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事迹5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事迹材料的撰写过程是一个不断成长和提升自我的过程,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让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超越自我,以下是一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英雄的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英雄的事迹5篇

英雄的事迹篇1

66年前,1945年8月15日,一个令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无条件投降。

经过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我们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对抗外敌侵略取得的第一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

在这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拼死搏斗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战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

历史充分说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强国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正义,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是他们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他们浴血奋战于抗战的最前线,是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军民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伟大奉献。

太行山上,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指反法西斯,壮烈牺牲;狼牙山顶,五壮士舍身跳崖;晋察冀边区,雨来智取鬼子……

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那些悲壮义举,铁骨忠魂,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在我们中华历史上曾蒙受巨大的耻辱,给予人民沉重的灾难,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多少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大家抚摸一下胸前的红领巾,抬头望望血红的国旗,那井冈山上染红的杜鹃,长征路上烈火烧红的天空;我们的毛泽东、刘少奇同志当年南征北战、重振中华的往事;红军时期宁死不屈的各位烈士,指挥战争不怕牺牲的杨成武,抗日战争时期那些坚信着“头可断,血可流,阵地不能丢〞的英雄烈士们……就是他们,用革命先驱用鲜血、用生命给所有的人换来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日子,立志勤奋学习,为建设绿色家园做好准备吧!

在抗日战争中,有多少民族英雄壮烈牺牲,虽然他们已经死了,但他们那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将会成为永久的丰碑,永垂不朽!通过重温那一段悲壮、激越的民族记忆,使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此,我要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开展,为建设泰安:“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做好全面准备。

英雄的事迹篇2

虽时光荏苒,但中华儿女从未忘记曾经所经受的屈辱,我们鉴往知来,在对历史的铭记中奋斗和崛起。

回望历史征程,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中国被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然而,中华民族从未屈服,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抛头颅,洒热血,1945年,不屈的中国人民彻底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一百多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它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是他们!那群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人;那群用手中的笔和纸来抵制侵略者的人……是他们!是他们的奋力反抗,让一直被挨打的中国“站”了起来!让曾经一直受欺凌辱骂的人,也能挺直腰板说话!他们在中华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地站起来,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日寇指向老百姓的枪口!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们宁死不屈,绝不让日寇从嘴里套出什么,而去危害人民群众!

就是这么一群将生死置之度外,将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的人,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对于老百姓送的一针一线,他们都不接受,反而将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人民群众。

“蔡廷锴坚拒日寇”“许世友搏杀日本大佐”郝梦龄浴血忻口”“抗联英杰杨靖宇”“永远的赵一曼”……就是这些不断涌出的英雄人物,做出了一件又一件惊人的事,给全国人民做出了榜样!让全中国人民的心拧在了一起!

他们做这些,不就是想让我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不受人凌辱吗?我们都知道,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如今的幸福生活也是由他们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那么,生活在安然盛世的我们不应该做些什么吗?现在我们虽是稚气的小学生,但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就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本领,就是我们反击敌人的利剑。

正如那句“哪有什么岁月安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所说的,我们现在的一切背后都是有无数的人付出了汗水!因此我们一定要牢记——

“落后就会挨打!”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英雄的事迹篇3

说起岳飞,我相信今天这里在座的每一位都不会陌生吧?或者书上,或者电视上,或者长辈的嘴巴里,对岳飞的故事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岳飞同关云长、赵子龙、尉迟恭一样,不但是家喻户晓的伟大的古代英雄,而且也早已成为历代百姓无限敬仰的神。

前段时间有幸读了清朝钱彩的《说岳全传》。读后,发现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岳飞故事几乎都出于此书,如岳飞为大鹏鸟投胎、秦桧为独眼虬龙转世、岳飞由母亲抱着坐花缸逃生、岳母刺字,拜铁臂金刀周侗为师等等情节,至今还能如数家珍。

一提到岳飞,我们总抱有两种心情,一种是崇敬,一种是悲悯。崇敬于他的精忠报国,悲悯于他的含冤屈死。

对于岳飞的死,小说里宣扬的是因果报应,现在有些人认为真正的元凶是宋高宗。比如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是这种论调,认为天下除皇帝外无人能杀得这样一位兵马大元帅。宋高宗之所以要杀岳飞,是他不希望岳飞打败金国,把被金国掳去的宋徽宗、宋钦宗迎接回来。我认为这只是现代人的一种揣测,其实真正想杀岳飞的是金人,直接实施杀害岳飞的主谋是秦桧,宋高宗只是被利用者,导致岳飞死亡的是岳飞自己。

金人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要把宋朝打趴下首先就要毁掉宋朝的“长城”,虽然宗泽已过世,韩世忠赋闲了,偏偏还有一个更厉害的角色——岳飞。有岳飞在,金兵南进的步伐屡屡受挫,偏安的南宋朝廷万一元气恢复,保不齐有一天大举反攻的可能。面对岳飞的威胁,金人自然不择手段,欲除之而后快的。秦桧便是主要实施者。

秦桧与妻子王氏早先也被捉到金国,后来投降了金国,被金国暗遣回南宋安插在朝廷的内奸。岳飞连打几个胜仗,士气大振,眼看要直捣金国军事重镇黄龙府,金国慌了,而此刻临安宫廷里的宋高宗也开始忐忑不安了。第一,他对岳飞能不能灭金信心不足,怕打不赢,一旦金人反扑,后果不堪设想;第二,万一真把金人打得投降,在北边的两个皇帝自然要请回来,他们一来,自己的帝位将恐不保。事实上宋高宗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后来明朝也的确发生的这样的情况,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军队所俘,明朝另立新君景帝,军队在于谦的指挥下,大败瓦剌,便把被尊为太上皇的英宗迎回了北京,没过几年,趁景帝病危,英宗就发动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于是朝廷重新洗牌,厥功至伟的于谦也惨遭身首异处。

而秦桧也正是利用了宋高宗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态,迫使宋高宗对岳飞渐生不满。岳飞的积极抗金,一心要迎二圣回国,高宗很是感冒,但又无法治他的罪。于是秦桧使出了杀手锏,诬陷岳飞谋反。宋高宗原本也不大相信岳飞会谋反,老谋深算的秦桧便说:请圣上下旨叫岳飞班师,看他会不会来。秦桧料定岳飞千辛万苦好容易收复了失地,断不会一道旨就能让他彻底放弃而爽爽快快班师回京的,就一日下了十二道金牌,无奈之下的岳飞才气咻咻赶来,这使宋高宗觉得岳飞这小子果真不大听他的话,确信岳飞有异心。当然这异心倒不一定是有意谋反,而是怀疑岳飞与自己没有保持高度一致,这是高宗所不能容忍的,也是所有帝皇所忌讳的。加上朝廷已经同金国秘密在议和,而金国开出的条件之一就是“杀岳飞”。于是注定岳飞必死无疑。

“莫须有”的罪名是秦桧构织的,也肯定是高宗授意或默许的,风波亭处死必定经高宗批准的。高宗死后岳飞沉冤得雪,这时候官方就把所有的责任归咎给了秦桧。岳飞的`死,很大部分其实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岳飞的“错误”在于太天真,太不懂政治,缺乏政治敏感度。当第一面金牌到来之际,如果二话不说立马起身班师回朝,至少个人的命运不会走到绝路,大不了像韩世忠一样居家赋闲,保住一条命是没问题的,没准以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英雄总归是英雄,个人的荣辱安危在他们的心中轻若鸿毛,国家的兴亡、黎民的安乐才重于泰山。这就是所谓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丈夫气魄,大英雄气概,真正的英雄豪杰,就是面对生死存亡关头敢于舍生取义,敢于豁出去!当他对前面十一道金牌不当一回事的时候,原本想以自己一人之罪拯救泪尽胡尘里的遗民,或是幻想一个奇迹的发生,寄望皇帝放弃成命,让他继续把战线向北推进。结果又十万火急等来了第十二道金牌,他无法再拖延了,“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当他含着眼泪撤离前线之际,复地百姓拦道痛哭,黄河对岸凶悍的金兵却正虎视眈眈地预备再次卷土重来,而临安那边的刽子手已经磨亮了屠刀。

将近一千年过去了,当人们还在纪念精忠报国的岳飞精神,还在吟诵“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烈诗句的时候,当还有人在骂秦桧,在对杭州岳王坟前下跪的铁像指指点点的时候,历史已经公正无误地说明了一切。那就是做一个爱国者,青史垂名,万民崇敬,虽死犹荣;做一个祸国蟊贼,遗臭万年!

英雄的事迹篇4

60年代,我国的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使敌视中国的人震惊,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为研制两弹立下不朽功勋的科学家邓稼先是一位为国舍己的人。

1958年,国家下达了研制原子弹的命令。这是一项绝对保密的工作。年轻的'邓稼先被选为主要研制者之一。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说:“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死了也值得。”

从此,他开始了秘密的研制工作,人们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一切出头露面的事都没有他参加,连他的妻子和亲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工作,在做什么。他也只能把对亲人的感情埋在心里,过着长期的独身生活。和他同时代的同学,有许多成了有成就有名气的科学家、活动家,他的名字却没多少人知道。

后来,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们仍然不知道邓稼先就是两弹的元勋。有一次,他的好友、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回国探亲,点名要见他。两个人会面后,杨振宁问他在哪里工作,又问起爆炸原子弹的事。他只能回答是在京外单位工作,丝毫没讲自己正是造原子弹的。

长期艰苦工作损害了邓稼先的身体。1986年,他患癌症病逝。一直到报上发布了他去世的消息,全国人民才知道邓稼先这个名字。他不图个人的名和利,舍弃了个人的幸福,几十年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大业奋斗,却从不后悔。临终前,他欣慰地说:“我可以瞑目了。”

英雄的事迹篇5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1841年2月,英国侵略军的十八艘兵舰进攻虎门。守卫在那里的关天培向琦善报告,请他增派援兵,补充药。琦善不但不理,还责怪关天培,他说:“你这么干,惹恼了洋人,你敢负责吗?”关天培听完,气愤极了。他下决心要和侵略者血战到底。这天早晨,英军向几个炮台发起攻击。关天培命令士兵还击。可是由于敌人炮火猛烈,数百名士兵相继阵亡。上横档炮台阵地上,只剩下十几个士兵,他们的药已经打光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惊慌。当敌人冲上来的时候,这十几名士兵视死如归,手拉手地跳进了大海,以身殉国。

前边的炮台相继失陷,英军继续猖狂北窜,要夺取后面的靖远、镇远和威远三座炮台。这三座炮台是虎门的最终一道屏障了。就在这时,在炮台阵地上,关天培和部将麦廷章正带领士兵们宣誓: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

敌人开始进攻了。关天培一边指挥士兵反击,一边自我点火发炮。士兵们打红了眼,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仇恨的炮弹一发接一发,连连射向敌人。不久炮身热了,炮筒红了。突然“嘣!嘣!”几声,八门大炮全崩裂了。战斗进行了七八个小时,我军士兵伤亡过半,火药也不多了。英军乘势扑上了炮台。突然,关天培猛挥钢刀,冲上前去,砍死了前面的几个敌人,后面又拥上来一群敌人。关天培把钢刀高高举起,拚力向敌人的头上砍去。就在这时候,一颗子弹击中了关天培的胸膛。他挣扎着,怒目圆睁,在阵地上巍然挺立,把冲到他身边的敌人惊呆了!

英雄的事迹5篇相关文章:

英雄模范事迹与心得体会8篇

80后英雄事迹优秀7篇

英雄事迹会心得体会6篇

抗疫英雄及事迹优质6篇

2024年消防员英雄事迹7篇

80后英雄事迹精选6篇

我的英雄,作文模板5篇

我的英雄观作文5篇

关于英雄梦的作文5篇

我的英雄作文600字作文5篇

英雄的事迹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