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不断学习和改进教案,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进步,成为更具影响力的教育者,教案的多元化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以下是一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美术小鸡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美术小鸡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小鸡,知道小鸡会捉虫的本领。
2.乐于动手操作,会将橡皮泥搓条。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小鸡,知道小鸡会捉虫的本领。难点:会将橡皮泥搓条。
三、活动准备
1.课件及活动所需音乐。
2.彩泥、盘子。
四、活动过程
1.创设农场情境,带领幼儿到农场参观。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农场玩,我们开着小汽车出发吧?
农场到了,猜猜农场里会有什么小动物,依次介绍绵羊、小鸭子、引出小鸡。
2.观看小鸡图片,认识小鸡。
师:仔细看一看,小鸡长什么样子?眼睛呢?嘴巴呢?
小结:小鸡的身上长着软软的毛,一双黑黑的圆圆的眼睛,一个尖尖的嘴巴,两个细细的长长的.爪子。
3.观看视频资料中小鸡捉虫片段,了解它会捉虫的本领。
(1)小鸡是怎么样捉虫子的?请幼儿模仿小鸡捉虫的样子。
4.引导幼儿喜欢玩橡皮泥,会用橡皮泥为小鸡做“虫子”。
(1)出示小鸡,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忙找“虫子”吃。
(2)出示橡皮泥,为幼儿示范将橡皮泥搓圆,搓成小长条并放在盘子里。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分别指导。
(4)教师以小鸡口吻请求吃虫,看看谁做的虫子多。
5.和农场里的小动物一起来做操。
五、活动延伸
我们一起到外面的菜地里找一找还有哪些虫子?
中班美术小鸡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海绵印章印出小鸡,并用棉签添画细节。
2、进一步感受墨色在宣纸上产生的特殊晕染效果。
3、知道工具材料用完后要放回原处,初步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小鸡。
2、宣纸,颜料(黄、褐色、绿),颜料盘,棉签,海绵印章,抹布。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总结小鸡的外形特点。
教师:小鸡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它们喜欢吃什么?干什么?
2、师幼共同讨论小鸡的画法。
(1)讨论小鸡头部的.画法。
教师:先用海绵宝宝蘸些颜色,然后把它印到宣纸上去。
(2)讨论小鸡其他部位的画法。
(3)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内容。
教师:小鸡喜欢在哪里玩?它们喜欢干什么?(可添画小草、小虫等)
(4)教师逐一介绍作画材料,指导幼儿将用过的工具材料放回原处。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提醒幼儿添画细节和背景,也可在幼儿作品上适当添画场景,让画面更丰富。
(2)提醒幼儿用完物品后放回原处,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4、欣赏作品,教师评价、总结。
(1)教师:你画的小鸡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今天你们画的小鸡真有趣,有的在捉虫,有的在唱歌,还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下次我们还可以把它们的好朋友也画上呢!
活动反思:
在充分认知和掌握小鸡形体特征的基础上,幼儿的实际创作才有可能顺利开展。因此,该活动应建立在对小鸡的造型结构尤其是小鸡的侧面特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也可放在科学活动"认识小鸡"后,或放在有关认识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进行。
中班美术小鸡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小鸡的颜色及外貌特征,尝试用海绵表现小鸡毛绒绒的羽毛。
2、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体验粘贴画活动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4、用舒适的方法握笔,享受大胆涂色的快乐。
活动准备:
海绵、贴好双面胶的小鸡轮廓图
活动重难点:
尝试用海绵表现小鸡毛绒绒的羽毛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鸡吗?小鸡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结:小鸡身上有黄色的.毛绒绒的羽毛。
二、教师示范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不一样的小鸡,你们看看,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师:老师用海绵来表现小鸡毛绒绒的毛,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3、操作:拿一块海绵贴在小鸡的身上,但是不能贴到黑线外面
4、幼儿个别操作
三、幼儿操作:
1、请幼儿回到座位旁边
2、重点指导幼儿操作:如果海绵有点大的,可以撕小一点再贴上去。
四、展示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
五、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等会拿着你做的小鸡回教室和好朋友一起欣赏,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中班美术小鸡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动物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喜欢动物似乎是孩子们共同的天性。小鸡是孩子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孩子们对于小鸡的本领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小鸡的动作有浓厚的模仿兴趣。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对玩色产生兴趣,我在此次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孩子们更为自然地融入到活动中。引导幼儿尝试用曲线来表现扭动的小虫,感受小鸡捉虫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棉签蘸画小虫,对玩色感兴趣。
2、感受帮小鸡捉虫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鸡的图片、有太阳和草地的背景板、画有小鸡和草地的幼儿绘画纸、棉签、颜料、擦手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价值分析:组织谈话,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出示背景图
1、提问:看看谁来了?
2、提问:小鸡怎么了?我们怎么帮助它?
小结:小鸡肚子饿了,我们可以喂虫子给它吃。
二、示范操作
价值分析:在游戏情境中,尝试用棉签蘸画小虫,体验玩色的乐趣。
1、出示示范画
提问:小虫长什么样子?
小结:小虫的身体长长的、弯弯曲曲的。
2、教师示范拓印
提问:小鸡要去草地上捉虫,请了一些朋友来帮忙,看看是谁?
指导语:小棉签,喝点水,站在纸上扭一扭,捉到一条小虫子。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分享
价值分析:感受小鸡捉虫游戏的快乐。
提问:你最喜欢哪条小虫,为什么?
结束语:谢谢你们帮小鸡捉了许多小虫,小鸡们再也不会饿肚子了!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帮小鸡捉虫子吧。
中班美术小鸡教案篇5
【设计思路】
中国水墨画,是我们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族间美术,在幼儿园开展水墨画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具有简练、概括的特色,用毛笔蘸墨画画。可大可小,可粗可细,可干可温,挥洒自如,变化无穷,痛快淋漓,中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小鸡是小朋友喜欢,又熟悉的小动物,教他们画小鸡,比较容易,幼儿学得快、学得牢,也学得轻松。很适合幼儿作画大胆,构思夸张的特点。
【活动目标】
1、学习水墨画的握笔和用笔方法。用毛笔的侧锋画椭圆、中锋勾线和画圆点,表现小鸡的外形特征和不同姿态。
2、能大胆下笔、激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3、培养幼儿喜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群鸡”,带领幼儿观察小鸡的外形特征及动态。
2、带领幼儿欣赏内容简单的水墨画若干幅。
3、操作材料“小鸡”,活动贴绒小鸡、宣纸。墨汁、毛笔、洗笔瓶、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小鸡,激起幼儿兴趣。
1、教师从盒子时拿出三只小鸡,让小朋友观察,并讲述鸡妈妈孵出了一群可爱的小鸡,请小朋友帮鸡妈妈看看小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长得怎么样。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小鸡长得很可爱、圆圆的头、圆圆的身体、还有尖尖的嘴,肚子底下长着两条细细的腿。
2、引导幼儿欣赏“群鸡”图。
出示图画“群鸡”:提问:你们看这幅画家爷爷画的一群鸡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在做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结合自已平时对小鸡的了解,理解国画中各小鸡的动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
3、出示动贴绒小鸡,变化小鸡的各种不同姿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提醒幼儿可画出各种神态的小鸡。
二、引导幼儿学习水墨画笔锋的基本用法
1、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水墨画方法来画小鸡。它是用毛笔和墨汁来画的。
2、教师示范:先用毛笔蘸上水墨,让毛笔躺下来,稍稍用力画出小鸡的头和翅膀,翅膀比头画得大一点,再用笔尖像走路一样勾出小鸡的嘴巴,胸,肚子和爪子,最后用笔尖(像跳一样)点出鸡的眼睛。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鸡妈妈现在要请小朋友给小鸡画像,它还想问问小朋友画的小鸡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幼儿先观察操作材料,后在其空白处作画,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指导幼儿掌握用笔方法
四、总结评价
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感谢小朋友为它的小鸡画像。游戏:“小鸡小鸡在哪里”。
中班美术小鸡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