之间游移;权臣对皇位也未必毫不动心,只是要看实现篡位的可能性有多大罢了。皇上所谓“爱”卿如命者,臣下所谓“愚”忠至死者,即使真的曾经有过,那也只是个别的现象,“非典型”的现象而已!
陈宝国在这部电视剧中,终于刹住了在《大宅门》中形成的表演惯性,摆脱了“白景琦”的影响,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这位传奇皇帝的复杂形象。演到后来,我看他已经“入戏”很深,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专权者“高处不胜寒”的孤独、疑惧和痛苦了。但徐帆所演的马皇后,却成为一个概念化的形象,当然这首先是剧本的问题,不过徐帆的说白也确有毛病,总给人不自然的感觉。后宫的另几个女人,倒是演得各具特色,尤其是达兰和金菊,我认为是演得很好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作文篇2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想必大家已经知道这描写的是谁了吧,没错,这就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谋士——诸葛亮。
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被描写的传神入话,作者用细腻的手笔生动的写出了他的性格与品质。而我喜欢这个人物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那值得人们所欣赏的品格、特点。
首先他非常聪明,晓畅军事。这一点可以从多个故事情节中看出。比如:未出隆中而天下三分;而他的加入也为刘备集团进一步的飞跃奠定了基础;借东风,这是赤壁大战中的一个情节,由此可看出他晓通天象;舌战群儒这表现出了他的机敏。正是他的聪明才智帮助了蜀国在之后的战争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也正是因为这点在之后的两千年中他一直被称为智慧的化身。
此外,忠义也可以算是他的代名词。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汉室,无怨无悔。而对刘备临终前的承诺:“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也做得好到极致。刘备虽在临终前怕诸葛亮跳反说了“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但我认为诸葛亮不可能背叛刘备,因为从他以往的行动中都可看出:他在加入刘备的那一刻就决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汉室。也正因为他的忠义,才有了之后的六出祁山、南拒南蛮的丰功伟绩。
诸葛亮的品质中还有一点就是勇敢,这一点也不难看出。如果不然,那么他又怎能只身前往东吴,为蜀吴之盟奠下基础?又怎能冒着生命危险登七星台借东风?又怎能在司马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大摆空城计,使魏军被迫退军,保住蜀国安危?
历史上,这么多年来对诸葛亮所做的事持有不同看法的人不宜异同,但我认为无论他做了什么是,肯定都不是先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是从国家的角度去做的。
我们要从诸葛亮身上学到的东西有很多,而在学习他的同时,也要明白他的出发点和心态是什么样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作文篇3
说到历史人物,大家肯定会想到:大义凛然的关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才华横溢的周瑜……而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一个做事十分精细的人。
他的一个朋友去他家做客,送了一个蛋糕给他。当他的朋友再次来到他家做客时,看见桌子上有一本账本,他的朋友随手翻了一下,发现了账本记着朋友他上次做客的时候送的蛋糕。深知他习性的朋友并不惊奇,因为他的朋友知道他送给别人的东西从不会记在账本上,但朋友送他的东西,哪怕是一支笔,他也会记在账本上。
他不仅做事十分精细,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他也很独特。
他的朋友去他家做客时买了一盒鱼蛋,他的孩子打开盒子吃了一个后,立马吐了出来,并说:“不新鲜,不新鲜!”他的夫人也吃了一个,说:“哪里不新鲜!”说着,并夹了许多鱼蛋给孩子吃。孩子说什么都不吃,他的夫人就生气了:“这孩子,鱼蛋明明很新鲜,你却一直说不新鲜!”孩子依旧不吃。他看见了说:“孩子说不新鲜自然有它的道理。”夫人听了笑着对朋友说:“他教育孩子的方式一般人都学不来。”
他在大家的心里是一个用笔当武器,来唤醒人类的心理,但他在我的心里却是一个做事十分精细的人。
你知道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吗?下集待续……嘿嘿!
我最喜欢的人物作文篇4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耳机中传来这首我很喜欢的歌的旋律——《曹操》。
曹操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里,却从小放任不羁,以至于没有人欣赏他。直到长大后,因为他的机智灵敏和非凡的军事才能,才慢慢的被众人欣赏,甚至被称为“乱世奸雄”。刚听到这个称号时,觉得有些刺耳,乱世中的奸雄,必定无比奸诈。但是后来,随着对曹操进一步的了解,我才觉得,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注定只有他,才能成就一番帝业。
“曹操比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异议人谋也。”这是出自《出师表》里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曹操同袁绍相比,名位低贱,兵力薄弱。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不仅仅是时机好,也是人的筹划得当。官渡一战,袁绍惨败给曹操。这样的结果,是出乎众人意料的。因为,曹操并没有强大的兵力,才华也没有被大家所认可,袁绍才是人们心目中的霸主。曹操却没有因此而畏惧,反而迎难而上,面对强大的袁绍和他强大的兵力。运用巧妙的军事谋略,轻而易举地战胜了袁绍。充分体现了曹操不凡的军事才能。
对于曹操,初读三国时,我对他的感情只有厌恶,后来,却一点点发现,他虽然奸诈,却在奸诈中蕴藏着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做一代君主的品质。
还记得徐庶来投靠他的时候,正值深夜,曹操听说这个消息,连鞋都没穿就来迎接他,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他对朋友的仗义和真情。这是正一点,才会有那么多的英雄豪杰甘心为他付出生命。
他虽然奸诈,虽然多疑,虽然残忍,但是在那样一个乱世里,他的仗义,他的真情,何尝不是散发着光芒呢?
无论有多收人不欣赏他,无论有多少人骂他,他都那么自信,那么淡定。做自己就好,何必在乎别人的看法呢?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曹操。
我最喜欢的人物作文篇5
在我国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可歌可泣,令人听到他们的名字就肃然起敬的英雄。而楚霸王项羽就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英雄。
秦的后期,秦二世胡亥不理朝政,宦官赵高独揽大权,弄得民不聊生,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项羽就是其中一组农民义军的领袖人物。
项羽,名籍,字羽,是秦汉时期的人。他青年时期,极大无比,能举起沉重无比的铜鼎,与他同龄的青年都很惧怕他。当他24岁的时候,就随叔父项梁一起登上了战斗的舞台,在历史长河中写下了灿烂的一笔。
叔父项梁死后,项羽为叔父报仇,在巨鹿于秦军大战。秦军有20完,而雏军只有3万,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羽命手下人砸破锅,打翻船,以必胜的决心与秦军作战,终于大败秦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的战斗。项羽的勇猛令人敬佩!
项羽虽然力大无穷,虽然勇猛,但是在最后的楚汉之争中,还是败了。败在他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别人,败在不能发现人才,不能重用人才、相信人才。
韩信是位杰出的军事家,当他来投靠项羽时,项羽没有重用他,最后韩信舍项羽奔刘邦,为刘邦的胜利打下了基础。没能重用韩信,是项羽的一个大错误。
英雄终是英雄,无论怎样落魄,死也死得悲壮。败给刘邦后,项羽拒绝投降,而是选择了自刎。毛主席评价他说:项羽在走投无路时,宁肯自杀,也不投降,很有气节。是的,这种英雄气概,又有几人能够拥有呢?
侠骨柔情,英雄也有多情的一面。深夜中,项羽与虞姬的对饮伤怀,虞姬为了不成为他的负担,居然拔剑自杀,虞姬的死,更让我们看到了项羽的个人魅力。
英雄最重要的是真实,真实才会出现让人敬佩的英雄,而项羽就是最真实的英雄。在历史的舞台上,他是个悲壮的角色,他把自己演得很悲壮,很真实,他的光芒是不可掩盖的。为了演好他自己,他牺牲了他的家族、亲人,他的江山,他的爱情,还有他的生命。
项羽是一位英雄,我最喜欢的英雄。
我最喜欢的人物作文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