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留下宝贵的文学笔记,优秀的观后感是对电影表现手法和技巧的思考和领悟,以下是一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伟大中国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伟大中国观后感篇1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夏日炎炎,塞上江南天高云淡,草木葱茏。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全国“两会”工作部署,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总书记特别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十几次到民族地区调研,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国北疆、西南边陲,亲眼见证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在会见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看望贫困群众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深情牵挂的是各族群众的小康路、幸福路。
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实施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小康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加快培育充分竞争的市场,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让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而且“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伟大中国观后感篇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亮点是“新”,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对全面小康目标增添了新内容、畅想了变革创新的主旋律。“新”也是人们用得最多的一个字眼——新事物层出不穷、新政策造福百姓、创新创造的源泉涌流。变化靠改革催生,发展与创新相联。站在新起点上,中国仍面临各种挑战,行至更加美好的未来,仍然寄望于不断地改革创新。求新求变,就是求发展。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为永续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当前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已正式印发,面对改革的方针政策,作为一名供销工作者,我们应该怎么办?我觉得应作好以下几方面:
供销社综合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通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的根本方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的明确指示。回顾供销合作社60多年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历经风雨,在坎坷中走过并壮大起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供销合作社始终在围绕“农”字做文章。供销合作社长期从事为农服务实践,在农村有经营网络、有群众基础、有服务优势、有品牌声誉。可以说,农业是供销合作社最熟悉、最擅长的领域,更是供销合作社安身立命的本业。必须坚守为农服务初心,坚守农村服务阵地,坚守我们的优势,集中力量,发挥特长,努力在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开创一片新天地。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党和国家将供销合作社作为“三农”工作重要抓手所赋予的光荣使命,充分认识供销合作社具有与其他行业或企业不同的艰巨责任,充分认识供销合作社在繁荣城乡经济、促进城乡互通、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应有的独特优势与作用,牢固树立为农服务意识,培养“三农”情怀,更加自觉投身“三农”事业。坚定事业发展信心,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深切感受全社会关注支持“三农”的浓厚氛围,清醒看到农业是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产业,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抢抓发展机遇,发挥传统优势和新增优势,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在乡村振兴中积极主动作为。谈到改革说到底就是变与不变的问题。对于供销人而言,不变的是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背篓精神、扁担精神。变的是:开放的心态、合作的精神、拓展的勇气、创新的动力。过去我们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一统天下,无人可与匹敌。现在是全民皆商,百柯争流,快捷方便,优质服务。以往我们是等客上门,做的是柜后生意,群众有需求你来找我,今天是柜前买卖,深入一线,找市场,找客户,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市场。
目前,我县全国农业公园建设初具规模,农林文旅康试点全面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方兴未艾,乡村旅游遍布城乡,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我们一定要找准战机,跻身乡村振兴,赢得站位发展。我们要立足服务农业生产,不断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服务领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准切入点,创新经营,创新服务,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要聚焦农民增收,加快打造农产品市场网络,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农业附加值;聚焦资源,担起乡村振兴重任,让农民真正能种能卖能富;要顺应农村消费升级趋势,优化服务网点布局,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前段时间下乡,和一些乡镇领导、农村两委班子及种粮大户进行了走访交流,从他们口中得知,现在农村留守人口多数为三八、六六、九九人员。以我们所包的驾岭苑河村为例,全村8个自然庄480口人,1300亩地,仅剩主村90户260口人,并且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村里常住人口仅有不到50人,且60岁以下的仅有7、8个人,种地就靠这些人。在农村50岁以下没人种地,因上学,打工生存的需要,农村人口还将进一步流失,农村将妯现人走了地没人种的状况。现在的情况是耕地一亩是60元,播种一亩也是60元,收割一亩小麦或玉米为100元,仅耕种收三个环节的成本就是220元。又如东冶某村庄稼地里发生病虫害了,在太原打工的农民就打电话请在村的亲戚朋友邻居,帮忙给打药,自己付钱。农忙时自己赶不回来,也是打电话求救,自己掏钱找人帮忙。假如我们能够把服务平台搭起来,把农机专业户发动起来,把农民的需求连接到一起,那么商机就在眼前,何愁没有钱赚,何愁没事干,仅此一项就可有个好收成。再加上我们传统的种子、化肥等农资服务及农业技术推广等等,心动不如行动,只要你行动,一切皆可为。再如拓宽服务领域,开展农业金融服务(农业保险、农伤保险及其他金融服务)、快递物流超市都是增收的好途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越是难度大、见效慢的越要抓在手上,不弃微末,不舍寸功。要有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牢固树立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意识,始终做到全面深化改革决心不动摇、勇气不减弱。更要看到,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更具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面对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能不能破除顽障痼疾,能不能突破利益藩篱,说到底取决于一把手能否下定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决心。惟有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和真抓实干的劲头,只争朝夕、持续用力,才能冲破利益羁绊、经受住风吹浪打,不断推动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
新的时代、新的思想、新的征程,更需要新的作为。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浓厚氛围中,我们责任在肩,使命系身。供销综改是一场必须打赢没有退路的背水之战,当前责任催人,形势逼人,任务压人,而且时间不等人,改革考验着我们的胆识和勇气,改革也考验着我们的耐力与智慧。我们要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只争朝夕的干劲,打好打赢的决心,开创供销社发展的全新局面,向县委、县政府、向广大干部职工交一份具有供销社特色的改革试卷。
伟大中国观后感篇3
我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准是1978年12月,中共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那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历史性的篇章,写了中华民族自强、顽强奋进的新壮丽史诗。我们要珍惜,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的珍贵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力,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改革开放积累的第一根本经验。要始终保持高度思想意识、政治意识、行动意识,加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践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管理党,严格管理党,更好地发挥党委统一全局,协调各方领导的核心作用。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机,牢牢把握发展主导权。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扭转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坚持不懈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践两山理论,努力走出生态优先、特色、富人高水平发展的新途径。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基层的初心,激发隐藏在大众中的无限潜力,创造伟大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发展的主力军。要始终坚持现、维护、发展大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起点和立足点,为大众、一切相信大众、一切依赖大众,获得大众最广泛的支持和支持,使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幸福的同频共振、同步提高。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重点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多方面、多角度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奋进。首先,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另一方面,从生活的实际体验来看,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例如,互联网和电子支付的发展使外出无钱包支付成为现实。其次,党与国家积极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例如,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增长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充分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趋势。全面打造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即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能成为现实。
伟大中国观后感篇4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强盛的年代,祖国张开温暖的怀抱拥住我们,历经了众多灾难和苦楚,但祖国还是顽强的站起来了。
建党节这一天的早晨,我们学校正举行着庄严的升旗仪式,鲜艳的花朵在阳光下幸福的微笑。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正冉冉升起,我们唱着国歌,仰望着国旗,心里陪感温暖,眼前倏忽间浮现那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从教室传来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我爱祖国大地,我爱家乡农田,我爱亲爱的老师,我爱我们校园……”同学们手中捧着免费的义务教育课本正在唱出心中的理想,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也仿佛走在了大街上,各大超市商品琳琅满目,还有无数的各种商店,一片繁荣景象,一排排路灯,一串串红灯笼。你看,有一家大型商场正在搞促销呢。服务员微笑着向一个老奶奶推介商品;还有一对恋人正在商量着买什么嫁妆……
我们又来到了菜场,真的与以往大不相同了,一年四季什么蔬菜都有,保你挑花了眼。有用嗽叭喊的,还有站在高处叫卖的,一片人声鼎沸。
我们又回到了家中,彩电,冰箱,洗衣机、电动车,电热水器,太阳能,电饭锅各式电器一应俱全,人们的生活真的一天比一天好。村里有一群老人,还每天晚上学跳舞呢!原来,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啊!
红旗在阳光下自由的飘扬,我们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每一次升旗,总会让我们遐想,没有先辈们的热血挥洒,哪有我们的幸福安康?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哪有祖国的繁荣富强?
我爱祖国,感谢祖国和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平的时代。
伟大中国观后感篇5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牵动国人的心。朋友见面、微信聊天、朋友圈分享,几乎三句不离最新疫情的进展。讨论的背后是人们对疫情的关注,也是对自身、家人健康的担忧。自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在网络上制造传播散布谣言营造恐怖氛围,利用消费者焦虑哄抬物价获取暴利,不仅加剧了人们的焦虑,更影响社会秩序。疫情面前任何人无法置身事外,所有人唯有放下私利才能打赢这场战役。
每一个人都应当成为谣言的止者。朋友间传递信息,相互提醒本无可非议,疫情面前相互提醒值得提倡,但故意造谣严重事态危言耸听,则超出应有的范围。这种为博取观众眼球而消费大众焦虑的行为,将对社会秩序带来严重危害。在互联网时代,谣言的危害会被成倍放大,尤其现在抗击疫情的紧急时刻,对社会的危害难以估量。因此,制止谣言的捏造,终止谣言的传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疫情面前所有人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近日,专家呼吁,没有必要的事情不要去疫情重灾区。虽然每个人都拥有行动的自由,但疫情当前还应当以大局为重。
疫情的防治考验着我们,这不仅是一场医疗人员的战斗,更是一场全民的战斗。对抗疫情,我们不能心存侥幸,但必须清醒冷静。唯有众志成城,才能形成战胜疫情的合力。
伟大中国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 中国观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