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记录阅读后的感悟,让人对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渴望,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内容的感悟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道理和精髓,以下是一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药读后感800字7篇,供大家参考。
药读后感800字篇1
陆陆续续的最后读完了《亲爱的安德烈》,给我的最大震撼是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的描述,那些在我这样的中国孩子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且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个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书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再来看看我们学生时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即使偶尔也有短暂的放松和娱乐,也大多是来去匆匆,蜻蜓点水,从来无法尽兴,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妈妈龙应台来安慰他,而当我们遇到这种状况时,却往往收获的是家长和老师的联合斥责;安德烈成功时,妈妈、弟弟和朋友会为他送去衷心的祝贺,但我们取得的成功却永远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甚至在老师和家长眼睛里永远是那样微不足道,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这难道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一样吗?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十分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老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取服从。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唯美的网名
中国人之因此不肯尊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别以为对方是“小孩”就能够剥夺他的发奋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资格获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对待,难道所谓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适用了吗?!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药读后感800字篇2
暑假在家闲来无事,就把以前在上学买的书整理一下,发现有好多书自己竟然没有好好的读完,都是听老师说要看什么书自己去买来了,结果随便翻几页就扔在那里。心里实在有点过意不去,就决定在这个假期里好好弥补一下。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 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
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药读后感800字篇3
今天,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书名叫——《神奇的收费亭》。
我想:收费亭就是收费亭,有什么好神奇的?一回家,我马上打开书读了起来。
从前有一个男孩,名字叫米洛。他整天都无所事事,不知道做什么好。一个乏味至极的下午,米洛在自己的房间发现一个不知道是谁给他的收费亭玩具。他觉得挺好玩的,就一个人玩了起来。他开着电动玩具车,驶过收费亭,结果却踏上了一趟不可思议的奇妙旅程。
一路上,米洛曾深陷结论岛,还在词语国被“都有罪”警察押到监狱里蹲六百万年。但他在伙伴闹钟狗——“咔嗒”和骗人虫的帮助下,一次次转危为安,还交了很多有趣又奇怪的朋友:比如,管全世界颜色的色彩大师和他的乐队,狱友“哪个”婆婆,向下长的男孩阿列克——它一出生就在空中,这是它成年时的高度,然后一直往下长,直到碰地。
最后,米洛在abc国王和123国王的请求下,来到了被可怕的恶魔们统治的无知山,去营救被流放多年的韵律公主和理性公主,最后取得了胜利。
我深深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我在幻想中遨游,连妈妈叫我吃饭都没听见。
合上这本书,深吸一口气。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词语是长在树上的,还可以吃。我从没有想过数字是可以挖出来的,我从没想这世界上还有十二面体人——用一种表情换一张脸。我没有想过世界上还有一位声音守护人——世界上的声音归它管,我更没有想过世界上还有一位警长——“都有罪”警长。他不管犯人在不在监狱里面待着,只喜欢把人放到监狱里。也就是说,你被放进监狱后可以随时出来。
读了这一本书后,我发现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男孩米洛。他从一个懒惰,无事可干的人成为了一个做事要思考,不可以马上下结论和拥有许多优点的好男孩。
我喜欢他在旅行中关心队友,鼓励队友的精神。在寂静山谷时,勇入石头城堡找声音。我还喜欢它敢于冒险,不怕所有的恶魔,进入空中城堡去营救韵律公主和理性公主。
当然,如果你不爱学习,不爱动脑,消极麻木那一定要看看这一本书,它能让你焕然一新,还可以在幻想中遨游。
药读后感800字篇4
读完《繁星春水》这篇诗集后,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触,冲撞着我的心灵,那是一种内心的升华,是一种对爱的诠释的释放。它是冰心的作品之一,也是偶然的机会让我读到了这篇诗集,却让我有无限的感触。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空中,何曾听得见他们的对话?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短短的几句,却勾勒了一幅清幽,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而且,作者的想象力是这样的神奇美妙,那冷冷的夜空中无情感的星星尚能互相赞颂,作者十分含蓄的抒发了自己对“人类之爱”的追求。这短短的诗句却体现着如此伟大的精神,可想而知,冰心奶奶在写下这篇诗句的时候也是悉心思考过的。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寥寥几句,便近乎完美的赞扬了那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无论是人还是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间的母爱都是无私的,都是不容否认的。而且,动物尚且懂得母爱无私,更何况是人呢!而冰心奶奶用这样一句诗,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春从微绿的小草里和青年说:‘我的光照临着你了,从酷冷的环境中创造你有生命的人格罢!’”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人们应该热情地去迎接美好的未来。如果你不懂得当时的背景,或许你无法感受到它真实的含义,而在当时大环境下这样的诗句,不知道鼓舞了多少中国正身处水深火热的人民,解放即将到来,美好的生活在等着我们,这样的喜悦之情,又岂是一句两句能讲的清楚的。而当时的环境下,是即使是内心喜悦,也无法表现在言辞上的,所以只得用光明和春天来照应了。
冰心奶奶的诗句是茫茫夜空中的一颗繁星,照亮的是一种诗风,照亮的是一个时代。生活就是她诗的来源,她的诗更是散发着时代的馨香,侵透着这个时代,开创着清新明丽的诗风。
“繁星春水”告诉了我很多,相信这也是冰心奶奶想要告诉大家的,爱无限,母爱更是伟大,未来的生活是美好的,充满信心的面对未来,在任何灰暗的环境中总能找到光明。也许,人生就该如此。
药读后感800字篇5
总觉得《边城》这样的书,是该静下心来好好读的。无奈我平日没有足够的时间细细品味,也便不想去读。那日闲来无事,偶然捧起这本书,竟在恍惚之中被领进那如梦如幻的世外桃源。
边城依山傍水,风光旖旎,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只留下静谧安详。一脉清流缓缓流淌,洗净人们心上的垢污,小小山城里淳朴赤诚的民风撼动着我的心,不由让我生出几分羡慕。
溪上总泊着一只渡船,老船夫一辈子毫无所图,只是一心一意地用这只渡船载渡来往的客人。他与这渡船定是产生了感情的吧。渡船同他来回渡客,静静感知周遭发生的一切。这渡船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往来的游客,也承载着这小城的记忆,还有专属翠翠和老船夫的故事。翠翠一定曾在心底将满腹的心事说给这渡船听。渡船不能言语,可它定能明白翠翠的心。
溪边一白塔,默然耸立,在高处俯视这个小城和城里的一切。它不忍看着那纯真可人的翠翠在渡船上为等待心上人的归来黯然落泪,终于在暴风雨中轰然倒塌。那场雨带走了守护着翠翠的白塔,带走了陪伴翠翠多年的渡船,也带走了翠翠唯一的亲人。老船夫终日为翠翠的婚事担忧,却没来得及看见翠翠拥有幸福,就带着对孙女的挂念离开了人世。
同时爱上翠翠的两兄弟天保和傩送没有反目成仇,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为自己争取翠翠的心。二老的歌声有如山间的竹雀。自他开口的一刻,大老已经预知属于自己的命运。大老决然出走,却被无情的茨滩漩水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而自责填满了二老傩送的心,他放弃了与翠翠的爱情,放弃了那个深深惦念着他的人儿。
这个凄美动人的故事没有华丽的笔触,从头至尾都是淡淡的细腻真实,卓然清丽的美感使我的心头空落落的。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我仿佛看见翠翠已成长为温婉清新的成熟女子,坐在船头痴痴等待心上人的归来。
记忆里仍有那个女孩的影子,黑黑的皮肤,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分外绰约动人。
药读后感800字篇6
西风一到百花残,城里城外到处都是花飞花落的景象。一阵秋风姗姗来到花瓣无可奈何的离开了花朵,风推动着她瘦弱身躯,于是她们只好跟着风走,风把她们带到哪里,哪里就是她们的第二个家……寒夜,风过,花落满地。一面容憔悴的女子站在灯火阑珊处,只见她手捧着憔悴的花儿在潺潺地流泪。
她是谁呢?谁会在这庭前月色下伤情呢?哦我清了,看清了她就是那“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泪痕” 的黛玉。黛玉呀,黛玉你的才情可以与天上的仙媲美;气质像兰花一样娇贵,你打破了封建社会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你的文才就像这花儿一样绚烂,虽然你有时会使点小性子、发点小脾气,但你却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胚胎,能和李清照、王昭君相比。我多想穿越时空那个时代与你吟诗作对!
又到了“落花入户飞”“秋花惨淡秋草黄”的时节我在世界的另一头看到你在帘中泪眼观花的凄凉情景。昨夜,帘外“晚来风起花如雪”,今日,帘内“泪干春尽花憔悴”试问:憔悴花怎能遮憔悴人 ?于是你只得提起锄头,去为落花儿举办一场轰轰烈烈的葬礼。你何曾想自己也随花儿春尽,风过,花落。花无逐水之意,可流水无情,你想你截住流水可是它还是流去了,于是你只能空空的感叹,悄悄的流泪,你最终还是要随这东去的水远去。这一切都像这落花一样,经历过春,这一时的繁盛后被风带走了,蓦然回首,风停,雨驻,它早已化作了春泥。如果花儿的开放是为了遇知音,那么你便是那个惜花之人,因为你才会为年年的花开花落重复着泪干泪流。举头望明月,低头细数着这花落只多少。你不盼“今年花胜去年红”只求花儿去得不那么凄惨。于是你总是流泪,花儿开得越盛你的泪就越多,因为你知道花开得越好去得就越凄惨。转眼又是一年花开花落,“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我不知你到底流了多少泪,我不知你到底伤了多少情?只看你满面憔悴。
当你看到宝玉重下聘礼,到薛府提亲时你却只能在黄连树下浅吟清唱《枉凝眉》。你“气质美如兰”又如何“才华阜比仙” 又如何最后也只是一场红楼悲剧,还落得眼中多少泪珠。你虽有意,可《世难容》你,最后也只是一场《虚花悟》。 花落,泪尽,人归也许就是你最好的归宿吧。
又一阵寒风袭来,泥花、落香、流水、落花在你眼中迷离交织印出了一道道泪痕。于是你檫去那冰凌的泪,只见你蓦然回望,也随风而去了,我欲驾快马乘风而追,你却早已消逝在《红楼梦》中。
药读后感800字篇7
看了《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的100条建议,从中学习了不少,也懂得了不少。
文中说到没有也不可能会有抽象的孩子,这一天建议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是缺少个别对待学生的教师。所谓个别对待不是不公平对待,而且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孔子就曾说到,但是就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一个50人以上的大班,如何让老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这显然就是不可能。那么这就涉及了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在建议中有说到兴趣在于对知识加以运用。在新课改中提到老师真正的本领,不在于教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是异曲同工的。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才能激发大多数的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使每个学生的脑力劳动发挥到最好的状态。这需要教师对所教的学生的知识和认知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在备课的时候抓住让学生感兴趣的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也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活力的源泉。让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另外我们知道在教学上不存在什么对于所有学生都试用的设计。所以再好的设计都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学生,而且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学习氛围和风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厚度来应对教学过程中的意外。如果你的知识厚度达不到不到,那么你最好有两套教学方案。设计出适用于大多数学生的方案,针对个别学生在课堂或者课后根据学生特点去引导他们学习。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教会学生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读书要从娃娃抓起,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的时候,抓住这一点,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有趣的书让学生去阅读。这里的阅读重质不重量。好的阅读使人明智,阅读教会人思考,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读的越多,他思考的就越多,对于知识的渴求也越多。
在教育的问题上学习和创新都是不停歇的,学无止境,学生需要学习,教师也需要学习。看的越多,学到的越来,对知识的渴求就多。
药读后感800字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