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读书期间绝对都写过不少作文,作文是经过我们的大脑组织语言的产物,最重要的就是读懂题目的意思然后进行素材的整合,以下是一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月亮变化的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月亮变化的作文篇1
时间:夜晚,明镜般的月亮高高的悬挂在天空。
人物:在外的游子
事件:游子看到月亮的脸,如水的清辉静静地倾洒在大地上,那里边有故乡的气息,母亲的微笑。
情景二
时间:夜晚,明镜般的月亮孤寂的吊在空中。
人物:失恋的男人
事件:男人看到月亮的脸,虽然明亮,但是周围却总有阴影拂过,绝望,无尽的绝望。
情景三
时间:夜晚,天空中的弯月就像挂着一盏明亮的灯,周围的景色都被镀上了一层银白色的月光。
人物:情侣
事件:他们看到月亮的脸,弯弯的月牙,如同女孩脸上害羞的表情,那是月亮祝福的表情。
同是一轮弯月,为什么会有三种不同的月亮,是月亮欺骗了我们?不,不是的,这并不是月亮的过错。它并没有欺骗我们,也没有任何人欺骗我们。之所以看到关于写月亮变化的作文 的不一样的月亮,是因为我们看月亮的心情不同。
开心时,就算是狂风暴雨、飞沙走石,我们也觉得它是可爱的。
难过时,就算鲜花竞相开放、小桥流水也不再诗意盎然,还以为他们是在嘲笑你,一旦让灰暗的色彩迷住了我们的眼睛,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所谓的可爱。
让我们实时观察自己的心吧!别让灰色影响我们查看和认知这个世界吧。忘记了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开心也是天天过,难过也是一天天的过,为什么我们不能笑着面对呢。世界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砍,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像月亮一样,它实际并没有改变,它也不会为你而改变。
月亮变化的作文篇2
近年来,随着市政府的搬迁、连岛大桥的建成,我的家乡——舟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原来那一望无垠的土地变成了一座座的高楼大厦与别墅,原来的一切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以“路”为本。以前一到下雨天,坑坑洼洼的路都会令我烦恼不堪。现在好了,原来的路变成了一条又宽又长,又整洁的柏油马路,我惊奇地发现,往日熟悉的铁栏灯柱不见了,换上了高大的铝合金灯柱,更充满诗情画意。一到晚上,灯光明亮,犹如白昼,灯光在大楼上渲染,描绘,给巍然屹立的建筑群注入了新的生命。无论何时走到这里,感觉都那么轩豁,心情都是那么舒畅。
舟山人民的经济也大大改变了。近几年,家家户户装上了电脑、太阳能等电器,人们走上了制富之路。随着连岛大桥的建成,舟山人民直达大陆的梦想将很快成为会实现。舟山大陆连岛大桥的不断延伸,舟山将由岛屿变成半岛,几年后,舟山的人民将很快得的到达大陆。连岛大桥的建成,使舟山群岛十大旅游区特色各异、功能完善的滨海度假旅游地的集聚作用将更加凸现出来。舟山经济的腾飞指日可待,百万市民无不心情愉快,精神振奋。
舟山正在不断的发展当中,愿它像展翅的雄鹰不断前进,胜利永远在为它招手!
月亮变化的作文篇3
“小小的月亮弯弯的船,弯弯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船上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展开了对那轮皎洁的圆月的无限遐想。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喧闹了一天的世界静了下来。只见月亮穿着红装,慢慢地拱出了地平线。那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穿着紫红色的舞裙,慢慢地升到了广阔的'天幕上。只见她又脱去了红装,围上了玉色的丝巾,用纯洁的笑脸迎着芸芸众生。这时,一切都变得神圣起来,纯洁起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时唐代诗人李白对月亮的想象。的确,月亮婀娜的姿态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圆圆的月亮就像一面亮堂堂的镜子,挂在王母娘娘瑶池里的梳妆台上。瞧!里面还映着王母娘娘梳妆打扮的美丽身影呢!圆圆的月亮像瑶台镜。弯弯的月亮像小木船,小小的船儿在银河里遨游。我坐在船上,划动双桨,在银河上游荡。划呀划,划呀划。我要划到王母娘娘的天宫上,一览天宫的风采。圆圆的月亮又像一把锋利的弯刀,挂在天上,等待着天神来用它割下天上草原的鲜草,把天马喂得肥膘体壮。
看着皎洁的月亮,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得到了一种长生不老的仙药,他让嫦娥把药藏在百宝匣里。这件事不知怎么被跟着后羿学艺的逄蒙知道了。一天,他趁后羿出门打猎时找到嫦娥,威逼嫦娥把药交出来,嫦娥非常机智地与他周旋。后来,嫦娥见软的不行,就拿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然后嫦娥轻飘飘地飞到了广寒宫,成了月神。传说临走前嫦娥怕孤独,还抱了一只小白兔飞上去。这只白兔就是月宫中的玉兔。
嗨!月亮,你美丽的姿态让人遐想,你婀娜的舞姿令人陶醉。我爱你,月亮!
月亮变化的作文篇4
夏天的夜晚,我喜欢观察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尤其是月亮。因为它每一天的形状都不同。有时像眉毛,有时像香蕉,有时像小船,有时像一面镜子。
初一的时候,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初三和初四的时候,月相变成了娥眉月,月亮的外形就像一个少女弯弯的眉毛。初七初八,月相是上弦月,凸面向西,好像一个被吃一大半的月饼一样。十五十六十七的时候,月相是满月,也叫“望”,是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好像一个玉盘,这时,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我一直凝望着那月亮,好像真的看见了月亮上有一颗桂树,树下还有一只兔子。还有美丽善良的嫦娥在月亮上凝望着我们。我还想起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月,玉兔捣药等故事。接着,二十二和二十三,月亮变成了下弦月,形状和上弦月一样,只是方向相反,凸面向东。又过了四五天,月相又变成了峨眉形月牙,弓背朝向旭日,叫“残月”。我还发现,遇到阴天、多云或者雨天的时候,也是看不到月亮的。
月亮真是变化多端啊,真想长大之后,做宇航员,乘坐飞船到月亮上去看一看,真是期待呀。
月亮变化的作文篇5
我喜欢中秋节,因为这一天的月亮格外的圆,格外的亮。我可以和家人在月光下一边吃着昧味香甜的月饼,一边赏月。
今年中秋节我也和往年一样,天还没黑透,我就坐在椅子上,期待着月亮仙女的到来。我耐心地等着、盼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可是月亮仙女并没有穿着那洁白的纱裙,在夜空中漫步。我又仔细地向天空观察了一番,还是没有发现月亮的身影。我十分着急,心想:月亮仙女怎么到这个时候还没有出来呢?她到底去哪里了呢?她会不会出门旅游了呢?或者和我们一样,躲在家里吃月饼呢?但是每年中秋节月亮仙女都出来,为什么今年就不出来呢?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今天晚上月亮怎么没有出来,她去哪里了?”妈妈也很疑惑,她拿出手机查看今天的天气预报。我和妈妈凑近一看,原来今天是雾霾天气。我和妈妈恍然大悟,终于知道今天没看到月亮的原因。一想到今天没有与月亮仙女见面,我十分伤心。不过我相信,明天一定会与月亮仙女见面的!
今天天还没亮,爸爸妈妈就带我去了我期待已久的平顶山玩。可是走到半路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雨,我有些失望,心想:下雨了,晚上我是不是就看不到月亮了呢?我可是真着急了。
到了晚上,月亮果然没有出现。虽然月亮没有在这里出现,可我却在手机上看见了内蒙古草原上的月亮。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天草原上的月亮果然比以往的月亮圆。为什么八月十六不是中秋节呢?我觉得很奇怪。
今天内蒙古草原上的月亮不仅那么圆,而且大得让人出乎意料。以前我们这里的月亮再大也只能占据天空小小的地盘,可今天内蒙古草原上的月亮却几乎霸占了半个月空,真是太神奇了!
今天内蒙古的月亮格外的亮,她照亮了高高地山坡,照亮了平坦的小路,照亮了清澈的'溪水,还照亮了美丽的草原,尤其是照亮了我的心房!
今天的月亮真奇妙啊!我爱内蒙古的月亮!
昨天内蒙古的月亮格外神奇,今天平顶山的月亮也十分奇妙。夜晚,我趴在宾馆的窗台上仰望夜空,满天都是厚厚的云朵,月亮把鱼鳞般的云朵盖在自己的身上,像是圆圆的月亮盖着棉被,跟周围的星星捉迷藏呢!月亮真是太调皮了,没过一会儿,就把圆脑袋伸出来了一点,看星星找到她没有;如果没有找到,月亮就把脑袋伸出一半,呼吸一点新鲜空气。直到月亮被星星发现,她才把脑袋全部伸出,整个世界似乎变得都更亮了一些。
看着看着,我忽然向旁边也在看月亮的爸爸问道:“爸爸,为什么月亮一直在云朵中行走呢?”爸爸微笑着答道:“其实你看到的不是月亮在动,是云朵在行走呢!”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呀!接着,我又有些害怕,对爸爸说:“月亮和云朵离我们这么近,会不会掉下来呢?”爸爸笑了起来:“月亮和云朵离我们远着呢,怎么可能掉下来呢!而且,就算掉下来,获得一个月亮不也很好吗?”的确,爸爸说的有道理,我突然一点都不害怕了,反而很像得到了可爱的月亮。我真想知道今天郑州和平顶山的月亮有什么不同之处呀!
过了几天,当我再次仰起脸看月亮时,她并没有被天狗咬去一点,还是那么圆。不过,她好像变得更大更亮了一些。看着看着,我突然想起李白的《古朗月行》。月亮上真的有可爱的玉兔吗?如果有,它们现在在干什么呢?会不会和诗里写的一样,在捣着仙药呢?捣完仙药,它们会给自己的家人吃,还是会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吃呢?接着,我又想起李白的《静夜思》,我不禁也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郑州。虽然平顶山很好玩,但我还是更爱自己的家。
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事物的奥妙。我爱变幻莫测的月亮!
月亮变化的作文篇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困惑着,我也困惑着,唐代诗人张若虚也是一个困惑者。他曾在长江边对着月亮发问:“江月何年初照人,江畔何人初见月?”
明月何时就已存在,为什么要存在?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张、苏的追问,绝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探究,而是人文意义上的情感抒发,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究。
我不知道外国人是如何看待月亮的,但我敢肯定的说:外国人心中的月亮,一定不如中国的“圆”!他们只知道第一个访问月球的是前苏联人,却不知道月亮的主人是中国的姑娘嫦娥。
在讲究“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传统里,月亮不是一个星球,不是一个物质的实体,而是一个理想的大气球,是情感的载体,是思念的寄托,是美好的象征,是落魄文人的慰藉,是少男少女恋爱的证人……。在懵懂未知的孩童时期,我们听的第一首儿歌是“月亮嬷嬷,照你照我……”;听的第一个神话故事(我以为这是中国最美的神话故事)是“嫦娥奔月”;听的第一个童话故事是“猴子捞月亮”。上学后学的第一首诗歌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恋爱了,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里,月下老人用一根红线绳把一对幸福的男女捆绑的结结实实。如果恋人产生误会了,则会指月发誓:“月亮代表我的心!”;如果亲人分离了,则对月吟哦“但愿人长久,千里更婵娟”。……如果没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我们的情感如何寄托呢?如果没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我们的心灵该是多么的落寞啊!据说仅唐诗中咏月的诗作就有700余首。神话传说《嫦娥奔月》,李白的诗《静夜思》,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朱自请的散文《荷塘月色》;著名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月光曲》、《二泉映月》……,这些文学、音乐艺术里的瑰宝,这些宝贵的精神食粮,不都是这轮明澄皎洁的月亮所馈赠的吗?
月亮,她和太阳一样重要,一样伟大,她是人们精神世界里的“太阳”。太阳的光辉和对植物的作用,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食物,解决了人们生存的物质需要;而月亮不仅用她那柔和的清辉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精神的家园,解决了人们心灵上的需求,还以“月有阴晴圆缺”的变换,使人们懂得了“人有悲欢离合”、世事难全的科学认知和辨证思考。“日”和“月”共同组成了一个“明”字,日是人们头顶上的一盏“明灯”;月是人们心灵上的一盏“明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夜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月亮的依赖越来越少了,对月亮的情感越来越淡薄了。现在仰头赏月的少了,更难找到对月亮敞开心扉,伤感唏嘘,倾诉满腹惆怅的苏轼之流了。“一机在手,沟通全球”的现代化通讯设备,让人们对千里外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不用通过“举头望明月”、“千里共婵娟”来表达和传递了。如今小孩子们听的看的故事,也不再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猴子捞月亮》……,而是《白雪公主》、《圣斗士星矢》、《哈里波特》……。月亮也如同年老色衰的明星一样,渐渐淡出人们的文化视野,和她的主人嫦娥一样,开始寂寞了!
曾经照过汨罗江边徘徊彷徨的三闾大夫的月亮,曾经照过大漠雄关的月亮,曾经照过六朝繁华的秦淮河的月亮,曾经温暖过历代无数游子心头的月亮,曾经让张若虚因一首《春江花月夜》、让阿炳因一曲《二泉映月》而万古流芳的月亮,真的发生变化了吗?
月亮,是永久不变的;月亮,还是我们祖先喜欢的那个月亮!变化了的,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
对月亮的冷漠,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人们审美情趣缺失的反映,是人们内心浮躁不安所致,这也是当今人文精神流失的现象之一。我希望中国人有一天也能站在月球上,但我不希望这种科技的进步是以放逐嫦娥作为代价的!
我们过去的文化和精神情感中吸纳了太多的月辉,我们将来的文化和精神情感仍需要月辉的浸润。在明月当空的夜晚,请到月光下走走吧,请和月亮说说心里话吧,哪怕你仅仅和月亮对视一眼也好!_这不是可怜月亮,而是升华我们自己!
月亮变化的作文篇7
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如果是大月,初二天黑以后,一弯孤形新月就开始在天西边出现了。那新月活像是飞蛾的眉,所以人称蛾眉月,蛾眉月那淡淡的昏黄的光线是不足以把夜空照亮的。它在天边逗留不到一个小时就渐渐消失了。如果是小月,那就是等到初三晚上,才能看到那纤细的蛾眉新月升落。农谚说:“大二,小三儿,月出,一杆儿。”就是讲的每月上旬蛾眉月首次出现的时间。
从蛾眉月出现头一天算起,每过一天,月亮升起的弧度较前一天大约增加15°,而它落下的时间也就随之推迟一个小时左右。到每月的初八或初九,天黑时月亮就会升高到中天,落下时间也就推迟到深夜零点左右了。就是说,这时候仅前半夜有月光,后半夜就是月黑天了。农谚说:“初八、初九照半夜。”就是这个意思,这时候月亮活像一张弓,因此人称上弦月。这张弓一天天拉满,就叫凸月了。凸月到每月十五就变成了满月。初八、初九以后,月亮升起的高度也在向东天边降低,每天降低的弧度是15°左右。月落的时间也继续向后半夜推迟。到农历每月十五,月亮降低从东方天边升起,如果是晴朗的仲秋之暮,十五前两天你会看到:太阳还未落下,东方的圆月已经显现了。所以农谚又说:“十五,十六,月亮太阳两头露。”这期间,通夜都会有月光朗照。第二天早晨,太阳也从东方升起了。西边还挂着一银盘似的圆月。“月亮、太阳两头露”,也有这个含义。
“十七、十八,天黑摸瞎。”这句农谚是说,过了十五、十六,到了十七,十八以后,天黑时就不见月亮了,月亮到什么时候才出来呢?农谚说:“二十整整,月出一更。”十五日以后,每推进一天,月亮晚出来又约一小时,到每月的二十月,月亮要等到晚上一更才能出来(古时没有钟表,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大概是晚上八九点)。每月下旬,月亮出来的时间越来越晚,以至前半夜不见月亮,只有后半夜才能见到月亮,到二十三日那天,月亮到天亮时才能升到中天。因此又有“二十二三,天亮月正南”的农谚。这时的月亮又像一张弓了,因为正是下旬,所以人称下弦,十五以后的月亮由圆到缺,人们又称它为残月。
“农历二十三,天亮月正南。”那就是说,深夜零点左右月亮才从东方升起。以后几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升起的时间由半夜向黎明推迟。到月底二十八九左右,月亮黎明前出来照一会儿,“二十八九,月亮黎明露个头。”这句农谚就是形象的描述。
下旬残月的明亮部分逐渐缩小,又变成了蛾眉月。月底二十九以后,整夜都不见月亮了。直到下月初一。这几天,通夜都是月黑一面。月亮藏到哪儿去了呢?仍然在围绕地球一刻不停地运行,不过它是伴着太阳面向我们,只是阳光太强,它所反射的光,我们看不到罢了。
月亮变化的作文篇8
“十五的月亮圆又美!”这里的十五指的是农历。小时候,晚上乘凉,我总吵着奶奶给我讲故事。奶奶总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每当这时,我便抬头看着皎洁的月亮,幻想月球上的情景。眼前仿佛看见美丽善良的嫦娥正背倚着那棵大橡树,遥望着人间,默默的为人们祈福,思念着自己英勇无比的丈夫后羿。乖巧可爱的小玉兔在嫦娥身边蹭来蹭去,想为主人分担忧愁。想到这里,我不禁也替嫦娥怜惜。但一想到可怜的吴刚仍在卖力的砍那棵大橡树,我便忍不住笑出声来。奶奶奇怪地看着我。我笑着向奶奶解释了一番。奶奶数落我道:“你呀你,人不大,倒挺多愁善感。”脸上却一点生气的样子也没有,笑嘻嘻地看着我。从此我便每天都去看那神奇的月亮。
长大后,这个习惯并没有改变,无论多忙,我也会挤出时间出来观看月亮。多则一小时,少则几分钟。
为什么说月亮是多变的呢?大家应该都读过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正如诗中所说月亮是有变化的。它时阴,时晴,时圆,时缺。当你仔细观察就能明白月亮正在用自己的语言向人类传达信息。
月亮阴阴的时候,次日天气会不好,会刮风下雨。这时的月亮是橘色的,边缘会有一些毛糙,而且时有时无,给人一种神秘感。
月亮明朗的时候,边缘十分整齐,像是用笔勾勒出来的一样,让人看了后心旷神怡。夜晚漫步,银色的月光披洒在身上,整个身心都舒展放松,一日的倦怠似乎也都烟消云散,只是尽情地享受着这美丽的月亮带来的惬意与宁静。
农历的每个月十五左右是月盈之日。尤其是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候。每到这一天,我总将桌椅摆到屋外,桌上放着几块月饼。我吃着月饼,赏着明月,想起李白的著名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啊,此时此刻的月亮承载了多少中国人的相思之情啊!遐想时来了几个邻家孩子在院子里嬉戏玩耍,看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李白的另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一本正经地指着月亮问这些孩子们,“谁能告诉我今晚的月亮像什么?谁说的最好,就有月饼吃哦。”真的有个孩子抢着说像大大的白盘子。我扑哧一声笑了。
月亮缺的时候,活脱脱的像一块大月饼被咬了一口。估计是啸天犬饿急了,“啊呜”一口将月亮咬下一大块。我常常躺在草坪上,仰望着天空。有时的月亮像一把细细的镰刀,有时似乎是吃多了,稍微胖了一些,变成了芦苇丛中的一叶小舟,缓缓地划向天边。
大自然,你真是个技艺高超的创造家,你是如何创造出月亮这美妙如画的景色?
我爱你,月亮。
月亮变化的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