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教案5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灵活调整的教案,帮助教师应对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变化,教案中的板书设计应当如思维导图,呈现知识间的逻辑关联,一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文艺复兴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文艺复兴教案5篇

文艺复兴教案篇1

知识目标:路德改革背景、原因、史实、历史意义;加尔文思想;认识加尔文教与后来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

难点: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

导课:中世纪神学家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而获罪,这桩原罪遗

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有罪,所以人一生就要受苦,为了救赎自身罪孽,要

不断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

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教皇具有绝对权威。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被称为

异端,要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受到鞭打甚至火刑。路德和加尔文就是那时的神学宗教异

端,最早站出来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即宗教改革开始于德国原因)

材料:⑴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

⑵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行政治统一的障碍。

⑶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有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⑷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问: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概括16c宗教改革的背景?

生回答后,师概括:

1、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2、政治: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对德国的剥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初,德国谚语“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展示图片a、教皇拿着桶去挤一头很壮的奶牛的奶。b教皇任然拿着同样的桶挤比第一头奶牛瘦了的奶牛的奶。c教皇拿着同样的桶挤更瘦的奶牛的奶。d教皇拿着桶,但奶牛已经骨瘦如柴的倒在了地上。)

3、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活跃(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二、宗教改革概况

(一)路德宗教改革

简单介绍路德:夏季,路德在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雨,闪电火球落在他脚前,他念

死期临到,扑到在地,大呼圣安娜就我,我愿意成为一位修士,瞬间雨过天晴,结果他平

安。为了守誓言,进入修道院当修士。潜心修道,当他亲临心目中“神圣的罗马城”后,

看到教皇及教廷大员们的腐败,大失所望。决定改革宗教。

当时德国资本主义一定发展,四分五裂使教皇对德国剥削相当沉重,不利于资本原始

积累,而且极大恶化人民生活,矛盾逐渐集中在教会问题上,像火药桶一样一触即发,那是什么引发了这场改革呢?

1、 直接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

读材料结合课本回答下面问题:

甲:人生来是有罪的,只有尊崇上帝,忠实地履行七种圣礼:洗礼、圣餐、悔罪等,通过苦修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

乙: 只要虔诚地信仰耶稣就可灵魂得救,无须经过烦琐的仪式。这些仪式中,除圣餐外,皆是糟蹋钱财的多余之举,皆可废除。

甲: 上帝是不与油嘴之人直接交往的,只有在我们教士的主持下,才能聆听到上帝的福音;否则,就要受到永世惩罚。

乙: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真诚忏悔,就可直接与上帝心灵沟通,无须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皆为祭司。

问:他们各代表谁的观点?他们观点的分歧点在哪?路德观点哪里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生答:⑴观点:甲是罗马教皇;乙是马丁.路德

⑵分歧:怎样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是听从教会,服从教规,还是相信自己。

罗马教会“因行称义”:教徒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间接对话得救。路德“因信称义”:教徒与上帝直接对话即可得救。(师解释:义人:灵魂得救的人。信:是与生俱来的,深深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行:善功,圣事)

⑶人文精神:“因信称义”把人的灵魂从神职人员转到信徒手中,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圣事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读材料结合课本回答下面问题:

第二十二条 教皇事实上并没有赦免炼狱中灵魂的任何处罚,因为按照教会法的规定,人应在生前接受这些处罚。第二十八条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至于教会代表的功效,仅由神主宰。第三十七条 真诚悔过的,或生或死,就是没有赎罪券,也能分享神和教会的赐福和恩典。第八十六条教皇是当今的富中之富,他的钱比古时最大的富豪克里沙士还多,那他为什么要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而不掏自己的腰包来建造圣彼得教堂呢?

问:⑴路德对教皇的权利是什么态度?否定教皇权威

⑵路德如何认识赎罪券的功效?认为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

2、路德观点:⑴因信称义,主张信仰得救。(核心)

⑵《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功效微不足道

3、路德“因信称义”的意义:⑴否定教皇权威

⑵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4、影响:⑴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⑵新教路德教产生

⑶形成了天主教、东正教、路德教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阅读材料:德国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会,不受教皇管辖,废除教阶制度,以牧师代替神

父,一切仪式从简,礼拜仪式使用德义,神职人员允许结婚,是人人有权读《圣经》、人

人可以通上帝的“廉价教会”。

问: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什么样的要求?

答:⑴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追求平等 ⑵加强资本积累 ⑶昔时如金

过渡: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家先后接受新教。在这场运动中,加尔文的新

教活动富有时代特色他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

阅读课本及下面材料思考加尔文是如何继承发展路德的思想的?

材料:对于每个人如何确知自己是否是选民的问题,在他心底只有一个答案:只要我们知

道上帝已经选定了,那么我们就应该满足了,但不能仅限于此。即不能像路德那样只靠信

仰而得救。下一步就是要走出修道院,将修道院的大门“砰”的关上,大步跨入生活的集

市,把自己的规矩条理渗透到尘世生活之中,并且以不懈努力、艰苦劳作的创业精神和厉

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去积极进取增加财富,践行自己的神圣责任,以完成

上帝的意愿,光大上帝的荣耀!这种把世俗生活神圣化,把赚钱发财看作是人生必须追求

的目的,在资产阶级看来,就是自己实实在在得到了上帝的祝福和庇护,就是成为上帝的

选民标志了。

生回答师总结

加尔文思想:⑴继承:①信仰得救 ②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③否定教皇权威

⑵发展:先定论(核心)①成败贫富上帝先定 ②现世成功即可得救—致富者是选民

假如你是当时一位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你会更倾向路德和加尔文谁的主张,为什么?

答:加尔文,因他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问:加尔文思想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

答: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三、宗教改革实质:在宗教外衣掩饰下,资产阶级反罗马神权和封建思想的思想、运动

问:为什么要“在宗教外衣掩饰下”?

答: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还没有力量直接反罗马神权和封建思想。

四、意义:1、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

问:从刚才讲的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中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来归纳一下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答: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小结:天主教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下西欧进行了宗教改革,路德的“因信称义”,加尔文的“先定论”,把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路德和加尔文改革后形成的新教,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作业:比较路德教和加尔文教?

教后札记:用材料讲课,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学生配合好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配合不好,整节课会略显枯燥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把要用到的材料及问题事先打在学案上,让学生提前预习,十分有必要。教学中注意学法指导。

文艺复兴教案篇2

第三节 文艺复兴

重点:意大利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手段:电教手段应用:使用《创世纪》flash动画、相关视频资料和图片;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让学生对比中世纪的绘画作品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推测两幅画出现的大概时间,并带着“为什么两幅画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它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开始学习新课。

二、 意大利文艺复兴

详细内容参见“重点突破”。

在引导学生赏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各个方面的成就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掩护?”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当时封建神学在欧洲的地位、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的来源、当时资产阶级与封建神学力量对比等方面分析。要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资产阶级为什么会以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一形式,开始了反天主教会和封建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什么没有公开举起反封建制度的鲜明旗子?”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是理解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的本质的关键。教师“导”正是体现在引导学生的思路集中在“关键”问题上,由此使学生迅速掌握事物的本质。

三、 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艺复兴在十五世纪后期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在十六世纪达到高潮?”

这一问难度较大,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前两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思考,使学生将前两节课所学内容与本节内容较好的联系起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西移大西洋沿岸,刺激了西欧诸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西欧诸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使文艺复兴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基本原因,进而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制作《西欧诸国文艺复兴成就一览表》。有重点的引导学生分析莎士比亚等人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对比此时的作品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品的区别。

四、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详细内容参见“重点突破”

指导学生将十四、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的成就与十六世纪文艺复兴的成就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文艺复兴的范围、时间,认识到文艺复兴在十六世纪达到高潮的史实。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小结

学生回答在导入 时提出的问题,并总结归纳文艺复兴的时间、范围、性质及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有关问题,制作一系列表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设计问题、点拨和适当讲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文艺复兴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文学三杰”和“艺术三杰”及其代表作,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 2.掌握十四五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史料研读、自主阅读等方法,归纳文艺复兴兴起的时间、主要人物及其作品。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提高对历史问题探究、分析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文主义精神(提倡人性、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贡献,认识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是经历磨难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树立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杰”、“艺术三杰”的主要作品及特点。 【难点】

文艺复兴的实质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

史料研读法,自主阅读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意大利的风光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品,同时由老师进行讲解: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和那不勒斯。就在这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伽利略、马可·波罗等伟大的人物。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国度。同学们,在

14、15世纪的意大利

产生了一个影响欧洲历史进程的文化现象——文艺复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

(板书: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过渡】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于意大利兴起,那大家是否思考过,为什么会首先在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呢?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6—27页文字并结合课件展示的有关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史料材料,提问: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教师首先请一位同学回答:

14、15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意大利留存有丰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意大利统治阶层广纳贤才。

教师: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全面,说明他对历史信息的归纳总结能力非常强。

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文艺复兴最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历史背景,教师再次追问:为什么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留存丰富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呢?(教师可以适时提示学生从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内涵思考)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当时意大利民众对于金钱渴望的图片对比《圣经》中的教义“富人进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困难”,帮助学生理解当时意大利的资产阶级与教会之间的矛盾。

对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内涵的思考,学生可以回顾上节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中的知识来回答。 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总结补充:经济基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文化环境——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人才优势——意大利统治阶层广纳贤才;资产阶级与教会阶层矛盾激化。

(二)文艺复兴运动

过渡句:我们学习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那我们现在再来看一下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 1.“文学三杰”和“艺术三杰”

?过渡】在文艺复兴时期,有很多体现人文主义的作品涌现出来,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这一时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品。

请学生阅读教材p27页第3段到p28页第3段的内容,然后完成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

2.文艺复兴运动的传播与影响

?过渡】我们知道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但是却在全欧洲都开花结果了,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的呢?在其他地区又产生了哪些成果呢? (1)文艺复兴的传播

教师请学生讲述文艺复兴传播的情况(学生课前有预习),老师总结: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的广大地区。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欧各国开花各国,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的反映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品,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塞万提斯的《唐吉坷德》,拉伯雷的《巨人传》

(2)文艺复兴的影响

?过渡】文艺复兴运动对于欧洲世界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到底影响了欧洲哪些方面的发展呢?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出示的资料,思考文艺复兴的影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当时和以后两个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冲破了__神学束缚,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宗教改革;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人文主义

?过渡】大家通过刚才的学习对于文艺复兴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人文主义。教师提问到底什么是人文主义呢?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宝座上的圣母》和《草地上的圣母》图片,请学生从人物表情、背景、画面风格等角度对这两幅图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点。

高二的学生能够对于两幅画中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有比较强烈的认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两幅画的不同之处在于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体现的了人性的光芒。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薄伽丘《十日谈》中的《裁判官的故事》,学生通过这个故事,了解到中世纪教会的腐败。

教师出示莎士比亚名作《仲夏夜之梦》的片段,学生通过这一片段,认识到人文主义的另一方面——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通过教师讲授哥白尼发表“日心说”的故事,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当时的人们对于科学和理性的追求。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那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相比大家对于人文主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下面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到底什么是人文主义,然后完成课件中的表格,并举例说明。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

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板书总结: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崇尚理性和科学。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原因、内容、影响等方面对文艺复兴的知识进行回顾。

教师设计探究问题:请学生回去查阅相关资料,说说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情况,并思考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解放人类思想的作用。下节课请学生回答。(伽利略,“现代物理学之父”,改进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哥白尼,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星星运动定律”。作用: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使得天文学从宗教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文艺复兴教案篇4

一、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 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四、教学方法:图片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对比分析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要求: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

教师讲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__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简要介绍__的精神统治。在__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教师】文艺复兴首先在哪个地方兴起呢?为什么?

?学生】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教师】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会在意大利产生而不是其他地区?

分析: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

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教师】资本主义萌芽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__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教师】除了经济和政治因素外,意大利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

2、实质:

?教师】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文艺复兴为什么要借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来反封建呢?

?学生】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而欧洲教会势力很强大,不能直接提出反封建。

3、核心:人文主义

?教师】如何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呢?什么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__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

4、成就:

(1)“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①薄伽丘:(图片)

代表作:《十日谈》

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图片)

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图片)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的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望族、律师。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后攻读法学。父亲逝世后专心从事文学活动,并周游欧洲各国。他还当过神甫,有机会出入教会、宫廷,观察生活,追求知识,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

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图片)

5、意义:

?教师】通过前面对文艺复兴的整体了解,这场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在学生问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总结。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束缚;推动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举例:天文学的“日心说”,物理学的伽利略、牛顿,生物学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新航路的开辟受到人文精神的鼓舞。)

?教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学生】:不反对宗教,只是揭露天主教统治的腐败,反对天主教宣传的禁欲思想。

?过渡】文艺复兴并没有把矛头直指当时的天主教会,而是对教会势力抱有一种和解的态度,而真正提出反天主教会统治的是16世纪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

二、宗教改革

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和宗教体系的框架,让学生对宗教有个基本的了解,如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__和天主教的关系?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在哪里?

?教师】世界三大宗教指:佛教、__。而天主教是__的一个支派。目前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是梵蒂冈城国,这个主权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坐落在意大利罗马城西北角的一个高岗上,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现在让我们回到16世纪的欧洲,一起关注下这场宗教改革运动。

展示三段关于天主教在欧洲统治的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和教材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再归纳总结。

1、背景:

①天主教对欧洲的政治、精神控制和经济压榨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人们对天主教的统治产生质疑。

③德意志成为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矛盾激化。

④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总结: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2、序幕: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揭示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3、内容:

通过展示《九十五条论纲》的资料,让学生归纳并理解马丁·路德的主张。

①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解释“因信称义”和“因行称义”的区别)

②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③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教师】马丁·路德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其观点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

分析: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4、结果:形成了新教

马丁·路德的教义在德国北部和中部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5、性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__。

6、意义:

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精神,如果说文艺复兴启迪了知识阶层的人文精神,那么宗教改革则直接激发了普通大众的人文思想,意义更加深远。其具体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解放了思想,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有利于民族文化和事业的发展,以及民族国家的形成。

八、【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确立起人文主义传统。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一统天下,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两场运动以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反映了共同的时代精神——反封建。著名的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展示自我的表现,其实正体现了我们这节课的——人文主义。

九、【板书设计】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背景(原因):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才 背景

实质(性质) 序幕

核心:人文主义 内容:“因信称义”

成就: 性质:

意义: 意义:

文艺复兴教案篇5

1.文艺复兴的背景

2.人文主义

3.最早的代表人物:但丁和乔托

4.早期的代表人物: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5.全盛时期的“美术三杰”

6.马基雅维利

二、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1.英国的莎士比亚

2.法国的拉伯雷

3.西班牙的塞万提斯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1.哥白尼和“太阳中心说”

2.开普勒和伽利略

3.数学、物理学的发展

4.布鲁诺和弗兰西斯·培根

探究活动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发展的探究活动的设计

举行莎士比亚戏剧节。组织学生编排莎士比亚的名著。在组织时,将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观众,同时,他们也是评委;另一部分,组成几个剧组,他们自行编排、表演莎翁某一剧本的某一片断。各组表演完后,与观众举行见面会,进行交流。之后,由观众评选出表演奖、导演奖、编剧奖、服装奖等奖、音像效果奖项。

教师可以组织多个班级的学生举行这一活动,同时,根据条件,向学生提供有关剧本、莎士比亚戏剧上演时的剧照或已改编为电影的莎剧录像。

文艺复兴教案5篇相关文章: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心得体会5篇

文艺部的工作计划推荐5篇

退文艺队申请书精选5篇

文艺部的工作计划优秀5篇

文艺部的工作计划参考5篇

系文艺部的工作计划5篇

文艺委员竞选的演讲稿参考5篇

系文艺部的工作计划最新5篇

申请加入文艺部的申请书5篇

文艺汇演讲稿6篇

文艺复兴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