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观后感是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的深入思考和解读,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细致地品味作品的细节和内涵,以下是一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圆?园的毁灭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圆?园的毁灭观后感篇1
学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感慨万千。
本文写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
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我国建筑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中还珍藏着无数的无价之宝,更有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藏的历史文物、金银珍宝、宋元陶瓷、历史书画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然而,这美好的一切为什么会不复存在呢?又是谁下此毒手呢?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脏灭迹,掩盖罪行,竟下令火烧她,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从此变成了废墟……
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在沉默。这是一种被刺痛后的沉默,内心像在被火燃烧。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耻辱!这样的耻辱在旧中国又何止这一次呢?为什么堂堂的中华民族会有这么屈辱的一天呢?是闭关锁国,是政治黑暗,是封建专制……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一历史,我们应该更加奋发图强,再21世纪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我们应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圆?园的毁灭观后感篇2
今天,我们在教室观看了电影《圆明园》。我的情绪一波三折,看完之后更是感慨万千。
其实,圆明园不仅仅是圆明园,更多意义上它是一个王朝的缩影,一个民族的兴衰史。每次面对这段历史,总是难以平静。影片用大量胶卷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气派,其目的是为了让观者震撼。越是为圆明园所震撼,也越是心痛。看完之后,圆明园中的景物我没记住多少,倒是外国人的几句话像一把利剑插入我的胸膛:“技术和科学似乎比数量更占优势”。英法联军区区几千人,就把一个自称天国的大清撕得粉碎,只有一批又一批的清军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
看完之后,几乎每个同学都愤恨不已,咬牙切齿。同时,我也深深感到了科技的力量,也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和祖国贴得这么近了。我想,再升国旗的时候我会想起这些的,也明白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的重担。
一部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撼,更重要的是觉醒和行动。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个人,如果满足于现状,停止不前,结果只能被历史淘汰。所以,没个人都应当发奋拼搏,在这个知识经济的年代,知识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青少年,我们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复兴中华。
另外,我还体悟到:无论什么人都有他自己的苦衷。即使是皇帝。他拥有江山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人间最奢华的生活,但他缺少的也是他最渴望的,仅仅是做一个普通人。权力是他的荣耀,也是他的负担。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不禁猜想:也许正是这些造就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因为一个拥有至高王权的皇帝,周围的空气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一面是宫廷不休止的争斗,一面是江山无尽的灾难,批不完的奏折,忙不完的公务,而从没有一个人明白皇帝内心的想法。于是,只有逃避。他去建造空前绝后的皇家宫殿,只是为了向世人来炫耀自己的功绩,来掩饰自己已经超负荷的心。他不断地杀人,只是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他的脾气越来越大……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个王朝的悲哀,至高无上的王朝把一个个的人逼疯,有的逃避,有的承受,至于有出家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之,看完之后我有两个感受,一是我们不能盲目自大,应该开放发展,才能得以生存;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我们不要给别人太大的压力,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圆?园的毁灭观后感篇3
1860年10月18日,一个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火烧圆明园的日子。今天我观看了《火烧圆明园》这一部影片,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火烧圆明园》这部影片主要讲了:英法联军侵入大清国,国事紧急,而咸丰皇帝却还沉迷于后宫。叶赫那拉玉兰(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唱了一首歌,就得到了咸丰的宠爱,并且垂帘听政。等到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了,咸丰皇帝才觉得该灭灭英法联军的威风,把他们赶出大清国去,就派3000余名士兵去攻打英法联军。可是在洋枪大炮面前,红缨枪、大刀宝剑等纷纷败下阵来,3000人只剩下7人7骑。咸丰又打算议和,会议上一个洋人官兵嘲笑了大清,某个大臣按捺不住,和那洋人打了起来,最终将洋人扔进湖里,还把它囚禁了起来,这洋人还说我们是一帮强盗。这激怒了英法联军,他们准备先拿下天津,随后就夺取北京。为了防止天津被攻下,咸丰命5000人跟英法联军谢血战到底,但最终……无一生还。为了逃命,咸丰就跑去了热河行宫,谎称秋后狩猎。荣华富贵从来都属于皇帝,只有战争,杀戮和死亡才是上天恩赐于老百姓的,老百姓们一个又一个被枪毙,死掉的人堆成了一个个小山丘。他们又闯进了圆明园。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他们说要“文明”拍卖,就是把抢来的东西以高价卖给其他洋人,最后,“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的一幕上演了,圆明园就这样被烧毁了……
闭上眼,我仿佛听到了侵略者们狂妄的笑声,这笑,听着毛骨悚然,这笑,满含着对我们的轻视,这笑,充满了贪婪,罪恶和野蛮。这帮禽兽不如的强盗!这群杀人不眨眼的魔鬼!他们在我们的土地上任意妄为,在属于我们的圆明园中肆无忌惮的抢夺,甚至,为了掩饰罪证,还一把火烧了圆明园,他们以为这样就没人记得了吗?!我们中国世世代代都会记住这一罪行的!在说侵略者的同时,也该责备腐朽的清朝政府,如果他们不落后,会挨打吗?不过,这把火虽然烧毁了圆明园,却烧醒了中华民族沉睡了千年的巨龙。这件事已经是不可改变了,我们现在,就是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和这一耻辱,不要让这类事件再度上演了,让我们勿忘国耻,为了中国更强而努力吧!
圆?园的毁灭观后感篇4
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它使我感到了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军民的懦弱,更可恶的就是那无耻的英法联军!
圆明园曾经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最大博物馆、艺术馆。
然而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了圆明园,在园内肆意烧、杀、抢、掠,出园时每个人的腰包都鼓鼓的,甚至还放火将这具有无限价值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学完这篇课文,我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限惋惜,而当时无能的清政府,竟屈服在了这些万恶的洋人的淫威之下,下了不抵抗命令,把洋人做靠山,想依靠洋炮来扫除国内的革命势力。我痛斥这黑暗的清政府。
可是最可恶的是万恶的洋人,他们不但随意侵略中国,还把我国的名胜古迹烧毁或破坏,他们还让我们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我国的国格受到了莫大的悔辱。
英法联军为什么来侵略我们呢?原因就是我们太落后了,要是当时我们强大,他们能敢吗?所以落后就得挨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效劳,让祖国永远列强国之首!
圆?园的毁灭观后感篇5
它,在北京西郊;它,曾经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它,曾经可以站在世界建筑和文化史上的巅峰!可是如今它,失去了以前那耀眼的金光,失去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现在,它只剩下几根横七竖八的石柱!它就圆明园。
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这三个园组一个皇家园林,这个皇家园林里有模仿北京城的“小城”,在这“小城”里也拥有叫买声,卖买声,只不过这些卖买的都是一些官员,不过,买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有时,皇帝也会来买东西。还有在水上的“书房”,坐在“水上书房”里下棋,别说是一天,一个月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圆明园中还有西洋景观,“十二生肖喷泉”就是西洋景观的一部份,十二生肖就分别是上午的1点、2点、3点……下午的1点、2点、3点……,每到12点时就一齐喷,还有……据说当时皇帝的钱,相当于世界的三分之一,怪不得五代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呢!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的生命就到了尽头,英法联军当打到圆明园时,贪婪,妒嫉,占为已有,他们越看越火,越看越生气。终于,他们再也忍不住了,他们砸开圆明园的大门,冲进圆明园,逼迫皇帝签下《北京条约》,然后四处放火,四处抢劫,他们能拉的就拉,能搬的就搬,他们能砸的'就砸!到处都是瓷器的碎片,到处都是鲜血在流淌……
看到了这一幕,让我想到了英国博物馆,据说,里面有四分之一的东西全是中国的,在这四分之一里,有四分之三的全是圆明园的……,这此宝物,本来就我们的,本来就是有这我们艺术风格的,而今天却到了外国人的手里。
这两个强盗在全世界一二的地方杀人放火,杀了怎么多人,烧的只剩下横七竖八的石柱,你们,知不知着羞耻?
圆?园的毁灭观后感篇6
她曾是建筑、园林、生态、艺术的聚集地和栖息地;她曾像一幅绚丽的中国画,在历史的光阴中隐现,又在雄雄的烈火中挣扎;她不仅仅承载了一个帝国的兴衰,还满盈着一个家族的泪水与欢笑。而今,很少有人能够透过那些满目疮痍、断壁残垣的景象,联想起她以前拥有的恢弘壮阔。
如果说圆明园的建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那么,她的毁灭就是全人类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与耻辱。圆明园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更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但记忆总该是完整的,而不留残缺的。记忆在局促和焦灼的等待中迎来了大型史诗数字电影——圆明园,它采用电脑防真动画手段,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圆明园,重现了300年前圆明园的瑰丽辉煌,再现了150年前的屈辱时刻。穿越时空隧道,抹去层层尘埃,历史在这绚丽的洪流中更加的精艳,恢弘壮丽的“万园之园”也变得更加瑰丽!然而,它越是瑰丽,就越会引起国人的哀叹与惋惜。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再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在雨果美丽的描述中,我进入了三百多年前这片独一无二的土地,那个我们再也无法亲临的人间仙境——圆明园。这是一次奇妙的旅行,也是一次痛心的回首,当影片结束放映之时,我的心灵被耻辱啃咬着,被愤怒的烈火灼烧着,久久不能平静。
当时的大清帝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统治者们却以此自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目空一切,多次拒绝同其他国家的互通有无。他们不会想到的是,就在满清王朝闭关锁国、安于现状的同时,西方国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工业革命,正一步一步地赶超中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所以,大清帝国注定要从瑰丽的天国中坠落,这样杯具性的惩罚注定是无法逃脱的!这天的我们只能在满目疮痍、断壁残垣中寻找那份失落的完美。
在圆明园的陈设和各个宝库中,除了绘制精美的各种瓷器,天文地理仪器,还有来自西方国家作为礼品进贡的铜炮、舰船模型和军用望远镜等,可当政者却并未意识到其中的科技含量和军事价值。当影片中清朝官兵用自我的血肉之躯去迎战西方列强的大炮和火枪的时候,我感到的不仅仅仅是震惊,更多的是人民的愚昧与无知。中国人是智慧的,但聪明不能反被聪明误;自信是上天赋与的,可自大与自负却是万万要不得的。隆隆的枪炮惊醒了沉浸在骄傲情绪中的国人,却无法挽回自高自大所付出的代价。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的两次大肆掠夺慰藉了他们饥渴的心灵,每一个战士都获得了丰厚的奖品。当我们看到圆明园中的瑰宝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拍卖之时,你是否感觉到一种耻辱呢?
圆明园的大火连烧了三天,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法国作家雨果以前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电影《圆明园》,给了每一个中国人去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与璀璨文化的机会,也使每一位华夏儿女在飞速发展的当代暂时驻足,思考历史。痛定思痛,我们能够嘲笑那些相信皇帝在天之灵能够保护他们的宫女和太监;能够瞧不起那些思量着凭借中国地大物博能够免过一劫的王宫大臣,可是绝对不能忘记那个皇权至上、闭关锁国的年代给中国历史铸下的烙印!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在深刻反思历史的同时,更要勇敢地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为了不让悲壮的历史重演,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践行“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誓言,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奉献出自我的一份力量!
牢记历史,毋忘国耻,强我中华,告慰英灵!
圆?园的毁灭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 改革观后感6篇
★ 阅读课观后感6篇
★ 党课观后感6篇
★ 江姐观后感6篇
★ 狐?观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