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挑战都伴随着新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大家较为常见的一种书写文体,一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弟子规心得体会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弟子规心得体会篇1
?弟子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我的体会是:《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幸福,真学真干真受益,谁学谁受益,早学早受益。
20xx年9月,我校正式推行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的活动虽然开展起来了,但是,如何学?真学真干,还是学不干;教师先学,从我做起,还是只叫学生学,自己不沾边等等却是是我校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须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诲;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
在学习期间,来自北京的一位年轻小伙,由于父母不和,导致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使他和父亲之间产生了许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严重伤害父母的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应有孝顺父母之心,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智,对他触动很大,在大会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头表达他对父母的忏悔,场面十分感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个家庭,这也是学传统文化的好处。
人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开学的压力,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根本。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现在《弟子规》一书之中。我校自从推行学习《弟子规》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学真干上还力行不够。比方学校安排每周六全校教职工必须参加《弟子规》学习,我们摸着良心说说我们抱怨过没有!我们是被"必须"限制而被动在学习,我想抱着这种心态学习,肯定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
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必须先做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榜样,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真学真干。愿我们共同努力把海天学校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推向高潮。
学弟子规心得体会篇2
“德行是不可分割的:是则是,非则非,一点都不能含糊。”人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如何做人。而做人要从孝悌来入门——古人深知这样的道理,于是他们传承给我们一些最宝贵的做人经验,而这些都记录在《弟子规》里。《弟子规》这本书出自于孔子的笔下。这本书主要是围绕着“孝心,孝言,孝行”而创作的一本古诗词。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让我先来说说“孝心”吧!孝就是孝敬的意思,心就是我们的爱心,而孝心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有一颗孝敬尊重长辈的心。我们时时刻刻要考虑到父母和长辈地感受,想着要为他们做些什么。愉快而迅速地完成我们需要做得事。
“孝言”是说:我们在对长辈、父母、同学、朋友说话时一定要文明用语,这样的话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认为每天对爸爸妈妈说的四句话是每位同学必须具备的:
1、早上起来对爸爸妈妈说声:“早上好”。
2、到了学校对爸爸妈妈说声:“再见”。
3、回到了家对爸爸妈妈说声:“我回来了”。
4、睡觉前对爸爸妈妈说声:“晚安”。如果你做到了并且对爸爸妈妈说了,这样的话爸爸妈妈就会认为你已经长大了,而且会很开心。希望大家可以说好这四句话,让文明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开始传播吧!除了“孝心,孝言”还有“孝行”;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孝敬老人,爱护比我们年龄小的弟弟妹妹们。
在长辈们累的时候,我们可以为他们捶捶背,或是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弟弟妹妹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帮助他们。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对“孝心,孝言”“孝行”地理解。孝是无所不适的,社会不能没有孝,生活中更不能没有孝。凡事孝为先,没有孝就什么都做不好。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分一秒做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学弟子规心得体会篇3
常言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其实这些章句我们整天都听见,因为每天放学后,广播都会播放《弟子规》的,而忙于吃饭,洗澡的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心思去体会其含义,更别说领略个中做人的道理了。
一天,我到学校图书馆,那本红彤彤的弟子规直奔我的视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只要看上一本书,不把它领会透彻,我不会释手。我坐下认真地浏览,掩卷沉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
“首孝悌”,它是教导我们要听从长辈教诲,孝敬长辈的。而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大多数属于叛逆型的,随波逐流,脾气暴躁,做事情缺乏耐性,常自认为做事情很正确。此刻,我知自己道错了。
“次谨信”——通行社会的绿卡,这个我们每个同学基本做到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它是促进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一个人谨言慎行了,就会懂得尊重别人,与人为善。这样的人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这些我们都深有体会。
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几句。自从上了初中后,我们班同学的眼里只有中考,个个都成了学习的“奴隶”,忽略我们身边的同学和生活,成了“两脚书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而我们因为是同学,碍于情面,不敢给予任何批评,尽管那时无原则地纵容。后来,班主任很机智地唤醒我们无知的心灵,并言传身教,让我们深刻领略到“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精髓。
从那以后,我们同学、朋友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学习也有了飞跃的进步,这总算不费老师的一片苦心了!先学会如何做人,再谈如何学习。
?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
学弟子规心得体会篇4
在学校没让孩子们学习《弟子规》的时候,我自己也没有刻意去了解《弟子规》。看了这本书,学习了《弟子规》觉得对自己孩子帮助很大,感悟很深。《弟子规》的“弟子”是学生,“规”指的是规范,学习好《弟子规》孩子是很优秀的。
?弟子规》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受众,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我的孩子倪子如性格比较乖巧,也很孝顺。有时候自己很喜欢吃的都愿意和我分享,经常用自己做的爱心贺卡,写上温暖的话,表达心中对我的爱,每次都让我感动。“首孝悌”她做得很好。
在自己没接触《弟子规》前,自己比较随性,很多时候想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践行《弟子规》后我会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特别在孩子面前想让孩子学习好的品行,对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我会尽量帮忙!其实做好事是让人非常开心的事,就像徐老师常说的“因为有爱,所以生命有阳光!”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是我从小接受父母的理念,父母常说“你待别人好,别人也会待你好!” 我也常跟孩子说“学会感恩,感恩给你生命的父母。感恩给你知识的老师,感恩批评你的人,感恩给我们帮助的人”孩子似懂非懂。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身子女,自私,比较自我都是孩子的通病。每次我为她做的事情都刻意地对她说“你忘了什么了么”她马上接口说“噢,谢谢妈妈!”不管她是不是感动,但我觉得养成一个习惯是很难得的。
就在上星期少年宫,买水喝自己的长刷不出来,刚好有个不认识的阿姨也在买水,她顺手就递给我一瓶,她执意不肯收我,我很不好意思,女儿走到她身边深一深地鞠躬“谢谢阿姨”阿姨很开心,我也很感动,我觉得女儿长大了,学习《弟子规》知道感恩了!
今后孩子的路很长,学好《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我想孩子的路会更宽!更广!怎能不会不优秀呢!
学弟子规心得体会篇5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学弟子规心得体会篇6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学弟子规心得体会篇7
?弟子规图说》是我们这次上课的主题。《弟子规图说》讲述的内容是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我听着方老师讲的“入则孝”的内容,就情不自禁的想起前几天,我对妈妈的样子。那一天是星期五。晚上,妈妈看到家里没有煎饼了,我正好写完作业。妈妈看到我写完了家庭作业,就叫我去买2块钱的煎饼。
“谭心雨,去帮家里买两块钱的煎饼。”
“我不去,谁爱去谁去反正我不去。”我带着不满的心情说。
“那好,我去买来,你等会儿不要吃我买的煎饼。”妈妈生气的说。
我心想:我又不吃煎饼,我只用喝小米稀饭就饱了。“好啊,可以。”
妈妈听完我的话,就生气地去买煎饼了。现在想一想感到对妈妈那个样子心里就产生了一种愧疚感。我想对亲爱的妈妈说声:“对不起,妈妈。”“入则孝”这一则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如果父母做错了,我们孩子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
方老师讲完,放了《孝心到永远》给我们听。正如歌词里说的“不管长多大,无论走多远,父母养育恩,永远记心间。”是啊,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成人,养育之恩我们永远无以回报的。
接下,方老师用给我们上了“出则悌”这一则。“出则悌”这一则教育我们在生活中要和兄弟友之间处理好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以及外出如何尊敬别人的财物,重视亲情,温言暖语。我静静的听着,让我想起了以前的时候,我和表姐住在一起。那时候,我们的感情非常好。我不喊她表姐而喊她姐。现在,我们不住在一起,每星期天我们都会在一个补习班里上数学课。我们上课的时候,会在一起讨论奥赛里的题目。下课了,我们自己做了自己的事。我感觉我和姐姐的距离越来越遥远……·这让我明白了要和姐姐增加感情,不在让我们的距离越来越遥远。
上了“读圣贤经典,做谦谦少年”这堂课,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并让我感悟了许多。
学弟子规心得体会篇8
光阴荏苒,蓦然回首,来我们公司已度过了十个岁月,也意味着学习传统文化已有十个春秋,回首过往,这是一个学习和改过的心路历程。人生活到老学到老,记得刚开始学习《弟子规》时,充满激情,见人就说《弟子规》好,生活中却体悟不深,在对照经典时,似乎一无是处。多年来在老师的引领下,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在此与大家汇报自己的点滴心得。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适者生存,不学习意味着被淘汰。20xx年6月,当时我们是第一期德艺书法师资班,号称“天下第一班”。班上同仁在各行各业都小有成就,加上各位同仁学习传统文化已经有些年头,自己却是一个门外汉,与大家的差距自然不言而喻,为了不掉队,当然需要倍加努力。
自知基础差,唯一的办法只有加倍用功学习。加入传统文化团队前,休息日早上六点起床已经很早了,在这个学习型的团队里,大家起得都特别早,有五点不到就起床的,甚至有三四点起床的`。对于这种作息,显然是一种挑战,逐渐也适应了这种早起的生活习惯。要想赶上大家的步伐,平时除了早起,还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正常的课程除了要专注学习,还要利用平时零散的时间。中午大家在享用午餐时,自己规定15分钟内用完餐,回到宿舍休息20分钟后继续学习。晚饭、洗漱后,也是如此。就这样充实地学习了三个月,学习进度也开始跟上大家的步伐。
学习四个月后便开始进入工作的状态,当时被派往内蒙古东联艺术学校,承担书法教学及学生生活管理工作。工作以后,自我学习的时间已经很难保证,而学生书法的学习进度在不断地往前进,老师自身的提升没有跟上,将无法带领学生继续往前学习。好在前面四个月早起学习的习惯还一直保持着,可以利用这点零碎的时间,进行自我的提升。当然假期更加不敢松懈,在家埋头苦练。
20xx年6月回到公司,因工作需要,其他同仁相继被派到其他单位开始工作,而自己则有幸留下来边工作边学习,让自己的书法有了进一步的提升。20xx年自从长期书法班开班以来,加上其他工作内容的安排,一天下来,已是筋疲力尽,其间也很少有休息日的安排。长时间的持久战,让自己身心疲惫,不知曾几何时,早上已经起不来了。自我的学习提升,也成了自己心中最纠结的一个难题。
因为学员每天一个进度,而自身却停止不前,这也直接影响到学员的进度。早上6:00以后到晚上休息,这一段时间都不是属于自己的,而自己书法专业的技能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时间从何而来?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先生《劝学》一诗让我找到了一条光明大道,诗的内容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古人可以做到三更眠,五更起,我辈不如古人,更当加倍努力,又何不效法古人呢?
看完颜老先生的诗让自己心潮澎湃,《弟子规》中也讲「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若没有其他特殊原因,坚持每天早起练习书法,而这每天一到两小时的积累,让自己收获颇丰。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首次突破了楷行隶篆四体的挑战,同时楷书还临习颜、柳、欧、褚、瘦金等体,这也让自己接下来的学习更加充满信心和动力。而且早起学习精力充沛,当然写作品的效果较晚上好很多,学习效率也更高。
学弟子规心得体会推荐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