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营活动策划6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小伙伴们在制定活动策划的时候,需要注意思路清晰,在进行所有活动之前人们肯定要编写活动策划,下面是一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科学营活动策划6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学营活动策划6篇

科学营活动策划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用观察、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客观记录事实。

3、知道爱惜纸张,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生家长共同收集废旧的宣纸画、卡纸画、糖纸、牛皮纸、即时贴、面巾纸、电光纸、复印纸、瓦楞纸、报纸等。

2、水盆四只,抹布四块,84消毒液少许,毛笔4支,待装饰的果奶瓶。

3、记录纸,与上述纸对应的纸卡(5×10cm)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用比较的方法给画纸洗澡。

请一个小朋友在集体面前洗宣纸画和卡纸画,其他孩子围观,边看边谈。

1、猜猜――两种纸宝宝洗完澡会变成怎样?

2、洗洗――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在张标将画纸放入水中洗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通过积极的语言和表情诱导孩子七嘴八舌地交谈:潮了、卡纸软了、宣纸一潮就烂了、干净了、吸水了、卡纸搓破了、卡纸也烂了……

3、议议――画纸能不能洗澡?为什么?你发现两种纸在水里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幼儿从吸水快慢、纸张厚薄等角度谈自己的.发现。

小结:刚才我们用比较的方法(给孩子一个学习的线索),发现宣纸薄,烂得快,卡纸厚,烂得慢。张标的想法很好,但画纸一洗就烂,我们平时画画时要爱惜纸,小心一些。

表扬大胆说出发现的孩子。

二、再次探索:给其他纸宝宝洗澡

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纸宝宝,边洗边看边讲。

1、找找――哪些纸可能会烂?哪些纸可能不烂?将手中的纸分一分。

2、试试――分组洗纸,迁移洗手帕的经验,提醒幼儿一张一张地洗,将纸沉入水中,用手搓搓。

3、比比――哪些纸(不)烂?哪些纸烂得快(慢)?哪些纸(不)吸水?

三、呈现经验

1、讲讲――将探索过程中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2、贴贴――根据自己实验中的发现将5×10cm的纸卡按烂和不烂,对应贴在标记卡内相应水漕里,记录探索的真实结果。对牛皮纸、瓦楞纸等烂得慢的,给幼儿等待的时间,允许幼儿稍候记录。

四、拓展经验

1、你知道还有哪些纸?给他们洗澡会怎么样?激发幼儿发明一种能洗又能给小朋友画画写字的纸的愿望。

2、讨论:洗烂了的废纸有什么用?不烂的废纸又有什么用?出示花瓶,引导幼儿观看,烂了的废纸,可以用胶水和颜料,调和成五颜六色的纸浆,涂在果奶瓶上装饰成美丽的花瓶。不烂的废纸可制作剪贴画,制作服装道具。

五、活动延伸:自主选择,分组游戏

1、捣纸浆,装饰花瓶。制作服装道具、剪贴画。

2、继续实验:在园内外收集毛边纸,铜版纸,蜡光纸,纸杯、纸盒等,进行洗纸活动。进而探索用多种方法使纸遇水不烂。

科学营活动策划篇2

目标:初步了解、认识电池,知道要把电池装进玩具里是有方法的。

准备:

1. 各种圆柱体电池

2. 装有5号电池的电动玩具若干

3. 电池宝宝的家的图示

一、感知不同大小的电池。

1. 教师出示电动娃娃。“说一说它为什么会唱歌?猜猜它的肚子里藏着什么?”

2.教师拿出娃娃里的电池,对幼儿的话进行验证。教师把电池宝宝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看一看,电池宝宝是什么形状的?

3. 教师把电池宝宝调个头站在桌子上“为什么它会倒,站不牢?看一看,它的两端一不一样?(没有突突头的一端是电池宝宝的屁股,有突突头的一端是电池宝宝的头)请每位幼儿拿起电池进行验证。

4. 教师出示其他圆柱形的电池宝宝“它们张得一样吗?(有点粗,有点细)

二、给电池宝宝排队

1. 请个别幼儿上来给电池宝宝排排队,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排。

2 教师小结:你们看,这个电池宝宝最粗最大,其他的一比一个细小。这个电池宝宝是最小的,把它排在第一个,其他的一个比一个粗。

三、玩电动玩具,知道装电池是有方法的

1. “现在,请你们来玩电动玩具,我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电动玩具和电池宝宝,请你们自己来装电池,然后玩一玩!”

2. 幼儿自由操作

3.“你们在玩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小朋友的玩具响了,有的却没响,这是怎么回事呀?”(电池装错了)

4. 教师请玩具会响的幼儿说一说他的电池是怎么装的?它的屁股坐在哪里?(弹簧)

5. 教师出示电池宝宝的家的图示“原来电池宝宝的家有弹簧,还有什么?(白白的,像铁一样的东西)

6. “嗯,这是一个帽子”教师边出示电池宝宝住进家的图示边念:电池宝宝是怎样住进家的?是“屁股坐在弹簧上,头儿顶在帽子里

7. 教师演示装电池

8. 请幼儿重新试一试,拿起玩具出去玩一玩

四、延伸:知道还有其他形状的电池

今天,我们认识电池宝宝,也能把电池宝宝正确地装进玩具。你们知道吗?除了有圆柱体的电池宝宝,还有其他形状的电池宝宝,如正方形的,纽扣形的等,回去请你的爸爸妈妈帮你找一找,看看它们是装在什么玩具的吧!

科学营活动策划篇3

目标

1.认识部分红皮或红心的水果。

2.体验共同制作的乐趣。

准备

1.选择红皮或红心的水果(干果),如:红苹果、西瓜、西红柿、火龙果、栗子、山楂等。

2.每桌放一盆已做好的水果沙拉,塑料小勺若干,另有色拉酱、果酱、水果刀(带齿、钝头)、调羹等。

3.幼儿在区角中已学会使用切割工具。

过程

1.尝尝水果沙拉。

――出示水果沙拉,猜猜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品尝水果沙拉。

――品尝后,说说里面有哪些水果。(幼儿说出一种水果,教师就出示这种水果实物)

――这些水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有红色)

――除了水果自己的味儿,还有什么味道? (沙拉酱)

2.做做水果沙拉。

――你知道水果沙拉是怎样做的吗? (让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介绍所提供的材料。

――每组幼儿自己选择材料或工具,自制沙拉。

3.互相品尝水果沙拉。

――幼儿自由品尝水果沙拉。可尝尝本组的,也可尝尝其他组做的。

――说说哪一组做的水果沙拉味道最好。请这一组幼儿介绍是怎样制作的。

建议

1.本活动试图让幼儿在互相交流、协作、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制作沙拉的方法,在与材料、学习伙伴的交互过程中建构制作技能。在制作沙拉这一环节,教师不要刻意将制作方法告诉幼儿,而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实际上学习沙拉的制作方法已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2.制作沙拉的过程中,教师的巡回观察非常重要。

3.活动可根据条件或分组制作或幼儿每人制作一份。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新邻居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新邻居

目标

1.体验手部动作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2.萌发对手影游戏的兴趣。

准备

1.已有做手影游戏的经验。

2.挂图。

3.台灯若干。

4.故事磁带。

过程

1.它们是谁。

――幼儿观察挂图,自由交流。

――根据幼儿的热点话题设疑:你看到了什么?新房子中为什么总会出现黑影?它们到底是谁?

2.谁是新邻居。

――幼儿带着问题,边看挂图,边完整欣赏故事。

――哪些小动物成了新邻居?

――房子里的小兔、小羊、大狼是怎么回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给图形涂色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给图形涂色

目标

1.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2.能通过身体造型进一步了解椭圆形和半圆形。

准备

1.圆形、半圆形、椭圆形贴绒教具各一。

2.直径相等的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纸每人一张,放入每组的小筐内。

3.幼儿活动材料《数图形》,水彩笔。

4.三种形状的硬纸每人一份。

过程

1.认识椭圆形。

――出示圆形和椭圆形贴绒教具,让幼儿找出圆形。

――幼儿在桌上的筐中找出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说说两种形状有什么不同。

――启发幼儿交流经验,谈谈自己的发现。

――启发幼儿用上下对折、左右对折的方法,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知道圆形两条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两条折痕不一样长。

――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椭圆形。如:蹲在地上,上部身体尽量横向拉开,使身体看上去像椭圆形。

――启发幼儿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如有需要,可以找人合作表现。

2.认识半圆形。

――出示半圆形贴绒教具。这是什么形状?

――幼儿在筐中找出半圆形并与圆形比较。

――启发幼儿交流比较中的发现,知道半圆形只有圆形的一半。

――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半圆形。如:身体下蹲,双臂在头顶搭成拱形状,启发幼儿想出其他表现方法来。

3.给图形涂色。

――在幼儿活动材料的画面上找出椭圆形、半圆形、圆形,并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涂画区分。

建议

1.借助身体的运动能使幼儿加深对形状的了解,丰富有关空间和形状的经验。

2.在数学角里提供各种图形让幼儿拼画。

3.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像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的物体。

科学营活动策划篇4

为推进我镇学前教育数学领域活动的质量,发挥我镇学前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的`教研力量,结合20xx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主题活动,开展龙湖镇幼小衔接联动教研。以下是方案具体内容:

一、活动地点:衙口中心幼儿园 二楼 综合室

二、活动时间:20xx年5月13日上午

三、参加对象:龙湖镇幼教、数学名师成长工作室全体成员;龙湖镇幼儿园教研组长各1名

衙幼大班段家长、衙口中心小学教师若干名

四、教研议题:

幼小衔接——幼儿园数学集中活动有效性

五、活动安排

时间内容主持人

8:10~8:30报到高丽卿

8:30~9:00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

吕寒珊

9:00~9:30研究课《学编5以内加法应用题》

(衙幼青年教师—施茵茵)

9:30~10:00研究课《汪汪的生日派对》

(龙湖镇幼教名师成长工作室—施菲菲)

10:10~11:00 对话研讨

11:00~11:30 专家点评尊道附小苏明强教授

六、活动要求

1、活动前:提前熟悉议题,结合各自数学教学经验,带着问题参与观摩、交流。

2、活动中:围绕研讨议题,选取观测点,认真记录、诊断,做好交流准备。

科学营活动策划篇5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教师指导: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5、教师总结: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活动延伸:

1、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3、教师总结: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

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

科学营活动策划篇6

活动目标

1、自制墨迹图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利用辅助物在墨迹上进行拼砌,发展编讲能力。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教师曾示范制作墨迹图,以引起幼儿操作和想像的兴趣。

2、白纸、颜色水、辅助物、铺垫的桌布。

活动过程

1、自制墨迹图,引起幼儿兴趣。

(1)回忆墨迹图制作的方法。

(2)提出制作墨迹图应注意的事项。

(3)幼儿自制墨迹图,教师巡回指导。

2、根据墨迹图上的墨迹进行想像。

(1)启发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墨迹图像什么,并说出想像依据。

(2)转动墨迹图,变换角度看看它还像什么?鼓励幼儿尽量想得和别人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从不同角度看墨迹图,它所表现的内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3、利用辅助物丰富墨迹图后进行编讲。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辅助物在墨迹图拼砌,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并提出讲述要求,如什么时候?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

(2)请幼儿根据丰富后的墨迹图进行编讲。

4、向同伴或老师讲述自己图画中的小故事。

将幼儿制作的墨迹图布置在语言区中,引导幼儿与同伴的墨迹图组合在一起,编出一个更好听的故事。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科学营活动策划6篇相关文章:

军训营演讲稿优秀7篇

军训营演讲稿参考5篇

军训营演讲稿最新8篇

论科学演讲稿6篇

学生科学演讲稿6篇

科学各种各样的伞教案6篇

中班科学各种各样的伞教案6篇

给科学插上翅膀的作文500字推荐6篇

给科学插上翅膀的作文600字6篇

奇妙的科学作文6篇

科学营活动策划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