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诗读后感7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书中的智慧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下面是一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明日诗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明日诗读后感7篇

明日诗读后感篇1

看到《明日之学校》这本书,给人一种希望;看了书之后,又有一种不着边际之感。

?明日之学校》是杜威1915年的著作,时至今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时近百年,杜威这本著作的价值仍未被中国社会真正重视,更不要说发现可行的实践方法。中国高喊教育改革,高喊减压减负,高喊课程改革,这些已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而实际情况是:中国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读书越来越辛苦,辛苦到父母都不舍得的地步。在现在的中国,还只能看到“明日之学校”的海市蜃楼,不着边际。

杜威在“教育即自然发展”一章中的一个观点,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力量。那就是:把作为一个儿童用得着的东西交给儿童,而不应该只是拿成人所积累的知识即与儿童的生长迫切需要毫不相关的东西强加给儿童。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归结到本质,学习是为了生存,达到一个再高些的层次就是为了生活,如此而已。当中国的孩子是辛苦的。中国当今的教育真是在不惜一切代价迎合一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从还是母亲肚里的一滩血团开始,中国的儿童就已经在接受胎教了。对于胎教我不置可否,听一些古典音乐和胎教故事,这些不会增加大人和肚里的负担,即使无益那也无害。一旦进入小学,中国的孩子就被宣判了12年有期徒刑,直到进入大学才获得解脱。在12年服役过程中,中国孩子被要求强制学习的内容果真有必要学吗?

当今学校教育似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每每遇到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影响孩子命运的考试,媒体总是不舍放弃新闻报道的机会。孩子的家长也竞相参与到孩子的大战中,“家校通”时刻联系着家长和学校。但是,这些人的关注无法给我们孩子的学习条件带来根本的转变。当我们的孩子在受教育的漩涡里痛苦挣扎时,这些人只能做到像围观群众般里三层外三层的越积越多,时而发出一两声无奈的心疼的叹息。中国教育渴望受到更多学者专家、政府机构的关注。但愿明日之学校早日成为今日之学校。

明日诗读后感篇2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跎。”这是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的一首诗歌——《明日歌》。短短的几句诗,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它是先辈智慧的结晶,于是古人有了“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勤学佳话。现在我们生活条件优越了,不是更应珍惜今天、抓紧今天的分分秒秒勤奋学习吗?

“今天,不就是短短的.一天吗?我从明天开始勤奋学习”。有时我会这样想,有时我也是这样做的。当我读过《明日歌》之后,我非常惭愧,我发现我错了。为什么把要做的事情放到明天呢?日月匆匆,到了明天,明天又变成了今天,而每个今天之后都有无穷无尽的明天。大好的光阴就白白浪费了,到时候只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的感叹。

聪明、勤奋、有志的人,深深懂得时间就是生命,甚至比生命还宝贵。他们决不把今天的宝贵时光虚掷给明天。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珍惜时间,利用在车上卖报的闲暇,搞实验,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块面包,困了,趴在桌上打个盹。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一切有志气、有成就的人莫不如此。他们决不停留在昨天之中,更不空空等待明天,他们永远从今天开始,他们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短短的《明日歌》是一则座右铭,时时提醒我不要虚度光阴,要抓紧时间,一切从现在开始,努力就从今日开始吧!

明日诗读后感篇3

这一段时间,我认真读了《明日之学校》这本书,书中的内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令我受益匪浅。《明日之学校》一书不是一本教育学,它只是对课堂工作的一种描述,并从理论方面作些说明。尽管这样,我在本书中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哲学的印记。因为实际上本书所描述的是“今日之学校”,称它为“明日之学校”,意味着在杜威看来,它们是代表新学校未来的共同的趋势。而在文中的几个观点让我得到很大的启发。

一、应当给学生什么

学习本质上是跟人的生长即“自然发展”一致的一件事情,是人性的一部分。因此应该研究儿童在生长中需要什么,从而给他们什么,根据与生俱来的能力培养他们,而不应该根据成人所积累的知识,把它们强加给儿童,因为其中不少可能跟儿童的成长毫不相关。人们总是想一个成年的完美人应该掌握什么,然后把这些东西灌输给儿童,却不问儿童需要什么,能够学习什么。比如很多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读名唐诗宋词,学习外语,奥数,音乐。我们为什么硬要他们学习一生也许用不着的东西,而忽略了他们目前需要的东西呢?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再去学,岂不是太晚?但在书中杜威根据他的经验和书中的案例表明了他的看法:就像成年人不会去学他不适合不感兴趣的.东西一样,把不适合儿童的东西强加给他们,效果也是很差的。正如杜威所说:误用时间比虚掷光阴浪费更大,教育不当的儿童比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儿童离美德更远。这句话对我这样一个从事教育的教师来说有很大的提醒意义。

二、学习过程中的“自由”

在书中阐述的几所学校里,学生都拥有了高度的“自由”。如在同学之间自由组合在教室里完成感兴趣的手工,教室中没有座椅,可以随意坐在地板上听老师讲课。这在传统观念而言,这种自由是不被允许的,学生在老师讲课时应该安静地端坐在课桌旁,在得到老师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发言。杜威批评了这样的观点,课堂上的过分的纪律反而是对学生的束缚,所以每次被解除束缚,就会爆发出喧哗和躁动。他认为,当儿童需要时,就应该给他活动和伸展躯体的自由,并且经常能够提供真正动手练习的机会。这样他就不会过于激动兴奋继而喧哗吵闹,在无人监督的状况下也能自己做正事。有时候不需要过分抓课堂纪律,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自由,通过培养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进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纪律也有保证。

以上两点是我读完这本书的一点点感想体会,还是有许多不成熟之处。《明日之学校》的确是一本有启发意义的好书,可以反复阅读,总能找到新的启发和观点。其中的观点新颖,即使对于今天的中国的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杜威说,没有一种教育是进步的,除非它在不断取得进步。所以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学习、掌握、运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具备职业道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些教育书籍。

明日诗读后感篇4

临近放假一段时间,学校的广播内容换了,下课时总是放着一些谱上音乐的古诗词,如《七步诗》、《明日歌》等,每到下课我都会侧耳倾听,这既让我心情放松愉悦,同时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对我感悟最深的还是那首《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对啊!明天又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如果我们做事都要等待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浪费时间,到时候就会一事无成。听着听着,我觉得好像在说我。我做事总爱拖拖拉拉的。如周末的`作业吧,我在星期六之前明明可以做完,可我总会拖拉拖拉地做到星期天晚上。

在听了《明日歌》之后,我就让妈妈事事计着时间。如果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没完成,就不准做了,还得挨老妈批。如果作业提前完成了,便翻倍休息。比如提前十分钟,就可休息二十分钟,以此类推,一实行,我发现我的速度快多了。原本要一个半小时的作业,我竟提前了半小时!是啊,只要你努力了,认真了,正如李宁所说,“万事皆有可能”!

后来我还从书中查到了一首文嘉写得《今日歌》,两首诗一对比,我的感触就更深了。这两首诗寓意都很深刻,劝诫人们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

这首教我“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的诗,我会永远铬记在心,让他时时激励着我,督促着我!

明日诗读后感篇5

今天,我读了《明日歌》这篇短文,深有感触,受益匪浅。这篇短文是有明代钱福所作,主要讲了明天过后还是明天,明天看起来是非常多的,但要将任何事都拖到明天做的话,那将会一事无成,白白地浪费时间。正如文中所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读完《明日歌》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

古今中外,大凡取得成就的名人,无一不珍惜时间。记得东晋时期,有个习武之人叫祖逖。他年少之时,努力练剑习武。每天清晨,听到鸡叫,祖逖就会立刻起床练习舞剑。正是凭借着这样珍惜时间,努力练习武艺,最终,他变得武艺高强,成为了一位有名的将领。我想,假如他不好好珍惜时间,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我们也就不会听到“闻鸡起舞”的故事了。

懂得珍惜时间,才会有所成就。可是有时想想自己,经常因为习惯性拖延,不珍惜时间,最终连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做不好。记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玩了一个下午,晚上回到家时却发现衣服丢在了外婆家。妈妈对我说:“我们现在去拿吧。”而我却说:“明天去吧。”到了第二天,妈妈又提醒去我外婆家拿衣服,可是我却不以为然地说:“不着急,明天去那也行。”可是,一连半个月过去了,我依然没有去外婆家拿衣服。等到我和妈妈再次来到外婆家时,发现因为时间长了,衣服上已经全是灰,变得特别脏,甚至不能穿了。外婆在大扫除的`时候,还差点把我的衣服当成垃圾扔掉。唉!要是当时能够不一味地等着明天,而是立刻来拿多好哇。

正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言,时间很宝贵,不能浪费。我今后做任何事,都要充分把握时间,不拖延,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明日诗读后感篇6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这本书是杜威在一百多年前于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期间六本著作的集合,包括《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和《明日之学校》。其中《明日之学校》篇幅最长,名字也最吸引我,因此仔细阅读了这部分。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对印第安那葛雷学校的详细记述。葛雷是新兴的钢铁城市,但葛雷学校不是专门为钢铁公司培养工人,或者满足工业某一类专业训练的要求。沃特认为,问题不是要传授各个人具体工作需要的知识,而是要保持和激发少年时期的自然兴趣和热情,使每个学生能控制自己的身心,并保证他成功地做一个人和一个公民。葛雷学校的课程与印第安那一般公立学校所规定的一样,但是它力求把工作和社会的需要密切联系起来。“从做中学”是葛雷学校的基本要求,“所有儿童应当在适当的条件下忙着工作、学习和游戏”。

“儿童期的真正含义就是,它是生长和发展的时期。”在第一章“教育即自然发展”中,一再阐述了自然发展的儿童期的重要性。“教得太早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真正教师是经验和感情,成年人除非根据他本身的条件,决不会学习适合他的东西。”就如卢梭所说,“那最大、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就是:不要爱惜时间,而要失去时间。假如一个婴儿能从母亲的怀里一跃就跳到理性的时期,那么现在的教育就是很适当的了;但是儿童自然的生长,要求一种完全不同的训练。”

我的理解是,既然是生长和发展的时期,最重要的是遵循儿童生长发展的规律,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自然发展”。“揠苗助长”式的超负荷教育只能百害无一益。但是在此又要提出疑问了,何谓“自然发展”?儿童期的发展规律是如何?不妨带着疑问继续阅读。

1915年,杜威和他的女儿写下了不朽的教育篇章《明日之学校》。杜威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家,他的思想是人类教育的宝贵财富。因此,建议大家读一读《明日之学校》,它能够给今天的教育改革带来最直接的启示。教育实践犹如奔腾不息的江水,对任何好的思想和经验,我们都应结合当下的情境,以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把握。

明日诗读后感篇7

最近,读了《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一书,倍受启发。这是一本文集,收录了约翰.杜威的一系列文章,其中“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两篇中花了很多笔墨探讨兴趣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

什么是兴趣呢?

实际上兴趣只不过是对于可能发生的经验的种种态度;它们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东西;它们的价值在于它们所提供的那种力量,而不是它们所表现的那种成就。

任何一种能力,无论是儿童的或成人的,如果在意识上满足于一时的现有的水平,就是放任。这种能力的真正意义是在于为达到较高级的水平提供一种推动力。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对于孩子而言,因为处于教育阶段,所以兴趣的作用是促使孩子去不断学习、提高,所做之事只是作为一种动力,一种为了完成此事而学习的动力,而非事情本身。

孩子毕竟认识有限,他需要合理的引导,而社会给予的如果只是“成败论英雄”的标准,那他只有服从。而这种服从的结果就是“急功近利”的作品和“三脚猫”的功夫,靠这些大学是无法认可的。

如果问题如此,应该如何做呢?

书中对于兴趣的合理引导作了如下阐述:

预先计划,注意发生的事情,将发生的事与努力达到的事联系起来,都是一切理智的或有目的的活动的组成部分。教育家的任务就在于看到表现实际兴趣的情况是否能鼓舞活动的这些理智方面的发展,因而促使它逐渐向理论性的兴趣转变。一个普通的常识是,科学的基本原则是与因果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在这一方面的兴趣从实践开始。人们视为目标、欲求得到的并为之工作的是某种结果,而注意力是指向产生这个结果的各种条件。起初,兴趣在于达成支配地位的目的;但随着兴趣与富于思考的努力紧密结合,对目的或结果的兴趣必须转变为对产生结果的方法——原因——的兴趣。

述描述可以得出,如果想让一个有强烈兴趣爱好的孩子健康发展,他的老师、家长必须有意识的引导之,让其从对作品痴迷转向对实现作品的内在知识的痴迷,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所收获,才能一步步地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使其逐步适应更高的要求。

此时,多数家长所面临的矛盾——爱好与学习的对立——也许就化解了。

但愿每个有爱好的孩子都能得到指点,更希望我们的社会能改变只看结果的风气!科技活动输送的不是科技成果,而是制造成果的人!

明日诗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感恩的诗演讲稿推荐7篇

关于诗的演讲稿600字7篇

以诗为主题的演讲稿最新7篇

青春与诗演讲稿最新7篇

关于诗的演讲稿600字通用7篇

以诗为主题的演讲稿参考7篇

以诗为主题的演讲稿7篇

诗温州的事作文6篇

放木兰诗的作文5篇

童话诗的故事作文8篇

明日诗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