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不断积累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在不同情境下更明智地应对挑战,通过心得体会,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增进同理心,一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倾城之恋的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倾城之恋的心得体会5篇

倾城之恋的心得体会篇1

在张爱玲笔下,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大都带有悲剧色彩,《倾城之恋》也是如此。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在这篇小说中,张爱玲以暗黑又现实的描写手法将爱情、婚姻和人性推向了深渊。

书中的白流苏是旧式大户人家的六小姐,第一次婚姻是媒妁之言下的门当户对,但这场看起来势均力敌的婚姻却让她备受煎熬,婚后丈夫的毒打和欺凌,让她奋而离婚。

离婚后流苏投奔娘家,但资财被势力的兄嫂盘光之后,没有金钱傍身,又惨被娘家人嫌弃,明里暗里赶她走。在看尽世态炎凉之时,范柳原的出现,给了她一次下赌注的机会,为了争取一个妻子的身份,流苏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

两个看透世故的高手在浅水湾饭店斗法,原本白流苏已经认命服输,但范柳原在离开香港那天,日军开始轰炸香港。战争阻碍了范柳原离开的脚步,生死存亡的生活中,两人因一瞬间的真心,结为夫妻。

因为家庭背景的关系,张爱玲很擅长描写那些旧式大家庭中的爱恨情仇。和讲述幸福、美满爱情和婚姻的小说相比,张爱玲的小说就是一个异类。或许是受父母悲剧式婚姻的影响,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婚姻都是悲凉的,不过是旧式女子谋生的一种现实手段,而“谋爱为谋生”不过是女性对男性金钱上的一种依附。这种悲凉的婚恋观也是张爱玲小说众多悲剧的底色。

在《倾城之恋》的开头,张爱玲写道:

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白公馆外面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而白公馆里面却依旧守旧,他们守着老旧的婚恋观以及骨子里的腐败,薄凉与冷漠。

白流苏离婚七八年后,突然有人带信说她前夫死了,因为这些年白流苏的钱财都被兄嫂瓜分光了,兄嫂嫌她住在家里碍眼。借着这件事想把她扫地出门,让白流苏回去给前夫守寡。

一家人忙着把白流苏向外推,四奶奶明着说她不知廉耻,是天生的扫把星,就连白母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跟着我,总不是长久之计。倒是回去是正经。”

家人的冷嘲热讽、不近人情在白流苏的心口插入了一把刀,白流苏明白家是住不下去了。来送信的徐太太看着众叛亲离的流苏可怜,正好借着给七小姐宝络说亲的空档,也帮流苏物色了一个人家。

和宝络相亲的人是富家公子范柳原,吃喝嫖赌样样精,唯独无意婚姻。但因为有钱却被白公馆的众人看重,就连四奶奶也想着让自己的女儿入了范柳原的眼,不断挑唆众人。

但对于流苏的再嫁,白公馆里却把它当做一个笑话,只要能把流苏扫地出门,什么人都行,哪怕是给五个孩子当后妈。

一样都是女儿,一个是热火朝天,白老太太将全家的金珠细软都搜刮出来,打扮宝络,务必将她装扮得富贵逼人;一个是冷冷清清。

在这场家庭闹剧中,白流苏明白,势力才是这个社会的常态,骨肉亲情不过是金钱的垫脚石。

这边白公馆的人觉得在白流苏身上榨不出油水,纷纷落井下石,可是没想到一场相亲宴,范柳原没看上宝络,反而看上了流苏。这让众人对流苏存了三分顾忌,也不敢再当面指着鼻子骂了,反而亲切地叫着“六小姐”。

可是等到流苏从香港回到上海后,这种好脸色又不见了,因为流苏白陪了范柳原,没有弄到钱,丢了白家的脸面。流苏在白家处境更尴尬了。

等到范柳原从香港传来电报,白老太太一句:“既然是叫你去,你就去罢!”让白流苏彻底心寒,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去香港不过是给范柳原当情妇而已。白家人宁愿流苏给人当情妇,也不愿收留她。

流苏被因钱产生的家庭压力逼入了无底地狱。曾经以为走投无路时,亲人会是自己最后的救命稻草,没想到,蜕变的亲情只剩下无情。

在香港的浅水湾饭店,范柳原、白流苏两个看透人情冷暖的高手不断斗法,范柳原求真心的爱,却不愿娶,而白流苏求一个妻子的身份。

在第一次的香港之旅中,白流苏谨慎地保持着身体上的距离,因为失身意味着是失去妻子的身份的一大筹码,但范柳原是个情场高手,他了解白流苏在白公馆的遭遇,为了让白流苏就范,他对白流苏做出很多亲密的举动让旁人误会,却丝毫不提娶白流苏的话,不愿败下阵的白流苏为了得到更好的议和条件回到了上海。

可是白公馆里众人的态度,让她在与范柳原的斗法中彻底输了。在第二次回到香港后,白流苏默认了范柳原情妇的身份。白流苏本以为自己的一生就只能这样了,没想到香港的沦落成全了白流苏对“妻子”这个身份的执着。

在炮火冲天的生活中,两人一瞬间的真心,够他们在一起和谐个十年、八年,他们结婚了。

这本是个圆满的结局,却带有说不尽的苍凉。

在满城的炮火中,白流苏说:“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在与范柳原的情爱纠葛中,白流苏自始至终所求的不过是经济上的安全。

她的爱情、婚姻都纯粹是谋生手段,为了谋生而谋爱,婚姻不过是一场交易,这构成了张爱玲笔下大多数女性苍凉的人生,可是却让人不忍苛责。

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存下去,但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金钱为保障的。

就像李子勋说的:“婚姻是什么?除了爱情之外,婚姻还是生存状态,是生活质量,是柴米油盐。很显然,爱情不是全部,无法满足人们全部的生活要求,也无法代替金钱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倾城之恋的心得体会篇2

许久之前,就看过《倾城之恋》了。也许,是把张爱玲的作品悉数看尽了的。只是,看了就忘的毛病,让我对它们并不存多大的印象了,只差把书名都给忘了。

这次,却又陷落进去了。这次,起源却不是《倾城之恋》这部文学作品本身,而是因了一部由它改编的电视剧。多少有些曲折的意味,兜兜转转却仍又绕回原处。

寂静的夜,看着他们演绎幻想。白流苏身着浅粉色的长袍睡衣,抚着颈颊幽幽守候。一场又一场的空,满满地溢出来。缓慢极致的节奏,悠扬舒缓的配乐, 没有胡琴咿咿呀呀的隔世苍凉,却多了情愫的暗自流动。她静静往那一坐,戏全在那些个仓惶湿热的呼吸、极力抑制的渴望、自持之下的缓慢步调、欲诉却似哑了般 的咽语半喉、猝然回醒的猩红脸颊与难以掩饰的失望之中。隔壁,范柳原一身白袍睡衣,枯坐电话旁侧。月色泛华,夜却如此漫长。一道墙壁,平白制造出几多的忧 愁,折磨了一双精打细算情感的男女。最后一夜,白流苏终就崩塌了无望守候,破灭了空寂幻想。电话线拔出,她径自切断几夜的守望,空泠泠地落荒而逃。范柳原 却终于拿起身侧的电话,对着没有应答的话筒,低低徐徐地告诉她,我想到你的房间,看看月亮。无法到达的声音充斥在流苏耳畔,她听到了,也听不到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太适合的说法,却有那么一丝意味在其中,似乎有别于原著描摹的那几分市侩,多了一番真实的渴望与按捺。老派人的矜持稳重与过来人的直截了当,两者矛盾交杂,对情感的盘计却迫得他们原地踏步,谁也没能戳破那层薄薄的窗纸。

倾城之恋的心得体会篇3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开篇介绍范柳原的身世的时候,最后一句写得相当毒辣,说他年纪轻轻受了挫折,就往放浪的一条路上走,嫖赌吃着,样样都来,独独无意于家庭幸福。这话如同红楼梦里面的判词,我心想张爱玲定会按照着这种浪子模式去写范柳原。果真,一语成谶。范君作为英国归侨,自然是太太小姐们眼中的标准夫婿了,他身边莺莺燕燕环绕不绝,勾心斗角,各显神通,大大热闹过一番。尽管美女如云,环肥燕瘦范柳原依旧是潇洒走一回。直到他遇到一个具有中国式娇羞如玉,低眉温柔的白流苏。

范柳原遇到白流苏,一开始就知道她不堪的境遇,离过婚又死了前夫,在娘家无处容身走投无路下必须得找一个像他这样的钻石王老五绑一张长期饭票。尽管他知道她心里精刮的算盘,却从她的蹰踟和无奈中看到了自已无所适从的孤寂。所以,范柳原说:“你……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范柳原的身世相当畸零,我想这一刻他是看到了她的心吧,像猛然间看到自己一样,在厚厚的镜子面前,有同样的锐利面具,脆弱的矛盾的挣扎的无解的心,那是他自己,他知道那是他自己。

白流苏是这样看待范柳原的,与她单独在一起时这样稳重,偏偏人前放肆,人后又是正人君子模样,这般心思,连她也摸不透。其实不是白流苏摸不透,

而是她低估了范柳原爱一个人的程度,与我们所有人一样被张爱玲的判词给蒙了眼。范柳原更渴望白流苏在精神层面同他站在一个高度上,而不仅仅是为了经济上的安全或者肉体上的满足。所以他向她说道:“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他嘴里这么说着,心里早已绝望了,然而他还是固执地,哀恳似的说着:“我要你懂得我!”

从这里开始,我不管张爱玲的笔锋有多荒凉,言词多冷清;不管白流苏是为了经济安全才接近范柳原,还是柳原喜欢白流苏只是为了精神慰籍;不管有多少的勾心斗角精明算计,无论怎样的逢场作戏装模作样,在爱情的世界无非是你退我进,谁先动心谁先死罢了。至少那一刻,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我相信了范柳原内心的颤抖,相信他在电话里说“我爱你”的真诚,相信他说:“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的笃定。

倾城之恋的心得体会篇4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反复吟咏的一句话,它不仅仅表达了张爱玲最高的感情理想,也是所有女生对感情的最高憧憬。

是啊,无论什么样的女生,最后都是期望结婚的。正因只有婚姻能代表这个男生是真的爱自己,它是男生对一个女生最高的承诺。

电影让人感动的地方也正是在那里。范柳原终究是娶了白流苏啊!不管他一开始有几分真心,不管这中间他用了多少玩女生的惯常伎俩,不管他们来来回回持续了多久的"拉锯战",试探了多少对方的真情假意。

但最终他是娶了她呀,是当着外人对她说了句:不,她不是白女士,她是范太太。

就为了这句活,流苏泪如雨下,正因她已经等得太久太久了。"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正因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颠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

我坚信是战争成全了流苏,成全了范柳原的真心,经历过生死的人会不一样,是生死将范柳原从一个风流公子变成了一个能安下心来居家过日子的男生

如果我是流苏,不知道我会不会要感谢这场战争,或许会吧。

这样说好像很不人道,但在那流离失所的乱世里,我会只想和所爱的人做一对平凡的夫妻。

记得以前看《天若有情》里王琪和方以安讨论位置问题。方以安说:一个人的位置就应是在对方心里。王琪听了,笑笑说:那是正因你还年轻,一个人只有在他家里有了位置,才说明在他心里有了位置。娶了白流苏的范柳原才是让人感动的范柳原,否则也只但是是和所有的男欢女爱一样玩了一场暧昧的游戏,纵然使人倾心,却不会让人感动。

不管是什么成全了他们的感情,最终他们是走到了一齐。不想去感叹战争的残酷,不想去感叹女生的悲哀,只想为他们说一句:真好。"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真好。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杯具的结尾。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倾城之恋的心得体会篇5

1943年9月,张爱玲在《杂志》上发布了小说《倾城之恋》,受到普遍读者的欢迎,之后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话剧、电视剧。小说讲述了上海女人白流苏,离婚后回到家里生活,哥哥嫂子把她的财产用尽后,将她当成了累赘,在这个家里白流苏受尽了白眼和嘲讽,因此,她也懂得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为了自己今后的生活,她决定赌一把,不顾旁人的眼光议论,夺走了妹妹宝络的相亲对象,富家公子范柳原。

白流苏的美丽让范柳原心动,他想得到她但不想娶她,而白流苏不爱范柳原,只是看中他的条件想跟他结婚,两位精明自私的男女,各有目的,相互算计,两趟香港之行,让白流苏认输成为范柳原情妇,就在白流苏已经认命之时,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的愿望,在生死之际,二人放下全部的伪装,拿出一点真心相互扶持陪伴,这场战争让白流苏成为范柳原名正言顺的妻子,小说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小说中少有的大团圆结局,即便如此,也没有逃得了她文笔犀利的嘲讽,看似圆满的结局掩藏着爱情与婚姻的悲剧。

首先,白流苏已经被逼到绝境了。

出生在败落的大户家庭中的白流苏,父亲和两位哥哥早已经把家产败光,前夫家虽然有钱有地位,但人品不堪,白流苏被前夫打得不像样子,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她主动选择离婚,这在当时是很少有的情况,也说明了白流苏的果断和勇敢。

离婚后的白流苏回到了娘家白公馆,一过就是七八年,当初离婚时分到的一点财产早已被两个哥哥用光,此时没有价值的白流苏,被家人看作是个累赘,前夫暴毙离世,哥哥嫂子还撺掇她回去给前夫奔丧,好去分点家产,这样可笑地建议自然被白流苏否决,哥哥嫂子干脆撕破脸皮,骂她是个“扫把星”,一身晦气,前夫败家暴毙,娘家日渐败落,用了她的钱炒股炒黄炒亏了,都怪在她的身上,白流苏向母亲哭诉为自己做主,母亲白老夫人对她境况遭遇表示沉默,也赞同两个哥哥的建议,对于女儿白流苏的委屈哭泣她当作没看到。

“先两年,东拼西凑的,卖一次田,还够两年吃的。现在可不行了。我年纪大了,说声走,一撒手就走了,可顾不得你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跟着我,总不是长久之计。倒是回去是正经。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

六亲不认,四面楚歌,已经被逼到绝境的白流苏,只能依靠自己。

她没有念过几年的书,粗活累活也做不了,好歹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有身份的人,出去工作又要沦为旁人的谈资,对于她这样的女人而言,结婚是最体面的出路。

不结婚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对于白流苏而言,跟范柳原恋爱的目的就是结婚,结婚的目的就是一张长期饭票。

爱情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也没有资格谈爱情,即使是血肉亲人都不可靠,何况是爱情,只有一纸婚书,物质得到保障才最实际。

而且留给她的选择已经不多了,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年近三十,介绍人徐太太帮她物色的男人,是个老婆刚走的公务员,给五个孩子当后妈,家人也好,介绍人也好,只当她是个笑话,有个人愿意要就不错了。而七妹宝络则张罗得热热闹闹,家里人都忙得鸡飞狗跳,白老太太拿出压箱底的金银细软,将宝络打扮得花团锦簇,一个家里的两个女儿,差别就是这么大,这么现实,结婚嫁人不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一场利益交换。

白流苏已经彻底看清楚了,只能靠自己。

范柳原是她最好的选择,留洋归来,父母已故,有钱有产业,只是因为是私生子,母亲是个交际花,不被家族人认可,自幼沦落在英国吃过一些苦,性格有些孤傲,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可他条件好,一回国就有人介绍各式各样的女孩,根本不愁结婚娶妻的事情。

这样的金龟婿自然轮不到白流苏了,是给她七妹宝络介绍的,原本跟过去当陪衬的白流苏,抓住了机会,因为会跳舞而获得范柳原青睐,“阴差阳错”抢了七妹宝络的金龟婿。

最讽刺的是,原本四嫂原本还想截宝络的胡,推销自己的两个女儿,结果白流苏抢了便宜,回家后就对她冷嘲热讽,这些话白流苏都听得到,也知道自己今后的日子会更加难过,但是她不在乎,只要有结果,达到目的就行了。

所以,她爱不爱范柳原,不重要,范柳原爱不爱她,她也不在乎。

只要范柳原会跟她结婚给她保障,早日离开白公馆这个狼窝就行了。

在她看来,恋爱最好的结果就是婚姻。

范柳原喜欢她,至少喜欢她的美丽,徐太太邀请白流苏去香港,帮忙路上照顾孩子,白流苏自然明白,这是范柳原的意思,香港之行,只有两个结果,要么为自己挣个前程,扬眉吐气,要么彻底名声扫地,连给人当后妈的资格都没有了。

可如果不去,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白流苏从没来有上过牌桌,却下定决心,拿自己的前途下注,踏上了香港之行。

范柳原是个情场高手,挑逗、调情,信手拈来,电影院、咖啡馆、赌场,他带她在香港四处玩乐,却以礼相待,保持绅士风度,两人天天出双入对,旁人都以为他们是对夫妻,范柳原也不否认,这就是这个男人阴险之处,让白流苏担了虚名,却又无计可施有苦不能说。他确实喜欢白流苏,喜欢她低头时的美丽,也渴望得到她,但又不愿意承担责任被婚姻束缚,所以他愿意费些心思跟她谈恋爱,让她心甘情愿到自己怀里。

他知道她不爱他,只是看中了自己的条件,她也知道他嘴里好听动人的情话,没一句真话。

两个人互相僵持,如同武林高手对决,那就经典的名言就是从这里而来:

“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对于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许你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白流苏知道自己要输了,留下来只能当他的情妇,但她不像输得一败涂地,主动离开了香港,她知道回去之后,又要承受无尽的嘲讽辱骂,但她还是要再赌一次,即使在家里受多少委屈也要忍住,幸好,这次她赢了,范柳原的一封电报,请她回香港相聚,虽然没有给她身份,至少坐实了二人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家了。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那就是个名门淑女为了生活最终沦为情场浪子情妇的故事,一对俗世男女,各取所需,但张爱玲没有在此停下来,香港的沦陷,让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传奇,战火纷飞之际,范柳原没有舍弃白流苏独自逃亡,两人相互依偎,同甘共苦,看着残败的香港,金钱、地位、在生命面前,都没有那么重要了,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情况下,能够互相陪伴才是最实际的,各取所需也好,真心实意也好,都无所谓了,过日子差不多就行了。

倾城之恋,不是因为故事动人所以倾城,而是因为一座城市的倾倒,成全了他们俩的婚姻,这改变了白流苏的命运。只是白流苏成为范太太后,范柳原再也没有跟她说过俏皮话了,他把这些话说给其他女人听,白流苏不仅不生气,反而很庆幸,这样说明自己是他名正言顺的妻子了。

到最后两人都没有改变,圆满结局的背后是相互的算计和妥协,幸福婚姻下掩藏着现实与悲凉,但也无可奈何,旧时代的女子,最好的出路就是结婚,最大的成就也是婚姻,连温饱都指望不上了,还有什么资格谈爱情,女人只能依附在男人身上,被男人决定命运,白流苏只是这无数女人中的一位幸运者。

张爱玲永远都是这样犀利,将男女关系,婚姻关系,透析得如此彻底,悲凉之下的苍白,仿佛一切都只能如此,只该如此。

张爱玲是那个时代的女人,但她没有走上大部分女性的道路,而是成为一位女作家,靠写文章赚钱养活自己,她冷眼旁观着身边人发生的事情,她目睹了香港的沦陷,自己辉煌显赫大家族日渐衰落,被父亲殴打,被母亲嫌弃,新旧的交替碰撞,这些经历造就了她的不幸,也成就了她文字中独一无二的悲凉与犀利。

旧时代的封建观念,男性负责生活物质需要,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属品,依附在男性身上生存,为男性生育子女,传宗接代,照料家庭,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女性,出路大抵如此。

近几年,很多单身男女都不愿意结婚,不是人变了,而是时代和观念变化了。

随着时代发展,男女平等,不是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到教育和资源上。

女性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能够靠自己的能力满足物质需求,原本属于男性的主导权,逐渐淡化,女性已经开始觉醒,不需要靠婚姻来生存,依附在男人身上获得物质需求,同时,婚姻法也让女性明白,婚姻不仅不能改善生活质量,反而会降低质量,限制个人自由,生育导致身体受损,工作能力停滞不带,经济下降,那些“丧偶式婚姻”、“扶贫式婚姻”的新闻层出不穷,女性不仅不愿意结婚,甚至恐惧婚姻。

而一部分男性一边拿车子房子等物质条件作为优势,一边又嘲讽辱骂女性拜金物质,对于他们而言,结婚只是为了组建家庭,女性负责为其生育后代,养育孩子照顾家庭,同时也要能赚钱养家,减轻经济负担,结婚跟爱情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

女性拿生育作为资本,男性把房子作为筹码,婚姻不过是一次等价交易。更多的男女自己也不明白婚姻的含义,就顺其自然的结婚,或者是因为各种缘故被结婚。

我们期待着爱情,希望因为爱情而选择婚姻,能够彼此理解,相互包容,共同进退,这是婚姻最好的状态,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只是这样的情况太少了,如今生活压力大,大家都很累,根本没有太多精力去维持婚姻生活,承担子女的养育责任,与其冒险尝试,不如一个人自由自在,反正大家都有饭吃,不用为了生活而且结婚。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与范柳原,一对现实理性自私的男女,到了大难临头时,没有各自飞,而是相互依偎,成就了一段倾城之恋,他们俩对彼此都有一点真心,一点真心就足够了,对于大部分人的婚姻而言,真心不能太多,也不能没有,一点刚刚好,张爱玲的小说,写的明明是过去的事情,但拿到今天来看也不过时,永远都那么透彻!

倾城之恋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汽车实训的心得体会参考5篇

汽车实训的心得体会5篇

档案管理的心得体会5篇

幼儿教育管理的心得体会5篇

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心得体会5篇

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心得体会推荐5篇

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心得体会5篇

游乐场的心得体会5篇

关于双减的心得体会优质5篇

倾城之恋的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