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中大家可以多加练习写心得体会,无论经历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可以通过写心得记录自己的想法,以下是一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们的时代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我们的时代心得体会篇1
通过学习,我深深的知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无法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无法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民族兴。正因为这样,中央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伟人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我们的时代心得体会篇2
从古至今,教师享有了无尽的美誉,如“渡人的小船、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穷的美誉彰显了教师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无数的教师博得到了人们的敬仰。实际上,教师确实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具体而言就是教师的素质。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要靠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道德行为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因为教师的理想信念、敬业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识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前世界的前沿科技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用自身的德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所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我们教师就要努力加强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首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集的神圣讲坛。教师要具备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
其次,要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但是,教师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而存在的“教书匠”,而是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所以说,热爱学生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爱满天下”的教育宗旨。他曾提醒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教育者要像爱迪生的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陶行知自己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许多陶门弟子至今仍念念不忘他的音容笑貌,从这一点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他伟大的师德情操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而爱心则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
再次,注重自我塑造,遵循规律,为人师表。“遵循规律,为人师表”,是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外,教师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还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教育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既提高人文素养,又打好科技素质基础。
我们的时代心得体会篇3
立足当下,回首过往,瞻望未来,总能看见时间坐标上镌刻的印记熠熠发光。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每当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我们党总是集中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为未来擘画蓝图、谋划方略。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密码”。几十多年来,我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百年交汇,谋篇布局;为全局计,为世代谋。金秋十月,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准确体察中国国情、深刻把握发展大势,同时为“十四五”以及未来15年中国发展把脉定向。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一幅更高质量、更有温度、更富活力的发展图景跃然纸上,未来中国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思考逐渐清晰,方向更加明确。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示出攀登的高度。5年光阴,只争朝夕;5年拼搏,春华秋实。展开“十三五”这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处着墨都令人激情澎湃。一组组跳动的数字、刷新的排名,见证大国步伐,展现生活变迁;一个个高光时刻、精彩瞬间,标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关键节点;一批批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不断塑造中国的崭新面貌……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续写了成绩斐然的中国奇迹,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力量。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全会高瞻远瞩地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并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又将起航,前景光明,催人奋进。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我们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同心同德、顽强奋斗,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个“新”,既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也有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要清醒看到,新蓝图正开启“海阔凭鱼跃”的宽广空间,新征程也面临“帆舞航程急”的巨大考验。当此大变革、大挑战之时,要实现大跨越、大发展,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清醒和沉着,也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自信和坚韧,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确保-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全会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也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标越是远大,任务越是艰巨,我们肩上的使命就越光荣,责任就越重大。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唯有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方能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使命任务。
“最重要的,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战略规划既是发展的“路线图”,也是行动的“指南针”。前程似锦,路在脚下。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离不开每一名官兵的全力以赴、努力拼搏。凝心聚力、鼓足干劲,立足本职岗位、苦练打仗本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投身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把美好蓝图变为强军现实。
我们的时代心得体会篇4
央广网北京12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由中宣部理论局、江苏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制作的六集通俗理论电视节目《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昨晚起在央视等媒体首播,引发热烈反响。
?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一集《新时代什么样》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主要内涵、重大意义等话题进行了系统、生动的阐释。节目在高校里引起师生的强烈共鸣。
江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吴立新:我们国家的事业之所以发展的蹄疾步稳,全靠中国共产党这个车头带得好。在新时代,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师要立德树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让我们国家这辆复兴号列车行稳致远。
节目中,理论工作者与青年代表交流思想,碰撞出自信的思想火花,为大学生指明了发展方向。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土木工程系大三学生付琳: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为理想艰苦奋斗,不断努力,为新时代鼓劲,为祖国加油。
节目里一组组数字背后,是每一个老百姓切身的感受,随处可见的共享经济、方便快捷的支付体系,实实在在。坚定了基层党员干部如何更好扎实工作的决心。
江西吉安市吉州区培模村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孟佳:我要当好“第一书记”,带领村里进一步抓好党建阵地建设,规划好产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山东东营市东营区胜利街道中山社区党委书记黄小霞:作为最基层的一名社区党务工作者,我们要在社区中开展党建大比拼活动,让社区的党支部和党员全部参与进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的时代心得体会篇5
“有理论深度,有实践温度”的6集通俗理论电视节目《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于24日晚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该节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主题,以中共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邀请理论专家系统解读、青年学者和基层代表畅谈体会、场内外观众互动讨论。
在24日晚播出的第一集《新时代什么样》中,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用“振奋”表达感受,用“新时代”作为十九大关键词,阐述新时代要完成什么历史任务,给青年学生上了生动一课。
在25日晚播出的《新使命是什么》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用上党课的方式,为青年学生讲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采用视频、讲解、问答的方式,解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同时节目还引入观众喜爱的智能机器人、动画、饶舌说唱等趣味形式,生动呈现新时代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部署,以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视角领会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新作为。
许多普通人的梦想也在节目中得以展现。做一名老师、做有匠心的职业人、把火锅开遍全国、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搭乘“一带一路”快车把产品销往全世界、家庭和睦、父母安康……这些接地气的梦想也让观众更好地把自己的生活和新时代、中国梦等联系起来。
该节目由中宣部理论局、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共分为《新时代什么样》《新使命是什么》《新思想新在哪》《新征程怎么走》《新部署怎么干》《伟大工程怎么建》六集。
我们的时代心得体会篇6
六集通俗理论电视节目《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于24日晚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该节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主题,以中共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邀请理论专家系统解读、青年学者和基层代表畅谈体会、场内外观众互动讨论。
在24日晚播出的第一集《新时代什么样》中,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用“振奋”表达感受,用“新时代”作为十九大关键词,阐述新时代要完成什么历史任务,给青年学生上了生动一课。
在25日晚播出的《新使命是什么》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用上党课的方式,为青年学生讲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采用视频、讲解、问答的方式,解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同时节目还引入观众喜爱的智能机器人、动画、饶舌说唱等趣味形式,生动呈现新时代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部署,以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视角领会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新作为。
许多普通人的梦想也在节目中得以展现。做一名老师、做有匠心的职业人、把火锅开遍全国、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搭乘“一带一路”快车把产品销往全世界、家庭和睦、父母安康……这些接地气的梦想也让观众更好地把自己的生活和新时代、中国梦等联系起来。
我们的时代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