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观后感5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让自己的观点更加深入人心,一篇优秀的观后感能够留下了深刻的个人感受,让我反思人生,下面是一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1988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1988观后感5篇

1988观后感篇1

一、感动的邻居友情

整部剧叙述的重点便是双门洞的五户家庭:住在半地下室的德善家,因哥哥中彩票摆脱贫穷的正焕家,与母亲妹妹相依为命的善宇家,放弃上学一心下棋的崔泽大师家,一年三六十五天吃不到妈妈的饭的东龙家。可这样完全不同的五户家庭却成为了剧情最耀眼的存在。正焕妈妈会在送红薯给德善妈妈的时候偷偷塞三万块钱(韩元)以解决德善家的窘境,会在善宇妈妈被婆婆欺负的时候一起想办法,在崔泽爸爸因高血压住院无人照顾的时候轮流看护。双门洞中的那一块石板上发出的笑声仿佛可以穿出整个胡同,直击观众内心的最深处。

二、温馨的家人亲情

女主德善家中排行老二,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处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地位,正如他们的名字,老大“宝拉”因优异的成绩和不可挑衅的脾气被全家当做真正的“老大”,而老三因最小的年龄被当做宝贝,鸡蛋永远只有老大和老三的两个,德善的生日也只能是宝拉的附属品,当她终于在生日那天办法的那一刻,得到了属于她自己的生日蛋糕。父亲的台词也终成为一段经典:“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所以,我的女儿稍微体谅一下”。这句话出来的时候让人感触颇深。宝拉因为示威游行被抓妈妈李一花撕心裂肺的解释和保护让人泪流不止。正峰从小有心脏病,做手术的那一刻一直嬉笑坚强装作毫不在意的妈妈双门洞李美兰泣不成声。

三、懵懂的爱情

女主德善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外号“双门洞特功队”,也就是功课特别差的脑袋。可是她却整天开开心心,毫不在意。感情方面像是慢热却也像是太自恋。德善先后喜欢了三个朋友,在以往的韩剧中这种女主可能会被批评成朝三暮四,但是这部剧中不仅不奇怪反而倒像是顺理成章。因为太慢热才没有懂得正焕的心思,又因为太自恋才误解了善宇的心思。而她与崔泽的爱情更像是一种水到渠成,毕竟天时地利人和这种东西对爱情是少不了的。另外,善宇对宝拉的感情热烈而又直白,他的爱情是靠自己的勇敢和坚持收获的。

1988观后感篇2

在朋友的几次强烈推荐下,从去年开始看这部片,刚开始并没有吸引住我,停滞了许久。最近因为离职在家容易焦虑选择看部电视剧分散注意力,又开始看这部电视剧,被剧中的细节与真实感所吸引住了,每一集有一个多小时,每集都特别搞笑,陪伴了我一个星期的愉快时光。推荐给闺蜜们看,一听韩剧,她们似乎都不太感兴趣,可能也是因为我们过了爱看韩剧的年纪,韩剧在我们印象中就是偶像剧,这是一部写实生活剧,我选择这部剧主要因素之一分数高评价也特别高,抱着学习的心态想从中受益,果然,看完之后一种强烈的想写一篇观后感的冲动。

这部剧对我来说最大的吸引点就是能让你反思自己,好比看书的感觉,看到某些文字与某些感动瞬间会让人联想以前发生的事,也会带给你正确的三观,剧中主人公都是比较普通人,家庭并不富裕,正是因为这种普通人的生活接地气,生活上有时感觉跟自己的童年能产生共鸣,获得一些精神慰藉。这部片适合小孩、大人观看,关于普通人的青春期、中年期五户家庭的点滴成长,诠释了什么亲情、友情、爱情的真善美。

关于亲情,我们不善于表达爱

这也是自己所缺陷的部分,面对亲人,不善于表达爱,从小到大也没有这个习惯。

东龙的父亲母亲常年因为工作繁忙,忽略了对东龙的陪伴,东龙离家出走一两天,他父母竟然毫无察觉,东龙只想引起父母对他的关注。当东龙被带警察局时,原以为会对东龙咆哮一顿,但他母亲并没有,这时才发现自己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注,回家给东龙煮了他最爱的海带汤,并陪着他喝完了再走,其实东龙的父母都是爱他的,只是觉得多挣点钱让孩子有富裕的生活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生活原本就是很难,想要努力挣钱工作,还想要照顾好家庭,还想要陪伴孩子,时间很难有个平衡,有舍就会有得,很多东西是钱买不到的,挣钱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小孩有更好的生活吗?可是否有听过孩子的心声?你的初衷?是否有对孩子表达过爱?

正焕的父亲特别活泼,我多希望身边有一位这样的叔叔,没有年龄的那种辈分感,和德善像个朋友一样相处。但正焕与正峰及他母亲都觉得这种活泼很丢脸,不受别人尊重。有一次正焕父亲叫正焕正峰吃冰淇淋,两人都只顾着玩自己手里的游戏看书,没有正眼搭理父亲,第二天还是没有吃,父亲这时候感觉自己的多余,自己说话这么没有重量,开始自卑自责,一向话多的他开始不说话了,家里也变得安静起来,这时候家里人才注意父亲的异常,都变得不开心,正焕和东龙聊起时才懂得,父亲其实想在家有个归属感,被家里人在乎,正焕回去时学着德善与父亲见面一样跟父亲打招呼,虽然做的很尴尬很勉强,但父亲懂得这是个台阶,心里开始高兴起来,明白家里人是在意他的,只是说不出口。家应该是一个让你舒适的港湾,家人是你坚强的后盾,回到家可以让你不用在意人际关系,不用费太多心思像客户一样揣摩心思,做最真的自己,每个人都有很多面,而我最喜欢的一面只是在好朋友面前的自己。每个人不一样,我希望的家希望自己有小孩了也会朝着自己的样子去经营。

印象最深刻的是宝拉与她的父亲,结局那集哭的稀里哗啦!宝拉结婚前一天突然母亲和弟弟都出门了,剩下宝拉和父亲在家,两人突然变得很安静,很尴尬,原以为这个时候两人趁这次机会好好交谈,改善关系,但并没有!第二天宝拉婚礼去给父母鞠躬时,这时宝拉才发现自己给父亲买的鞋塞了很多纸(因为太长了),宝拉强忍的情绪一下喷发了,自责的大哭起来,作为女儿竟然不知道自己父亲穿多大的衬衣,多大的鞋,才发现自己不了解父亲。宝拉和善宇要去度蜜月上车了,家里人都送行,拥抱了母亲说了句我爱您,也拥抱了从小一块厮打的妹妹和弟弟,但面对父亲时,宝拉从兜里拿出一封信,无法表达,父亲也给宝拉写了一封信,两人看信的时候都痛哭流涕。父亲的不善于表达也许是他的父亲带给他的那种观点,一种表达的缺陷,初为人父,第一个女儿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爱,只有行动默默付出。

最后旁白补充道:“可能家人是最不懂的,但是又何必都懂呢,最后能让你翻过困难的高墙的可能不是清醒的头脑,而是手拉手一起走到最后的心,最后还是家人,不仅是英雄,还有英雄的爷爷,最后的归宿都是家人。面对大门外的世界的伤痛,面对人生的伤痕,甚至家人带来的委屈的时候,最后安慰我站在我这一边的还是家人。”

关于友情,我们都应该真心相待

结局时长大的德善问老公:“如果让你回到过去,你想回去吗?”老公说:不想回去,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如果硬要回去,我想回去看看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最后一个镜头回到了双门洞,每个妈妈都叫着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饭,这时候的自己好感慨好感动呀,我都在怀念他们的青春期,那时候真好啊!一起吃拉面,一起看(英雄本色),一起肆无忌惮的跳舞,一起说笑打闹!这就是青春啊!每个人都笑的那么开心!在一起六年,他们从未吵过!为朋友两肋插刀,东龙进警察局时朋友第一时间赶到;阿泽一次围棋比赛失败,几个朋友一块走到房间很随意的为他解压,这种解压方式只有朋友能给与,用行动表达输掉没什么;正焕连夜开车需要赶回部队,路上发现孤身一人喝酒的善宇,他选择陪善宇喝酒,明早赶公交回;太多瞬间,不一一述说了,我只想说这是我见过最舒适最好的友谊关系!

包括几个妈妈在一块的那种中年友谊,多希望自己在那个年龄身边也会有几个好闺蜜可以诉苦聊天,一起八卦说笑,爸爸们喝酒解闷,邻居的关系融洽,相互礼尚往来的送吃的。

最纯洁的友谊之一可能就是小时候的玩伴,那时候的友谊没有利益关系,相互了解彼此,真心相待。现在这个社会越长大越孤单,很多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时间久了,各自有家有自己的生活,也许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过去的依然过去,这也是一个生活常态。朋友之间因保持初心,真诚才能换来真心相待,很感谢这几年一直在的一些朋友,即使离开不在一起玩耍,但依旧保持联系,需要帮助的时候真诚的帮忙很感动。

关于爱情,我们都需要点勇气

正焕刚开始喜欢德善时,却发现德善喜欢的是善宇,心思细腻又重感情的他为了怕伤害友谊忍了许久没表白,后面得知善宇喜欢的是宝拉,本来可以放心追求德善,但他怀疑自己,害怕德善不喜欢自己,一直没敢表白,直到阿泽在他们面前承认自己喜欢德善时,正焕又开始隐藏自己的感情,不得不承认导演的心思相当细腻!正焕表达出的那种隐忍和犹豫符合他的性格。

一直都觉得正焕应该是和德善一对才是,结局居然是阿泽,不过还好能接受!只是最后都没看到正焕的感情状态,有点可惜。

爱情真是需要勇气!估计大部分女孩都喜欢像善宇一样的男生,虽然被宝拉拒绝了多次,但依旧不忘初心,坚持到底,在别人眼里,宝拉就是一个张牙舞爪的疯女人,但善宇却发现她的善良,是只纸老虎,一心一意的守护对宝拉的爱,对宝拉也是以结婚为目的去谈恋爱。

这也是我的爱情观,以结婚目的去谈恋爱,从小外婆带大,本因缺少父母的爱容易早恋,但从小被外婆灌输的思想比较封建保守,谈恋爱一定让家里人知道同意。一直到26岁我才开始真正的谈恋爱,恋爱对象是我现在的老公,和老公谈恋爱一路很中规中矩。青春期不是说没有过心动的感觉,只是像正焕一样那时隐藏自己的感情,觉得说出来会伤害家人,也会很丢脸。虽然没有谈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但我还是很感谢自己,感谢自己的自律!让自己成熟的时候谈一场合适自己的恋爱。

和老公结婚马上快两年了,不说有多甜蜜,但我觉得很幸福,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把家布置的温馨有格调;小吵小闹偶尔有,大吵大闹几乎没有过;我很知足和自知,什么样的生活适合自己,希望平平淡淡、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过这一生^_^

1988观后感篇3

我并不是一个韩剧迷,也不相信玛丽苏爱情,纯属假期无聊,看到微博上有人说中国要翻拍韩版《请回答1988》,网友炸开了锅,说是不能毁了这么一个良心剧,又看了一下豆瓣评分和点评,决定看这个韩剧。

三天两夜,完全的沉浸在里面,屏蔽了外界,看的过程中,笑的像个傻子,哭的像个疯子,最后两集不敢看,害怕结局,虽然已经猜到了结局,可是不敢去看,大晚上看完,哭的像个泪人,第二天眼睛肿的不行,生疼生疼的。我真是这辈子把最多的眼泪都流给了电视剧啊。

1988是一个怀旧青春剧,在青春里,爱情只是一部分,甚至在青涩的青春中,爱情最重要的并不是闪光的结局,而是那懵懂与试探的过程。

德善、正焕、善宇、阿泽、东龙是在首尔市道峰区双门洞从小一起长大的五个好伙伴,1988年,他们18岁,正当最好年华,他们有共同的偶像,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兴趣,打打闹闹,无拘无束,可是青春暧昧的情愫也在他们中间悄然发生。

你对我的一个误解

出生在单亲家庭的暖男善宇无疑是最好的邻家大哥哥,对德善处处关心,这本没有什么,但是旁观者清,德善的好朋友告诉德善,他一定是喜欢德善,在那个年纪,知道有一个喜欢自己的人应该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吧,德善也在期待着这份爱情,她一点点的向善宇表达自己的心意,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善宇说,下第一场雪的时候,他就去告白,德善满心欢喜与期待,结果善宇喜欢德善的姐姐宝拉,从一开始的各种找德善的借口都是为了能多看几眼宝拉,那是德善对善宇的一个误解,也是爱情的萌芽吧,她闹过,并且打算不再理善宇,可是她应该没有心痛过,她只是空欢喜一场的失落吧。她依然对爱情憧憬着。

can’t help~ing

正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德善的呢?是从一次次的和她斗嘴的过程中,是从两个人躲在巷子里的时候,是从他知道善宇“喜欢”德善时伤心的时候,还是是从一开始,这些都不重要,他小心的爱着德善,全心的爱着德善,又用尽全力去小心的掩饰着他的爱,在那个蠢动的青春年代,他的爱只有他自己知道,甚至连最好的朋友都不会去倾诉。

他会在路过时一遍遍的吐槽,然后在窗帘背后傻傻的看着她偷笑;

他会在清晨的门口一遍遍的系鞋带,然后等她出来时若无其事的高冷的离去;

他会在知道善宇不喜欢德善的时候,开心的一个人傻笑,像是收获了全世界;

可是,他不会表达自己的爱,他和德善,永远是一个在进,一个在退,当德善也向他有所表示的时候,他确是一次次的退缩,他木讷,不善言辞,又善解人意,懂事;他知道他们的好朋友阿泽喜欢德善,他又陷入了自己的枷锁中,他犹豫,一次又一次的犹豫,在爱情和友情里面,他不像破坏任何一个。

正焕说,缘分就像机遇,是他的犹豫摧毁了他的缘分。如果当初他少一点犹豫,少一点逃避,他能有勇气正视自己的感情,而不是用力的逃避,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可是,他是正焕,是我么所有人爱着正焕,他用心的关心着每一个人,他为了哥哥的理想去当飞行员,为母亲弥补婚礼,为朋友两肋插刀,为了他们的友谊,一次次的退让,小心翼翼的呵护着每一个人。

最终,也失去了他的爱情。

最后大雨中的独白,是他对自己的深刻认识,也是青春爱情的终结。“缘分是不会经常找来的。如果要用到缘分这个单词,必须是偶尔。很偶然地出现的戏剧性的时刻,那才叫缘分。所以缘分的另一个名字是时机,如果今天,我没有被那该死的红绿灯拦住,那要命的红灯若帮我一次,我有可能就会命运般地站在她的面前。我的初恋一直都是被那该死的,被那该死的时机绊住了脚,但是缘分还有时机,不是自动找上门的。偶然是带着恳切的盼望做出的无数选择,创造的奇迹般的瞬间。毫不迟疑的放弃和当机立断弄出了时机。那家伙更恳切,我应该鼓起更大的勇气,搞怪的不是红绿灯,是时机,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

温暖的一句话

就那么默默守护着,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吵吵闹闹,阿泽一直那么守护着德善,他是胜负心很强的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应该牢牢的抓住,即使他也不会明确的表达,但是他能在朋友面前说出他的心里话,喜欢用各种粘人的方式得到德善的关心。

他会在德善面前展现自己软弱的一面,正视自己的爱情。

再见,初恋

很多人说,德善那么善良,那么可爱,又鬼灵精怪,肯定有很多人喜欢,肯定很幸福吧,可是这两者根本就没关系啊。

德善无疑是渴望被爱的,在被朋友告知善宇喜欢她的时候,她是那么的渴望得到善宇的爱,她一次次的暗示自己的心意,在得知结果后,她也曾失落过,心有不甘过;她问东龙:为什么没有人喜欢她?东龙说:重要的不是谁喜欢她,等着谁对她的告白,而是要自己心里清楚,自己喜欢谁。我想那个时候,大概她就知道自己喜欢的是正焕了吧,但是青春的爱情里有太多的掩藏和试探了,她故意戴上阿泽给她的手套,告诉正焕她要去联谊,一次次的试探,后来她一次次的靠近正焕,可换来的是他一次次的退缩,她什么时候开始怀疑自己了呢?大概是她送正焕粉红色的衬衫,在看到他哥哥穿了一件一样的之后,心就失落了吧。

后来的大学三年,她一次又一次的恋爱,一次又一次的分手,正焕去了人烟稀少的泗川当飞行兵,阿泽忙于围棋比赛,善宇忙碌的学医,东龙开了自己的店铺,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三年后的一个寒假,一切都结束了,阿泽用自己的关心感化了德善,德善选择了阿泽;正焕用他的爱感化了观众,狗焕党哭成了狗。

关于最后的告白,在演唱会事件之后,正焕已经知道他和德善不可能了,因为自己的无数次犹豫,自己的口是心非不敢承认,失去了初恋。哪怕只有一次,也想在大家面前,堂堂正正承认自己的喜欢,也想让你知道,虽然很遗憾没把心意传递给你,但我曾经是怎样默默喜欢着你。

他告白之前,聊天的时候,整个人都是很低沉的表情,在提到阿泽之前,绝对不是那种告白之前的忐忑,之后看到德善一直在朝门那里看,他苦笑了一下,他已经明白他和德善不可能了。然后他拿出军官戒指看了很久还伴随着笑,是在回忆自己曾经的情感,也是在放弃这段情感。

然后德善的表情,听到要把戒指给她,听到我喜欢你的时候,有一段是惊讶的表情,然后德善开始微笑,啊,是真的啊,原来你真的曾经喜欢过我,不是我的错觉一厢情愿。然后在正焕说那些细节,公交车上啊,等德善回来啊,生日衬衣啊的时候,德善的表情也是在回忆那些曾经的表情,有伤感有怀念有释然。正焕说完我爱你的时候,她有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紧接着带着一丝尴尬。然后正焕怔了怔从回忆中走出来说了是个玩笑,德善笑了,如释重负。

再见,青春

无论任何一种理由开始的爱情,一旦开始都是美好的,爱情,友情,亲情,都是我们青春里不可或缺的成长剂,只有经历了,我们也就成长了。

错过的,终究会错过。

人是很肤浅的动物,在我们的青春里,充满了自卑,遐想,试探,没有观众,没有背景音乐,我们祈求那个人可以从我们别扭的语言和木讷的动作背后懂得我们的复杂内心,结果只是用真情感动了自己却无人所知。

18集为狗焕哭了一晚上,我理解他,是啊,他感动了观众,可是阿泽却感动了德善。我不知道他的结局。只是为他心痛。

第二天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很是难受,我渐渐理解了德善,理解了狗焕,理解了阿泽,也理解了自己,因为青春只有一次,我们都在成长,到了一定的阶段,我们会渴望得到一种肯定,既女人所谓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向来都不是其他的爱可以弥补的,是一种霸占式的,希望得到肯定的,那个人的偏爱。

不管怎样,我们终究要再见了,青春。

1988观后感篇4

这是第二次看这部温暖的剧,看到某些情节仍然还是会热泪盈眶。这部剧带给我的感受完全不同于其他剧,看的过程中一点儿都不想快进,因为剧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微妙,那个胡同的生活好像是真正意义的乌托邦,没有等级歧视,没有嫉妒,没有勾心斗角,带给人们的只有深深浅浅的温暖,就像这部剧没有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这部剧没有坏人,所有的人都是善良温暖的。

?请回答1988》讲述的是五个从小生活在一个胡同中长大的孩子和各自五个家庭生活的故事——善良可爱成绩却不太好的德善,不善言辞却温暖的正焕,懂事勇敢学习又好的善宇,不爱学习却情商颇高的东龙,单纯简单的围棋大师阿泽。虽然自己没有经历过1980年代,但是我从剧里孩子们追的星、喜欢看的港片相碟以及邻里胡同之间生活的淳朴都真正感受到了浓浓的年代气息。

看完这部剧以后,充满人心的就是一个“暖”字,无论是母亲的伟大带给孩子的温暖,还是孩子们之间纯真善良相互陪伴的温暖,亦或是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这部剧里的每个人都怀抱最温暖的心,无论哪个人出了事情,都会牵动整个胡同的情绪。邻里间不存在有钱了就看不起别人的势利眼,也没有因为穷就占别人便宜的无赖;没有不可挽回的支离破碎的家庭,没有酗酒家暴的父亲,没有恶毒自私的母亲,更没有不配为人子女的孩子们。有的只有那些感动了我们无数的温情,说到底,他们都与爱有关。

整个胡同为了维护一个小朋友珍珠对圣诞老人的童真想象,开邻居会议聚在一起商量给孩子们准备什么礼物;阿泽要出国比赛爸爸却突发脑血栓没有人照顾,胡同里的三个阿姨每天轮着去照顾他,给他带饭;阿泽状态不好比赛输了,叔叔阿姨都担心他,完全不提比赛的事情,给他做好吃的;善宇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妈妈看见自己过得很好,去邻居家借东西解围。那些无处不在的爱,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藏在宝拉结婚那天爸爸写给她的信中,藏在正峰哥手术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问弟弟正焕鼻血有没有好点,藏在德善陪阿泽去中国比赛去时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藏在每次阿泽比赛回来所有孩子们都守在电话机旁边等待庆祝电话的到来,藏在到饭点时妈妈们叫孩子们给邻居们分享美食。

这部剧的笑点太多,我们总是能听到尴尬的山羊叫,但是泪点似乎更多:平时总是吵架、见面就扯头发,却看到姐姐住在狭窄又破旧的出租屋,因为心疼姐姐而抱住对方痛哭的德善;房子面临被抵押,自己无力将其赎回,面对孩子强撑着笑脸,却在深夜偷偷哭泣的善宇妈妈;不善言辞,但在知道妈妈看不懂英文后偷偷在护照上细心标好备注的儿子正焕。

双门洞那段关于结束的青春,再也找不回在阿泽房间通宵看碟打游戏唱歌跳舞的日子,而给我们带来回忆的那条老街道,或许在很多年前就拆了,或许变成了高楼大厦。那条窄窄的双门洞巷子,仿佛包含了世间最真实的人情冷暖,让人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而我一遍又一遍地刷《请回答1988》是为了什么,或许是为了找到我们与故事的相似,却已经随时间溜走的时光与青春吧!

1988观后感篇5

很久没有看韩剧了,大多数人来说韩剧就是满满的恋爱感,甜蜜的情节使人发晕。可是我不爱看,我也曾经尝试看一些甜甜的剧情,可每几集就跳过了。记得上一次的韩剧应该还是那个破案的悬疑剧,还是穿越的,很好看,韩剧现在的制作水平已经到达一种境界,不管是剧集也好,电影也好,基本都在水准。

1988这部剧已经被安利了很多次,我很早之前看了前两集作罢,这会又拾掇起来直至看完,中间哭了很多次,也不知为何眼窝这么浅,有一次还不是默默流泪而是嚎啕大哭,但是现在也记不得到底是哪个场景了。

故事很简单,讲的几家人一起生活在胡同里面的30年,几个孩子一起长大,玩闹、读书、恋爱,孩子故事固然是重点,但几个长辈也是多姿多彩,群像拍的很好,每个人都特色鲜明,有着有落,让人记忆深刻。

我想我之所以喜欢,实在是喜欢关系这么融洽的这一堆人,哭哭闹闹,吵吵笑笑,有困难的时候可以一起帮忙,没事的时候在一起喝喝酒玩玩牌,我想人的感情真的是要在一起才会好。每天在一起,生活在一个小区里面,互相帮衬着。本来感情很好的朋友,如果不经常见面,如果不经常联系,渐渐的也都断了关系。我看到网上说,成年人的告别都是无声无息的,有些人也都不再见面了,偶尔想起约一次都觉得很累,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家人之所以感情深,也是因为经常见面的缘故的吧,进同一个家门。如果家人也不在一起呢,远亲不如近邻,恋人呢,有没有那种很长时间不见面感情仍旧如故的情侣。

以后我的设想就是亲近的朋友把房子买在同一个小区,这样也可以多来玩,小朋友也可以在一起玩,也可以一起吃饭,甚至旅游也可以两家人一起。但是也总有散场的时候,喧嚣之后留下的也是无尽的感慨。

人最后还是要孤独的,突然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幸福,早早的结婚,有一个恋人,有一双儿女。真的是很运气,如果看我现在的状态,我一定嫁不出去。

1988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天堂观后感参考5篇

中国的创新观后感5篇

超级阿嬷的观后感5篇

海洋奇缘,观后感推荐5篇

草观后感参考5篇

学校演讲观后感5篇

有关电影的观后感5篇

地震主题活动观后感5篇

杨善洲观后感5篇

史思政大课观后感5篇

1988观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