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与管仲作文8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写作文是需要结合实际的生活的,这样的文章才是接地气的,为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你会怎么写作文呢,一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鲍叔与管仲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鲍叔与管仲作文8篇

鲍叔与管仲作文篇1

?同欲者胜,民齐者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春秋时代,迄今已经2700多年。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许多佳话。老马识途、风马牛不相及,都是这位古代君王留下的成语典故。如今,我阅读了这篇管仲拜相,让我对齐桓公心怀敬意。

正是有了齐桓公的虚怀若谷、不计前嫌,有了鲍叔的举贤不避嫌、识人善任,有了管仲的忠心耿耿、心无杂念,齐国才能称霸天下,九合诸侯。正可谓,团结就是力量,同欲者胜,民齐者强。

鲍叔与管仲的交情,为我们留下了“管鲍之交”的佳话。齐桓公放弃对管仲的仇恨,而管仲摒弃了与君主的隔阂,鲍叔舍弃了权欲,让位于贤能,齐桓公才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君臣胸怀天下,目标一致,才有了齐桓公的“春秋之首”。

古代军事家孙武曾说过:上下同欲者胜。三国时期,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才有了兄弟三人和诸葛孔明凝心聚力,终于使得蜀国逐渐强大。他们联合东吴,迎击强大的魏国。先有赤壁之战,再有汉中之战,这才形成了三国鼎立,刘备的统治得以稳定。可见,摒弃私利,同欲同心,方成国之大业。

时光延续到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等一批将领发起的农民起义,最初是南北驰骋,所向披靡。哪知道,定都天京后,领导层荒淫无度,内讧奋起,自相残杀,只落得杨秀清一家满门抄斩,石达开又率军分道扬镳。只过了10多年,天京陷落,一败涂地。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99年前,在上海法租界一个简朴的房间和浙江嘉兴一艘普通的游船里,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如今,这群中华民族的精英,已经壮大到9000多万人。他们团结起来,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前进的引领者。

百年来,我们看到了血雨腥风和国家振兴中,无数的先烈前赴后继;我们看到了抗美援朝中的冲锋陷阵、浴血牺牲;我们看到了汶川地震中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尤其是今年,我们在新冠疫情中,看到了情系武汉、大爱中国。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呈现出的团结向上、凝心聚力,展示出的震撼人心的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亲爱的同学,“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古代的齐桓公虚怀若谷,历经鏖战,终成霸业。我们应该感悟到,一个集体的成长必须要舍弃私利,众志成城。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社会的每一群人,包括我们这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都应该隐藏着许多个“齐桓公““鲍叔“和“管仲”。

同欲者胜,民齐者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中,团结努力的我们,早晚会被时光温柔以待;同心同德的民族,终归会赢得秋色满园,硕果累累;万众一心的中国人民,必将缔造出民族振兴的灿烂辉煌。

鲍叔与管仲作文篇2

?风物长宜放眼量】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读罢这个故事,各位同学早已惊叹齐恒公胸怀天下,不计个人得失,举贤任能;鲍叔牙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宁愿隐退江湖,放弃位高权重,让贤于管仲。

然而,风物长宜放眼量,“管夷吾举于士”的管仲,少年多难,如自甘堕落,又如何助公子纠的未来;后侍二主,如果牢骚太盛,萎靡不振,又如何能走出生死场,领衔齐国春秋称霸。仰视的同时,也深刻感知到,少年磨砺,放眼长远,心底无私,方可走出天地之宽。且说管仲其人:

于国,春秋时局,本为动荡。生生死死,打打杀杀成为社会常态。而于乱世之中管仲辅佐公子纠,如齐国一根的救命稻草。起初,管仲辅佐的公子纠事败后逃到鲁地,齐军看似追敌,实则追管。进入鲁国境内,鲍叔牙为救管仲,散布公子小白与之为仇之信息。同时,公子小白遣书给鲁庄公,叫鲁国杀公子纠,交出管仲 ,否则将以齐军全面进攻鲁国,鲁庄得知此信,深感无奈,交出管仲。殊不知,交出一个管仲,实在拱手相送了一个逐鹿中原的春秋霸主地位。

于君,管仲与齐恒公一箭定乾坤,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一场殊斗。戏剧性地改写了管仲的后半生,君臣同手,其力断金。在助齐称霸的过程中,多次救主。留下了老马识图、齐楚结盟、石破天惊等著名的成语故事,充分展示管仲的治国理政之才干。古有齐恒公任人为贤,后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古往今来,良禽择木而栖,有名君者必有名臣。难怪齐恒公称为“仲父”,为齐国构筑了一道“守则同固,战则同强”的铜墙铁壁。

于友,应该说没有管仲,鲍叔牙依然是留芳千古的名相,但没有鲍叔牙,不会有管仲一世英明。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故事,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为朋友向人们解释说,管仲非怕死,实则家有年迈母亲,全靠其一人供养,所以家国情怀跃然于视野之中。两人结下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于己,管仲无愧于天地。困顿中新生,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修练内功,临终前举贤托孤。在这条自我修行的道路上,少不得东来西去,风里雨里,但一种无私的情怀始终相随。如今,我们走在人生的漫漫征程上,放眼未来,眼下的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在迎接这场考试的过程中,我们经历十余年专注和苦读。虽然我们不知道等待我们的结果是什么,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遇到的风景和收获必将成为“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坚强地基。不惧风雨,不惧当下,才能“风物长宜放眼量”地去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未来!可期!

鲍叔与管仲作文篇3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通过分析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他们三人,及其之间的关系,我非常欣赏鲍叔,为他点赞。可以说,没有鲍叔,便没有管仲,也没有齐桓公的霸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

此刻,我想起一个成语“管鲍之交”,正是与他们有关。今天,我发言的题目就是:《管鲍之交需胸襟》。

大家知道,成语“管鲍之交”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和鲍叔两人相交至深。后来,称朋友间深厚的友谊为“管鲍之交”。在这里,我给大家先分享一下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两人是一对好朋友。起初,管仲和鲍叔合伙做生意。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比鲍叔少。可到分红的时候,管仲却拿的要多一些。看到这种情形,鲍叔手下的人很不高兴,都抱怨并指责管仲太贪。鲍叔解释说:“其实,他是不会在乎这点小钱的,而是他家里生活实在太难,是我主动自愿让他多拿一些的。”

还有,管仲曾几次帮鲍叔出主意办事情,把事情都办糟了。鲍叔不但没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没办成,不是你的点子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你别往心里去,这都是正常的。”

管仲曾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认为,不是管仲没本事,没水平和才华,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认可和赏识他的人。

有次,管仲带兵打仗,进攻时他躲在后面,撤退时他跑在最前面。士兵们全都小瞧他,嘲笑他。鲍叔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是真的怕死。”鲍叔替管仲辩护,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后,心暖而感动,流着泪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就这样,管仲和鲍叔结成了生死之交。我认为,鲍叔是一心为公的,大公无私的。鲍叔了解管仲,深知管仲之贤才。后来,管仲为齐国出谋划策,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成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也印证了管仲的治国才干。

鲍叔向齐桓公举荐管仲,替代了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格局和胸襟?假如说,鲍叔嫉贤妒能,属于武大郎开店——容不下个高的那号,能玉成管仲吗,历史上还会有这段佳话吗?所以,连司马迁都慨叹:“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古时有“管鲍之交”“一诺千金”“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故事,说得大都是讲情谊、知善任、重信诺。在当今社会,不正需这种胸襟吗,不仍需要这种境界吗?

我的发言完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鲍叔与管仲作文篇4

?上智九合,打造时势】

各位书友:

大家好!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意思是齐桓公成就霸业,多次会集诸侯,不是凭借武力靠的是管仲,但我认为人才能够发挥作用,根本在于齐桓公,具有九合人才,造时造势的上等智慧,才终于一匡天下。

关于管理之道,刘邦的一番话特别精当:“夫运筹策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历史告诉我们: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而促人成才,才尽其用的关键在于制度环境,而环境的关键在于领导者。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易,英雄造时势难。一个杰出的领袖,不是把自己造成英雄,而是那个打造时势催生英雄的人。这样的领导者能造就奇迹,甚至造就一个伟大的时代。

曾被评价为“能力一般”的齐桓公是位杰出的领导者。他广开言路,从谏如流,鲍叔牙才敢于把重罪在身、名声不好的管仲举荐给他,而不是像骄矜专横的汉武帝,让臣下无人敢为李陵说句公道话;他有容乃大,不计前嫌,给人才以机会,给千里马以草原,最终,明君贤相相互成就,恰如刘邦与张良,刘备和诸葛亮,唐太宗和魏征。上行下效,齐桓公广开言路,其下属也就不会闭目塞听;齐桓公招揽人才,尊重人才,他的属官不敢苛待人才,驱逐人才。

而在制度上,齐桓公的做法也值得赞赏。齐桓公重赏培养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而把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排第三。伯乐激励千里马,而他既激励千里马也激励伯乐,从而催生更多的伯乐。此外,徐干《中论·亡国篇》说:“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我想,百家争鸣的中心稷下学宫出现在齐国绝非偶然。这些措施使齐国上下敬才成风,人才辈出,最终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一切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进入21世纪的20年代,我们的国家在内外都遇到一些挑战,内有经济转型考验,又要迎接外部的贸易战,方方面面都亟需人才。然而无论制度还是风气,都还不尽人意。我们是不是该向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学习一下?学习如何尊重人才,奖励伯乐,最重要的是提供平台,打造时势,从制度和风气上,使人人乐于且能够成为千里马和伯乐,给他们尊重、机会和价值。

同学们,明天的我们或许是千里马,或许是伯乐,或许是那个搭建平台,培养和吸纳人才的领导者。我期望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生机勃勃的中国。唯有赢了人才,民族复兴才指日可待。

以上是我的感触,谢谢大家。

鲍叔与管仲作文篇5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当然,管仲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也有历史局限。如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等。

另外,管仲还有一个特点是,善于因势利导,”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比如齐桓公因蔡姬改嫁而攻打蔡国本是无理,但管仲就顺便去征讨楚国,谴责它不向周朝进贡,这次征伐在当时好像又有了正义的旗帜(或者叫幌子?),等等,好几个例子。这很有意思,齐桓公与管仲的君臣关系,管仲经常在顺从齐桓公的指令的同时还在为他的过失补台。更有意思的是管仲与鲍叔牙的朋友关系,鲍叔牙是管仲的好朋友,刚开始管仲为公子纠做事,鲍叔牙跟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公子纠死后,管仲被囚禁,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从此管仲被任用,襄助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管仲非常感念鲍叔牙的情谊,他自己是这样说的:”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段话很有说服力,哪里去找鲍叔这么善解人意的好朋友啊?

鲍叔与管仲作文篇6

?知人荐才 贵乎公心】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读了上面的故事,我对鲍叔(牙)的感触尤其深,所以想进一步阐发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人才难得,举荐人才的“公心”更难得。

诚然,故事的主角并不是鲍叔(牙)。但是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行为,小白也成就不了“齐桓公”;管仲也就更不能成为“管仲”了。正是因为鲍叔(牙)毫无私心的举荐才能,才使得后来的一切得以发生,春秋五霸之首才能彪炳青史。可以说,鲍叔(牙)的行为是首功。

春秋时代,是中国拥有“贵族精神”的最后的一个时代。这种“贵族精神”是当时上层社会的行为准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规范。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宋襄公宁可不取得战争的胜利也不半渡而击楚军;华豹宁可被公子城射死也要遵守“不更射”的规矩。当然,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这样的行为非常“迂腐”,但是,这种尊重对手,尊重规则的精神是非常值得继承和提倡的。

人从来就不是生而平等的。在等级社会,你的出身决定了你的一切。即使你再有才华,也不会得到重用。怀才不遇的人在历史上还少吗?屈原、王勃、杜甫、柳永、唐寅……如果,这些有才华的人遇到一位像鲍叔(牙)一样有“公心”的人能够举贤不避亲仇,那会是怎样一副光景啊!然而事与愿违,在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家天下”的思想钳制下,得位得利的多半都是那些显贵、门阀,他们通过血亲、师生、裙带、同窗、同乡等关系,编织出了一张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大网,枉顾了公平正义,扼杀了无数的英才。即使发达如2020年的今天,还有邱某高级教师令女在高考中冒名顶替她人的丑行!天道公理,公平正义何在啊?!如果人人都要鲍叔(牙)的公心,何至于此啊!何至于此!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非常难以做到鲍叔(牙)这一点。承认自己不如别人需要极大的勇气;向上级推荐别人取代自己的位置就需要更加强大的内心了。这完全是一种出于为国家事业服务的公心,是一种伟大的人格魅力,是至高的道德境界。能够做到的人,都可以称为“伟大”。

我们现在是学生,将来会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公民,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某个团队的一份子。无论是帮助团队孵化项目,还是投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多有一颗鲍叔(牙)一样的公心。一心为了更为宏大的事业,不计较个人的成败得失。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早日实现;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才能早日达成!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是目的。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鲍叔与管仲作文篇7

?珍惜友谊 珍惜懂你的人】

同学们:

首先,我们得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每月例行组织一次读书会,纵论历史,审视当今,汲取养料,充实自身。

今天分享的历史故事“管鲍之交”中,我非常赞同司马迁的评论“鲍叔能知人”。我对鲍叔这个人物感触最深,他让我知道一个真理,我们要懂得珍惜身边懂你的人。是的,鲍叔就是最懂得管仲的知音。他们的友谊让我再次相信,友谊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友谊没有地位的界限。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遇知音。春秋时期“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大家也许也听说过。俞伯牙是晋国士大夫,钟子期只是一介山野樵夫。因一曲“高山流水”便成为知音。盛唐天宝三年四月,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杜甫有诗“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传颂了两位诗人的佳话;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更值得我们礼赞。在马克思最穷困潦倒之际,作为富商之子的恩格斯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资助马克思完成传世巨着《资本论》。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还为《资本论》后几卷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求。以上三个志同道合的友谊故事让我们向往,而鲍叔对管仲的友谊更让我动容。这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当别人误会管仲贪财怕死的时候,鲍叔牙懂他背后的贫穷与孝心,当管仲因为跟错君主差点误杀齐桓公后,他不但劝阻了齐桓公复仇之举,而且把相位拱手相让,极力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得以大用。岁寒才知秋,落难才知友。假如没有鲍叔牙这位知贤荐贤让贤的朋友,管仲的政治才能哪里有施展之机?

巴金曾说:“友谊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离开它,生命就没了光彩;离开它,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前几年流行的“友情的小船说翻就翻,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亲情的火苗说灭就灭了”是非常不足取的。我们有幸同在一个班学习成长,我们要学习古人,珍惜同窗之谊,珍惜懂你的那个人。热情鼓励是友谊,诚恳批评也是友谊。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请老师指正,谢谢同学们的聆听!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鲍叔与管仲作文篇8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一样地出资出力,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

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这是,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些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另一个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

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记前嫌,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

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鲍叔与管仲作文8篇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关于酒的满分作文8篇

我的一天作文500字作文8篇

我的青春有作文600字作文8篇

初三作文1000字优秀作文8篇

作文重阳节的作文两百字8篇

作文我的老师初中作文精选8篇

三年级作文单元的作文8篇

牛人作文800初中作文8篇

四年级的作文梦想作文8篇

热爱祖国作文600字作文8篇

鲍叔与管仲作文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