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的中秋作文5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动了情的文章,才真正提高了写作文水平,在明确作文的主题后,同学们才能更好的写作,下面是一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1500字的中秋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1500字的中秋作文5篇

1500字的中秋作文篇1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是象征团圆的好日子,远方的亲人都会陆陆续续地赶回来,跟自己的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明月,享受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

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去外婆家过节,一进门,就看到客厅里人声鼎沸,笑语不绝。舅舅、舅妈、姐姐和妈妈,还有久违的姨婆都来了。就连门前的大树上的鸟儿们也叽叽喳喳地唱个不停,更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晚餐很丰富:有宫保鸡丁、鱼香茄子、松毛烤鸭、南瓜饼、摊鸡蛋……还有我最爱吃的蒙古族传统美食----太极黄鳝。那香味直扑鼻子,撩得人口水直流。人都到齐了,我和大家一起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开吃”了,外婆看着我们的吃相,一双大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脸上平时看起来不起眼的皱纹,在和煦的灯光下显得十分漂亮。

饭后,我和姐姐妹妹们一同去阳台上赏月,只见黑色的天幕上,繁星点点,皎洁的月亮像个巨大无比的玉盘,挂着夜空中。“啊,好美呀。”我们异口同声的发出了赞叹。此时此景,用两句古诗来形容是最合适不过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没有扎花灯,于是我们边赏月,边放烟花。随着噼噼啪啪的爆炸声,一朵朵烟花直奔夜空,在星星和月亮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彩……这时,我的思绪随着烟花飞向远方,我在想念远在北方的大姑,不知她过得好吗?我衷心祝愿大姑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如果此时她能和我们一起过节,该多好啊!但正如苏轼所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放完烟花后,我们回到客厅,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外公照例拉起了马头琴、悠扬=婉转,如歌如诉的琴声在客厅里回荡,我和妹妹和着琴声,跳起了蒙古舞,家人边吃月饼,边欣赏我们的表演,真是其乐融融。

中秋节,一个快乐、温馨,充满幸福又令人难忘的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十五的夜晚人们仰望朗朗明月,想念亲人,所以中秋节还有一个名字叫“团圆节”,人们除了赏月,还要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今年的中秋节,我来到了美丽的盐都程实村,这里的黄昏非常美丽,彩霞像一个个红烧鸡翅膀,真让人垂涎欲滴;还有一些白云像一只只绵羊,真让人想上前去摸一摸啊;就是这里的河水太脏了,没有保护好。今天是中秋佳节,同时也是表弟舅舅的结婚日。

天色暗了下来,客人们陆陆续续都来了,结婚宴会开始了,舅舅和舅妈来给客人们敬酒了,来到我们这桌时,大家都一起站了起来,我也跟着站起来,并把杯子放在二位新人的杯子下面轻轻的撞了一下说“祝舅舅和舅妈早点生宝宝,给罗程当弟弟!”接着,更惊彩的宴会节目来了,只见表弟外公的脸被别人画得一块黑,一块绿,一块红,一块白,又穿上火红火红的长袍,真像一位搞笑的济公;后面还有几个小外公也被人换了装,有红色的、绿色的,其中一位司仪先生在说新人贺词,祝贺声,笑声,喝酒声,真是热闹非凡啊。

婚宴结束了,我和妈妈带着月饼登上了屋顶赏月,啊!多美的月亮皎洁如玉,漂亮的星星像镶嵌在云海中的几颗钻石,闪闪发光。我轻轻地咬了一口月饼,它是那么的酥,那么的甜,一股浓郁的清香沁入我的心田。此时,我想起远在武汉的奶奶、大伯、三叔和哥哥们是否也在吃着月饼赏月呢?我真想念你们啊!

1500字的中秋作文篇2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这诗句中说的“中秋”,指的就是妇孺皆知的中秋节。

在我国,一年之中与岁时有关的节日非常多,而中秋节是人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诗意的节日。中秋节还有八月半、团圆节、月夕待一些别名。因为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称“八月半”。因为中秋节人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夜饮玩月的习俗,又有媳妇归省至此日必还家的俗规,且以圆月为象征,称中秋为团圆节。又因为传说唐明皇在这一天夜游月宫,便称中秋为月夕。至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中秋节,文献上找不出答案。古时专门记述岁时节令的专著《荆楚岁时记》中唯独没有关于中秋的记事。就连唐代成书的《初学记》中也不见关于“中秋节”的文字。

关于中秋节的来由,前人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中秋与秋社有关。周云锦、何湘妃合撰的《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说:“或许是因为我国是个农业国家,家事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古人在播种的时候,就祀土地神祈求丰收,而在收成时也祀土地神报告丰收,答谢神祗的护佑。前者叫做'春祈',后者叫做'秋报'。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节,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节,就是'秋报'的遗俗,经过后人踵事增华而渐渐盛大起来。”另一种说法认为中秋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今人徐杰舜、陈顺宣合著的《中国的风俗》一书中说:“中秋节的起源可能与古代对月的原始信仰有联系。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女娲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礼记·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记述。秦汉之前的礼仪中,就已经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国都西郊月坛祭月的规定,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场所。从唐诗写中秋的诗中,已看到当时已经把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到宋朝,节日活动已很盛大,南宋时杭州因为中秋赏月,'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鼓,玩月游人, 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吃月饼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1500字的中秋作文篇3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四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清明)之一。

1500字的中秋作文篇4

9月26号,中秋的前一天。我买了去往奎屯的火车票,但目的地不是奎屯,而是乌苏的一个小镇。火车换出租,出租换大巴,终于在天黑之前到达了甘河子镇。中秋时节,这里已经很冷了,或许别的地方还是短袖衬衫,而这里已经是棉衣棉裤了。来接我的人都穿着厚厚的大棉袄但是还冷得弯着腰。他们三个人,一个毕业于某师范院校,一个毕业于某技术学校,一个辍学于初中。

他们在乌苏市的小镇甘河子靠给别人捡棉花挣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我因为中秋国庆放假无事可做,才想到去找他们体验一把生活,尝一下打工的滋味。

在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实际上等待我的苦远远超出了我的准备范围。

他们住的房子是新疆特有的土平房,下雨时不用出去就可以知道外面雨的大小。我一直是在外面租房子上学,房子不咋的,但据说床是房东三十年前结婚时用的双人床。在他们的房子里,把木板放在地上铺上一床薄薄的褥子就算是床了。

26号下了点雨,地里不能进人,我们才有机会在一起过这个异乡的令我很难忘的中秋节。以前过中秋节总是在家里,雅趣袭来之时还不乏有望月作诗之举,或者给亲爱的同学们打电话发短信,给志同道合的未曾见过面的网友空间留言。然而此时,我们没有月亮观看,没有网络留言。没有机会团圆。我们的中秋节过得还是很好的,把塑料泡沫当作椅子,把大碗鸡当作大盘鸡,把小聚当作团圆,把异乡当作家乡。鸡肉是在市场上买回来的早就杀好的,伴着辣椒,伴着土豆,热腾腾的香气瞬间弥漫在整个小小的屋内,我们吃了一顿香喷喷的晚饭。在开吃之前我拍了照,我很少是在吃饭前拍照片的,这次我不假思索的拍了好几张。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让别人看到我的照片,因为我怕有人担心我。

饭吃完,便无事可做。坐在床上聊着琐碎的事情,风从门中不讲情面的吹进来,穿最多的衣服仍会有一丝的冷意。他们把钱装在一种特制的钱包里,那是一种有着很长松紧布的钱包,可以套在腰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血汗钱被偷走。每晚上他们都会数几次当天挣的钱,然后安心地套在腰上。上厕所的人要早点去,因为厕所在大街上十分钟路程处。我去过几次,那要比学校厕所脏几百倍,据说全镇所有外来打工的人都用这最原始的厕所。

差不多下十点钟的时候,我们开始睡觉。睡木板床痕接地气,甚至有点接湿气。夜里寒风入户,单薄的被子抵挡不寒风的问候,会被冻醒好几回,然而他们翻着身子,鼾声呼呼的响,睡得很香的样子。凌晨五点,他们就开始叮叮咣咣地做早饭。我有万个不愿,然而只被他们给了十分钟的起床时间。

27号,也就是中秋节的早上,我半睡半醒的吃完了早饭。把自己裹的像个粽子一样严实,可仍觉冷。甘河子的早晨真的很冷。

一会的功夫,小镇上就聚满了拾棉工。都在等着棉花老板来,和老板谈好价钱就可以坐着四轮车去棉花地里了,要是无人问津就得一直等着。我穿着乔丹运动鞋,但我还是需要靠到处走动来增加脚的温度。而他/她们都穿着自己做的布鞋。他们厚厚的的有点破旧的棉衣在凛冽的寒风中有些孤单无助,身后不知背了多少年还不舍得扔的包里装的是自己准备的水和一些吃的东西。天还是七分黑,我们聚在一起都等待着老板,要是开来一辆四轮车,一大群人会冲上前去挣着和老板讲价钱,不幸的是当讲好价钱准备上车时,河南人已经坐在了车厢里。因为棉花的价格不是太好,所以选择权在棉花老板的手里,再加上拾棉工特别多,就必须低三下四地主动问老板,需要多少人,我们速度特别快。有时候为了一毛钱,都会讲价还价好久,但最终还是会向老板妥协,你不去还有很多人抢着要去。

费了很大的力气找到今天要的工作,被塞进四轮车的后车厢里,摇摇晃晃的车厢有种要从车上掉下去的错觉,但它还是坚持到了棉花地里。刺骨的寒风无情地划着车厢内的一张张粗糙的脸,抓着车的手被冻的和车厢一样冰,可还是不敢松开手。车内人很多,但是都不说话,他们一定是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家里还好吗,孩子有没多穿衣服,干完今年把债还上明年再也不来这个鬼地方受罪。然而,年年有这样的人不远千里万里来新疆。

我虽不认识他们,但我知道他们有共同的名字,父亲,母亲,儿子,女儿。

1500字的中秋作文篇5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拜月娘、荡秋千、游“月娘”、燃烟堆、烧瓦塔、观神。

荡秋千,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

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

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有的已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了。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讶讶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牛心柿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

月饼主要有二种:一种拌猪油称作朥饼;一种拌花生油称作清油饼。朥饼以潮州市郊意溪镇烤制的为上乘。意溪镇又以“范合盛”号的朥饼为

最著名。范合盛号的绿豆沙,据说要盛于陶制大水缸埋于地下,“退火”至隔年方取上作馅。意溪朥饼皮薄而脆,馅滑腻清凉;包装也很有特色,用陶钵盛 装,上面用印有金字商号的大红纸封口,显得格外古朴,人人喜欢把意溪朥饼当作拜月的佳品。一到中秋前夕,除了商店,大街小巷到处摆摊设点卖朥饼,街上的行人,无论篮里盛的、袋里装的差不多都有朥饼。从前穷人省吃检用也要买上几块,实在买不起的会感到羞愧难当,拜月娘时泪流满面,再三请求月娘恕罪。供品除了水果、糕饼,还必须供蒸熟的芋头。

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劈柴、青金树叶填进塔里。月上中天,当村里妇女们在案前对月祷祝、火化元宝时,一位长辈就在塔门点起了火,慢慢地,塔顶蹿出了一串串火舌。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们不时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盐,爆发出一阵辟哩啪啦的响声,不一会,火舌变成了火龙直冲霄汉,映红了半个天边。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喝茶吃糕饼,谈古论今,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至于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也象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中秋之夜用意溪朥饼、芋头拜月娘,烧瓦塔,燃烟堆,都是这里古老的传统活动。据说它有一番不凡的来历,这要追溯到元代。那时,潮州人把元兵称作元番或胡人。传说元兵攻进潮州城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只准养胖不准养瘦。还规定三家人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意上哪家睡觉。更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新娘头天晚上只准与元兵同房睡觉。百姓受尽欺凌忍无可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盘朥饼和一个蒸熟的芋头。原来这是起义者事先安排好的,朥饼底下垫着一小块四四方方的白纸,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渍出来,其实上面写了个“杀”字,暗中传递消息,约定拜完月娘请元兵吃朥饼时,一见“杀”字,男女老少一齐端起烛台、香炉、棍棒、菜刀痛杀元兵。结果—夜之间,十恶不赦的元兵全被斩尽杀绝。农村因为村落分散,为了便于统一行动,只好以烧瓦塔、燃烟堆为号。芋头取“芋”字与潮州话的“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

直到现在,人们在中秋节还耍拜朥饼、芋头;有些农村,各家各户也还有自愿抱出稻草、劈柴堆在一起,燃烟堆和烧瓦塔的习俗。

1500字的中秋作文5篇相关文章:

小学毕业照作文推荐5篇

四年级写秋天的作文5篇

春节家乡的春节作文参考5篇

上学路上的作文5篇

关于学习的作文通用5篇

爷爷的童年作文5篇

考试前的感想作文推荐5篇

生命是脆弱的作文5篇

有关成长礼的作文5篇

考试前的感想作文精选5篇

1500字的中秋作文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