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幼儿心得体会5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体会虽然是总结性的文章,所以我们写之前也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的,想要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我们就要重视每次写心得体会的机会,以下是一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观察幼儿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观察幼儿心得体会5篇

观察幼儿心得体会篇1

?绘本舞台剧快乐大巴,快乐出发》是一篇幼儿园观察记录,为了孩子在舞台上的那一刻,老师们付出了太多的辛劳与汗水。

清晨,孩子早早就起床了,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怎么了?还没等我问其中的缘由,孩子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今天不上课”我想:不上课也不至于这么开心吧?“下午2点,我们表演节目!”原来如此,怪不得孩子这么兴奋呢,起来的这么早。整个一上午孩子都在兴奋与期盼中度过。

中午,孩子的午饭吃得特别快。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吃饭慢慢吞吞,边吃边玩。吃完饭,孩子急切地让妈妈帮他化妆,妈妈简单地为孩子化了妆。化完妆之后,孩子就匆匆奔向幼儿园。来到幼儿园,老师们早已在教室里,正忙着给孩子们化妆。为了让孩子在舞台上更有表现力,老师还重新帮孩子化了妆。化妆后的孩子显得更加兴奋与得意,不时地说“看我,帅不帅!”。

2点左右,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陆续来到宣城中学体艺馆,家长们坐在指定的区域,此时离正式演出还有半个小时。老师们见缝插针,利用这段空闲时间,让孩子们来到舞台上再次熟悉一下环境,耐心而又细致地给孩子们讲述演出时的注意事项,帮孩子们找一找、定一定他们在舞台上的位置。

2点30时,开元分园和思佳分园庆“六一”经典绘本舞台剧专场演出正式开始。本次演出的主题是经典绘本舞台剧,这是绘本与舞台剧的完美交融。节目精彩纷呈,台下的家长掌声雷动。可孩子的老师们却无法安心欣赏节目,因为她们的心思与注意力全部放在班级孩子的身上。孩子的节目排在第12个,到了第9个节目的时候,老师提醒家长们做好准备工作:带孩子解小便,准备好服装道具,换好舞鞋。准备工作完毕后,老师带领学生走下看台,准备入场。我们家长们也纷纷做好拍摄准备,等待孩子们表演的那一刻。

音乐响起,快乐大巴驶来。司机——小狮子开着大巴来到舞台中间,“谁想和我一起去旅游?”“我想去,我想去……”“这么多人啊!那你们比一比,谁表演的节目最精彩,谁先来?”“我先来,我先来……”接着出场的是8只长颈鹿,左右各一列,缓缓走向舞台中央,翩翩起舞。长颈鹿们的表演很精彩,小狮子司机允许他们搭车,并同时提醒他们:“可是坐车时,不能把你们长长的脖子伸到窗外。”“我来了……”接下来登场的是一群活泼的小刺猬,18只小刺猬一字排开,一个接一个,他们来到舞台中央围成一个圆。这群功夫刺猬在舞台大展拳脚,功夫非凡。小狮子司机啧啧称赞,同时告诫他们:“坐车时,可不能打打闹闹呀。”“狮子爷爷,我们也来了……”8只可爱的小兔子匆匆赶来,她们身着漂亮的服装,跳着欢快的舞蹈。她们的表演引来了台下家长们的阵阵掌声,狮子爷爷不忘提醒他们:“在车上,可不能蹦蹦跳跳呀”。所有“小动物们”的表演得都很精彩,“大家一起去旅行吧,我们出发吧。”大家在狮子爷爷的带领下一起跳起幸福的舞蹈,快乐出发。表演圆满成功,孩子们得到了家长们如潮般的掌声。在孩子们表演的过程中,三位老师在舞台前面各有分工,各司其职。程老师手持相机为孩子照相,马老师和沈老师引导孩子走位,提示孩子们动作。

孩子表演结束后,老师把孩子带上看台交给父母。此时,三位老师才稍微闲了下来,有时间看看演出。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精彩的演出很快结束了。家长们带着孩子纷纷离场,我家的宝宝还有些恋恋不舍,他再一次来到舞台上和小朋友们嬉戏。伴随人群的渐渐离去,喧嚣热闹的体艺馆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二幼的老师们在清理场地。走出体艺馆,外面飘着如丝细雨,孩子的脸上依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场完美的演出结束了,为了孩子在舞台上的那一刻,老师们付出了太多的辛劳与汗水。

观察幼儿心得体会篇2

实录:

语言的发展是反复练习,不断校正,逐步规范的过程。故事表演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大量的规范的口语练习的机会。如故事《小兔乖乖》,幼儿表演时我用温柔的语调介绍“兔妈妈”的三个孩子,用紧张的声调描绘大灰狼的出现,用甜美的声音引出兔妈妈敲门。幼儿模仿表演小兔、兔妈妈、大灰狼的对话惟妙惟肖,特别是小兔拒绝大灰狼,不给他开门时,孩子们一齐和小兔唱儿歌:“不开,不开……”,而赶走大灰狼后,幼儿用甜甜的声音和兔妈妈一起唱起了儿歌:“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表演故事的幼儿练习角色对话,其他幼儿则可以跟着老师一道附诵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学习使用不同的语气去表现角色语言,用语言的感情色彩表现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和故事角色。小班幼儿的特点是喜欢不厌其烦地听同一个故事,变换幼儿担任角色,表演故事,其他幼儿听故事,跟着教师附诵故事,幼儿兴趣不减。这样幼儿就有了大量地练习规范语言的机会。

分析:

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而故事表演既有语言的模仿,也有角色动作的模仿。孩子们在表演,也是在游戏,会不知不觉进入游戏情境,体验角色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喜怒哀乐。由于故事有很强的表现力,幼儿进入角色后,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表演中表现角色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表现在幼儿对角色的模仿中获得近乎真实的感受:小兔在妈妈身边快乐地絮语,小兔对大灰狼的恐惧;(《小兔乖乖》)恶狠狠的大灰狼,勇敢的大羊(《三只羊》)等等。就是教师的情境描绘也可以调动幼儿的情绪,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激发了幼儿对故事表演的热情,使小班幼儿的规范化语言练习得以经常进行。语言教学、故事表演、游戏活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有机结合,幼儿根据作品内容去操作、表现。帮助幼儿用动作来理解新词,还可在表演中尝试运用新词,以达到掌握新词的目的。如:“笃笃笃、嘭嘭嘭、夹、着急、狠狠地”。使幼儿比较容易地理解复杂的情绪,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世界,对他们以后语言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反思:

3至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强烈,表现欲很强。他们学习回答人们的问题,学习用语言向别人提出请求,学习叙述事件,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正因为如此,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故事表演对小班幼儿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小班幼儿好模仿,容易进入游戏角色的特点,是故事表演能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前提。而故事表演正是适合小班幼儿特点的对小班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活动的好形式,经常地、成功地在小班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中使用这一形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如:丰富词汇、叙述事件、认识社会及对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观察幼儿心得体会篇3

在幼儿园里,幼儿的各种行为都会频繁出现,他们的所想、所思、所悟、所做都会给我们老师带来迷芒、疑惑、喜悦、温暖……一旦老师解决其中一个幼儿的问题,我们马上会松一口气或茅塞顿开,接着会出现其他幼儿遇到的问题。

今年寒假我阅读了一本《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这本书为我们幼儿教师提出边观察边记录为我们职业成长打好基础,而不是有的幼儿出现问题,我们凭直觉去判断,或者其他老师支招,不一定适合你。

观察与记录幼儿行为为我们老师的“行动”和“反思”作好铺垫。

从实用角度来讲,做记录这项工作没有固定的规则,作为班级教师,必须抓住幼儿记录的时机,要保证有足够近的距离去聆听,但是不要太近,不要影响幼儿游戏的进行。要注意保护幼儿的隐私,通常使用化名,特别对于大班的幼儿要谨慎,他们感觉到被监视后就不再继续他们的游戏。游戏老师要把握介入时机,避免产生过多干预或放羊现象,要有效介入,顺应和支持幼儿游戏时的自主行为。游戏评价让幼儿充分参与,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个别幼儿脾气古怪、情绪波动较大并常常爱哭的幼儿,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当幼儿发脾气,老师搞清楚大哭的原因再进行开导千万不要当幼儿一发脾气,就去哄他,这样会让他产生只要发脾气就能得到满足的想法,更加容易发脾气。老师一定要耐心等待他发完脾气、闹完情绪,再去了解具体原因,千万不能放任幼儿发脾气而不管他。对个别幼儿语言上出现错误,应及时纠正并激励他们说完整句。幼儿的情绪发展与家庭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与家长保持经常交流,了解孩子家里的生活以便更好的教育。追踪记录一定要定点、定时记录,不能追踪一半而半途而废,有时也可以暂停一段时间继续追踪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重视对孩子操作过程的观察,在观察孩子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数学区随意拿了几样东西,没怎么玩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也可以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看看孩子想要什么,孩子也是有思考、有评价的行动者。老师也可以“明知故问”,你想怎么玩?把解决问题变成思维的方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老师面对游戏案例撰写时,对于如何观、如何记无从入手。我们老师要学会耐心观察上课、游戏、户外……等一日生活,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捕捉到孩子的一个点可以作记录,也可以拍照,有的可以连续记录,老师每天记一记,如果忘了也可以翻看当时拍的照片或视频帮你回忆。记录时也可以随时翻看我们的指南作对比,指南是我们幼儿教师的拐杖,在指南的引领下,我们的专业成长才会更快。

幼儿行为观察和记录最终目的是孩子学习、游戏的兴趣性,我们教师要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创新,把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幼儿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随时随地捕捉孩子的亮点,找到共性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观察幼儿心得体会篇4

在幼教岗位上已经工作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现在在进行二期课改,这对我们新教师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们不仅要对一期课改有一定的了解,还要赶上二期课改的步伐,不断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对此,我有一点小小的感受。

其实在幼儿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可能性最大的。人们都说幼儿教师是多才多艺的,确实艺术能升华人的精神,改变人的行为,特别是他对右脑功能地提升与开发,使人获得了创造的思路与灵气。所以幼儿教师在师范中接受的艺术教育、艺术熏陶对实际工作有着解冻思维僵化、拓展思维方式、激发创造灵感的作用。而且幼儿园是离高考指挥棒最远的地方,这就不会产生应试教学。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又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使教师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季节、主题、幼儿的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活动。

二期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生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教师应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观察。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捕捉着孩子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倾听、观察孩子还体现在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即孩子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我想:正是由于教师的留心观察、倾听才发现了来自幼儿的活动主题,当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幼儿的潜能得到了真正的发挥。

2、教师要成为幼儿的促进者,支持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使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如有一次我带领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自由的玩耍,我发现许多幼儿都在做“踩影子”的游戏,他们对影子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充分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幼儿去找影子,找找自己身边各种不同的影子,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发现:有的影子在前面,有的影子在后面,有的在左面,有的在右面,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当幼儿回答各种不同的答案后,小朋友们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并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呀,怎么会这样呢?”,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为了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我又提出了疑问:“是不是一天中,我们的影子总是这样不变的呢?”,这激起了孩子进一步探索影子的兴趣。

3、教师应成为合作者。我觉得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应该善于把自我完善和集体和谐统一起来。在这个集体中,到处有你可学习和帮助的人,应树立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相互学习和合作是为了共同提高。我能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学习和培训,要求教师关注课改信息,教育杂志上的、网络里的,把平时有关看到的、想到的、读到的等等文章,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在读书笔记中进行摘记和撰写体会,这不仅是一种学习的积累,更是个人素养的一种提高。二期课改的学习与实践之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大家都是一个共同体,一起想办法,解决实际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新课程在改变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教师将焕发出新的生命。作为新教师的我必须不断的进行专业的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能够获得理论与实践的高层整合,突破普遍存在的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积极地与团体进行合作与协商,为自身教师角色的适应和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的能动性,满腔热情地自主提升专业化的水平。为自己创造辉煌的舞台,走向成功。

观察幼儿心得体会篇5

同情心作为幼儿良好社会性、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同情心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专门教育活动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县口: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从发展幼儿的同情认知,激发幼儿的同情体验,促使其产生同情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和一些平常小事随机地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教育,强化幼儿的同情行为,从而使幼儿一时的、个人的、短暂的同情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化的品质。

一次,一个幼儿摔倒了,30多名幼儿中,只有两名幼儿能主动询间同伴疼不疼,并给他揉伤,其他幼儿或不知所措,或无动于衷,或在一旁嬉笑。有的幼儿不仅不扶,甚至还说:"谁叫他不小心!"也有的说:"让他自己起来川

有一次吃饺子时,娇娇小朋友说:"饺子太烫,没法吃!"旁边的幼儿紧接着说了一句:“烫死你!”

小朋友在一起玩,张怡听小朋友不知为什么哭了,当时只有两名幼儿走过去间她怎么了,其余幼儿都视而不见。

这一件件真实的"小事"说明:幼儿的同情心相当缺乏,因而导致了幼儿同情行为的严重缺乏。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万面的,有的是因为家庭教育中片面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勇敢精神,而忽视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有的则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懂得别人也需要自己的关心,帮助。

针对以上情况,在教育中就把同情认知、同情体验及同情行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一、同情认知的培养

具有同情认知是产生同情情感和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什么情况会让别人难过,别人什么时候需要自己的帮助。比如:有的小朋友生病了,很难受,他希望别的小朋友能关心他,有朋友摔倒了,别的小朋友不应该站在旁边看,而应该把他扶起来,并帮助他拍拍身上的土,间问他疼不疼。我们还随时引导幼儿关注困难者,帮助他人,如看到有的小朋友玩玩具时,就应该邀请他一起玩,对于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小朋友不能嘲笑他。说他"笨,而应该耐心友好地去帮助他。

二、同情体验的培养

同情情感是同情行为的内在动机,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唤起幼儿内在的情感体验。首先,我们以身作则,对需要关心的幼儿予以安慰""和关怀,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吴安倪的父母有时在外工作,孩子的情绪不是很稳,爱哭,我们就常常亲切地安慰她,搂搂她,亲亲她,告诉她老师很喜欢她,这样一来不仅使吴安倪的情绪有所好转,也使别的幼儿受到感染。其次,我们还设计了"他摔到了"。他为什么哭?""我来帮助你"等活动,运用角色转换、移情等方法引导幼儿体验当自己处于他人的情况时的情感、愿望。例如:如果你生病了,你希望别人怎么做;如果你摔倒了,你希望别的小朋友怎样对你;如果你不会做游戏或做不好,你希望别的小朋友不埋你,笑话你,还是帮助你?从而让幼儿更好地体验,理解他人的情感,知道自己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该怎么做。

三、同情行为的培养

同情行为是同情心培养的根本目的,在幼儿获得了同情认知,产生了同情情感后,我们应引导幼儿把同情认知、情感落实在行动上,教给幼儿响应的积极的行为方式。我们发现幼儿的同情行为方式,如: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全班小朋友都去扶他,结果挤成一团,而没有人想到采用其他的安慰万式,看到一个小朋友哭了,好几个小朋友都掏出手帕为她擦眼泪,反而弄得那个小朋友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引导幼儿讨论还可以用什么别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对摔倒的同伴的关心和帮助,于是幼儿想出了为他掸土,搬椅子请他坐下,询问他疼不疼,为他揉腿等等万式。同时我们还创造机会让幼儿实践,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关心,友爱行为,适时强化他们的好行为。

总之同情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意义是很大的,在时间中使幼儿能主动地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观察幼儿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观察蚂蚁的观察作文推荐6篇

观察观察植物的作文参考7篇

观察观察植物的作文优质6篇

观察狗的观察作文精选7篇

观察蚂蚁的观察作文400字6篇

观察狗的观察作文通用8篇

观察狗的观察作文推荐8篇

观察狗的观察作文最新7篇

观察植作文8篇

观察事物作文6篇

观察幼儿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