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感受性的文字,我们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心得体会是我们经过反复思考和斟酌的,了解自己内心的发展,下面是一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赞老兵颂老兵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赞老兵颂老兵心得体会篇1
从今天开始,我们初一的新生为期五天四晚的军训生活开始了。
在早上前往班级见到了我们的新班主任吕老师以及我们军训的教官邓教官之后,我便带着行李,怀着忐忑的的心情,和同学们一起登上了前往基地的大巴车。
刚下车,我就感受到一股热浪扑面袭来,哇!真热啊!随即我有感觉到火辣辣的太阳在炙烧着我的皮肤,我的汗水不禁大颗大颗地落下来。
我本来以为可以立马回宿舍休息,结果教官却让我们换了衣服后立马去大操场进行开营仪式。一听到要在炎炎烈日下站着军姿进行开营仪式,我叫苦连天,奈何教官的命令,我不得不从,我只得硬着头皮,跟着队伍站好。
烈阳高挂,汗水模糊了我们眼睛,不断地有中暑的同学被扶进凉棚,我的脖子和手臂被晒得火辣辣的生疼,脚底也站得发疼,可我还是咬牙坚持着。
终于,开营仪式结束了,我们有序地走进了凉棚乘凉,终于凉快了!
接着,在吃了中饭、整理完内务后,我们又练习了站军姿和稍息这两个动作。
今天这一天的军训让我明白了两点:一是军人们的训练真的很苦、很累,我仅仅是在烈日下站了几十分钟就累成这样,更别提那些需要天天在烈日下训练的军人了;二是只要你觉得自己能坚持住、能够做到,你就能天天坚持住、能做到;但如果你认为自己做不到,那么你就无法取得更好的成绩。
赞老兵颂老兵心得体会篇2
实践这一项活动,必须有其流程经营。从开始的确定问题,到队员的分工,任务的布置,或许乍一看,十分容易,但是则不然,在这过程中不是冷冷的追求学术上的严谨,更是寻找人心向往的科学之美,孙中山说过,“人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每个人在这样积极向上的团队中贡献自己,以“采访退伍老兵与退伍学生”为目的,大胆的去想,去做,在这个团队中关系着彼此,真正做到了团结,奋进,有激动,有感动,有触动。
我们小组四位成员:胡明霞、李嘉仪、张赵荣、马奔在七月八日下午于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国防领航社采访了谢喜明同志。采访时,谢喜明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他所在的部队以及入伍时间,除此之外,他还为我们分享了自己在部队时的经历。介绍完这些之后,谢喜明老师的回味之意溢于言表,同时表达了对长安大学的感恩,并祝福长安大学日后的发展蒸蒸日上。
七月九日上午,我们小组于长大国际公寓采访了马思信同志。马思信老师于1968年入伍,发配西藏,1970年7月3日入党。入伍6年,担任三年班长。1973年到公路学院学习,于1976年毕业并担任辅导员。随后担任公路系副书记,并于1998年担任监理公司副经理。2004年担任政治调研员,2014年退休。曾获“五好战士”“优秀政治辅导员”“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种称号。采访过程中,马思信老师为我们详细的讲述了他在边疆戍边时的经历。采访结束时,马思信老师对学生提出了许多建议,同时祝福长安大学越办越好,建设有特色双一流大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七月11日下午,我们小组于崔旭伦老师的办公室采访了崔旭伦同志。崔旭伦老师的办公室具有浓厚的文艺气息。采访之前,崔旭伦老师带我们欣赏了他的油画。采访时,崔旭伦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他的部队经历,以及自己工作时的经历。同时,崔旭伦老师向同学建议参军,不仅可以锻炼自己,而且可以给部队带来活力,同时尽自己的义务。采访结束时,我们又观赏了崔旭伦老师的收藏品,极具地方特色。
七月12日上午,我们小组于长达国际公寓采访了陈勇同志。陈勇老师1979年在陕西入伍,随后被分配到陆军20师担任通讯兵,在贺兰山(内蒙古与宁夏的交界处)北端戍守边疆。1986年,邓小平实施百万大裁军,随即被调回陕西,1982年6月23日入党,1989年退伍。采访时,陈勇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参军时获得的奖项,以及证书。陈勇老师还向我们分享了他参军时,他家人对他的建议,以及在参军过程中,与家中如何联系,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采访完毕,我学到了许多无形的却又极为重要的东西,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四位老师参军时的热血,以及对国家深深地爱意。
赞老兵颂老兵心得体会篇3
平凡岗位上展现不平凡。作为一名大学生士兵,我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初到新兵营的我是年龄、学历,但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我知道我自己存在很多的不足,还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刚到新兵营的我,体能是最差的。大学生活的自由散漫让我在军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巨大的心里落差让我明白要当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我必须加倍努力。于是在训练、工作、生活中我虚心向班长、向同班的战友请教,在休息之余我利用一切时间给自己开展强化训练。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各方面得到领导和战友的一致肯定。
新兵营结束之后,我被分配到了技侦单位。初到这种技术型的单位,我有许多的不适应。经过痛苦的过渡期后,作为一名技侦人我迅速展现了一名优秀技侦士兵的的风格:不畏坚苦,爱岗敬业,严守纪律,保守秘密。
回顾700多个日夜的军旅生涯,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我的生命里有一段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后悔。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保持一颗进取的心,保持一名军人的作风。无论面对什么艰难险阻,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个兵。在军营走过的日子将永生难忘,在军营播撒汗水和青春,收获人生的坚强与成熟。脱下军装,不脱荣光,奉献了青春,荣耀了生命。
成绩已属于过去,过去并不代表未来,把握现在才是最重要的。“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我将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地耕耘来谱写美好的明天。
赞老兵颂老兵心得体会篇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宣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英雄模范、争当“时代楷模”重要指示精神,在重大时间节点,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广泛开展“时代楷模”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唱响新时代英雄赞歌,让“时代楷模”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时代标杆,构建起定位精准、多方配合、社会联动的重大典型发布流程,形成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媒体传播矩阵,持续用榜样的力量、楷模的风范带动全社会见贤思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之前已推出100位“时代楷模”先进个人或优秀集体,“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是第101个“时代楷模”。这也是对广大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的激励。
向“时代楷模学习”,牢牢把握精准。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援宁干部深入推进精准政策,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要求,扎实做好了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各级党员干部必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到点上扶到根上。
向“时代楷模学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援宁干部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各级党员干部要改进帮扶方式,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帮扶项目实施,提倡多劳多得,不要包办代替和简单发钱发物。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先进事迹,牢牢把握精准方略,注重贫困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必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赞老兵颂老兵心得体会篇5
从小,我就向往这军队中的生活,希望能在将来的有一天能亲自成为一名军人。在日常的生活里,我也总是在想象着军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但是这次,在升上了初中之后,我终于能够亲自体验一次军人的体验,这让我感到很是兴奋。
在这次的军训中,我感受到了很多的体验。军训中,有些地方和我想的一样,一样的苦,一样的累,但是有些地方和我想的不一样,它并不是严谨到一丝不苟的训练,反而像是一场有声有色的活动。严厉却有有些爱恶作剧的教官,细心认真的班长,努力训练的同学,这些一点点汇聚成了我的第一次军训。
军训是苦累的,在烈日下的军姿和训练晒黑了我们稚嫩的皮肤,汗水顺着脸颊流下,在脚下汇成了一个小水洼,同时也浸透了我们身上的绿军装。虽然艰苦,但是军训也是有意义的,我们每流出了一滴汗,我们就多得到一份提升,少流下一滴泪,我们的心就变得更坚强了一点。也许在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同学们在埋怨军训的苦累,但是在之后,我们却又对这样的经历依依不舍。
在军训中,我们能互相帮助,虽然不过是刚刚认识不久的同学,可能连名字都没有记熟,可是我们却能在同学快要倒下的时候扶他一把,在训练之后互相指点。军训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让我们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交融在一起,让我们从零散的同学,熔炼成了一个团结的集体。
最后的军训汇演,是我们展现自己这么多天来用我们的汗水和劳累换来的成果的地方。之前所有的疲劳,都在踏上操场之后消失无踪。我们拼上最后的精力,用出的专注给我们这不平凡的军训,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能够亲自体验到军事化的训练,我感到非常的满足,也许这样的生活确实很苦、很累,但是仅仅是几天的体验,却让我们班有了突飞猛进的成长!现在的我们,就像是老朋友一样在学校生活,遇上事情也能很好的交流,遇上困难我们也能齐心协力。这就是军训带给我们的成绩,也是教官送给我们的一份礼物。
如今,虽然军训已经结束,虽然教官也早已离去,但是,我相信,在这几天的军训中所留下来的习惯,早已深深的刻进了我们的心底。我永远也不会忘了这次的体验。
赞老兵颂老兵心得体会篇6
又是一年枫叶红,在消防部队不知不觉度过了十年光阴,回首这十年的成长历程,浸透汗水、泪水与挫折,饱含辛酸、喜悦和成功,但令我最珍惜的是这从警生涯的宝贵财富,让我受益匪浅、受用不尽,回味无穷、自豪一生。
记得刚入伍的时候,经过一个月紧张的生活、训练,迎来了我一生中最自豪的一刻——授衔仪式,当红红的列兵肩章扛上肩膀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知道自己已经从一名普通社会青年成长为一名光荣的消防战士。3个月的新训短促而难忘,3月底,我惜别新兵连分到了中队。来到中队的时候,干部、老兵早已排着队伍,在门口迎接了,那一张张热情的脸庞,干部、老兵亲切的问候很快让我们的心田感受了群众的温暖。
从新兵到老兵,给我的感受就是战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和团结拼搏的丰富内涵。从训练场到火场,从文化生活到内务设置,从中队到班群众,能否树立“有第一就争,有红旗就扛”的竞争进取、团结协作的意识,对个人的成长进步以及部队战斗力的提升都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消防兵,在火场上浴血奋战、救死扶伤,与火魔灾害顽强抗争是我的骄傲和自豪。回顾自己从军的十年来,曾担任战斗员、班长、后勤等多种岗位的生活经历,品尝消防战士的艰辛和幸福,品味经常熬夜慢慢长夜的味道……我时常兴奋不已,激情满怀。
祖国在心中,人民需要安康,消防战士不负重望,赴汤蹈火谱写和谐乐章!从警十年,警营建设发展日新月异,消防装备性能大幅提升,营房设施全面改善,文化娱乐蒸蒸日上。作为一名老兵,我愈加热爱完美的警营生活,怀念并肩战斗的兄弟,自豪于自己从事的崇高职业。
赞老兵颂老兵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