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锣和鼓教案精选8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教师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课堂节奏,确保教学内容的顺利推进,为了提高教学能力,我们要认真写好详细的教案,下面是一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音乐锣和鼓教案精选8篇,感谢您的参阅。

音乐锣和鼓教案精选8篇

音乐锣和鼓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习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在间奏处,创编不同的刷牙节奏和快乐的象声词。

3.体验牙齿健康和快乐的情感。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健康卫士穿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口中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

小朋友们,你们猜出这个谜语的答案了吗?

二、复习第一段歌曲。

1.教师播放录音,请小朋友小声的跟着音乐唱第一段歌曲,合着音乐拍手,掌握乐曲节奏。

2.教师弹琴,小朋友跟着钢琴演唱第一段歌曲。

三、学唱第二段歌曲。

1.教师演唱第二段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2.教师弹琴,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1-2遍。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哈哈大笑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咕噜噜,哈哈哈哈哈。

3.跟着音乐,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创编刷牙动作和象声词。

1.幼儿创编第一段刷牙时的动作,并把动作做出来,大家学一学。

2.创编漱口的声音,如"咕噜咕噜噜",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如"啦啦啦啦啦,哈哈哈哈哈"等。

3.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表演,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哈哈大笑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咕噜噜,哈哈哈哈哈。

4.请表现好的孩子表演歌曲。

五、参加牙膏舞会。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好听的歌的名字是什么?我们唱着歌曲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那品是你们刷牙的时候,还要用到谁呢?(牙膏),今天,班级里的小朋友们为我们准备了一场"牙膏舞会",你们想参加吗?让我们出发吧!

活动反思:

幼儿都知道刷牙可以保护牙齿,但事实上幼儿不喜欢刷牙,不知道怎样正确刷牙。活动中不仅让幼儿懂得如何刷牙,而且让刷牙有了音乐,有了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幼儿在意识上接受了,所以他们变得愿意刷牙,喜欢刷牙了。

音乐锣和鼓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内容的聆听和表演,感受小蜜蜂的形象。

2

?指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小蜜蜂》体验小蜜蜂飞的形象。

3、在实践中复习四分、八方节奏,初步感受歌曲旋律方向。、

教学重点:用欢快、活泼的歌曲演唱歌曲

难点:体验小蜜蜂飞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歌曲《去郊游》导入

2、多媒体出示各种花

3、出示小蜜蜂采蜜图片

二、熟悉歌曲节奏

1、小蜜蜂在做什么?它飞去采蜜的时候有时候飞到快,有时候飞到慢。

2、出示小蜜蜂快慢速度节奏,区分节奏的`不同

3、用手拍出节奏

4、引导学生用小蜜蜂飞行动作慢飞,快飞。

5、教师弹琴,随音乐做小蜜蜂快慢速度飞行

三、学唱歌曲中间部分歌词

1、聆听全曲

说说听到了什么内容?

2、教师范唱

小蜜蜂采蜜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3、学唱小蜜蜂采蜜的过程

用二拍子强弱节拍边拍边念歌词

4、小蜜蜂采蜜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带着欢快的心情念歌词

5、随琴声演唱

6、用二拍子强弱节奏打拍子边歌曲

四、学唱全曲

1、出示全曲歌词

2、师生合作:师唱黑色歌词,生唱红色歌词

3、角色互换

4、学生合作:分组演唱歌词

5、随音乐分组演唱歌词

6、完整演唱歌曲

再次带着小蜜蜂采蜜欢快的心情演唱

五、角色表演

1、介绍小蜜蜂采蜜的方式

2、请个别学生扮演小蜜蜂飞行采蜜,另外的学生扮演花朵

3、播放歌曲伴奏随音乐采蜜

六、寻找小蜜蜂飞行路线

1、教师边唱歌曲,边画出小蜜蜂飞行路线

2、小蜜蜂飞行路线是按照音乐中的什么飞出来的?

3、引导学生边画边唱歌

4、用小蜜蜂飞行动作来表现小蜜蜂飞行路线的高低

六、拓展延伸

1、播放小蜜蜂歌曲

2、说说着学校里什么时候经常听到?为什么中午学校里会放这首歌曲?

3、随音乐学小蜜蜂辛勤的飞

4、随音乐出教室

音乐锣和鼓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倾听、表演,进一步熟悉《让座》《雨中接妈妈》等的角色。

2、大胆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头饰、服装、乐器等,提高动手能力。

3、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欣赏同伴的表演。

活动重点:

通过看、倾听、表演,进一步熟悉音乐的角色和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活动难点:

大胆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演出服饰、乐器,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美工区:绘画纸、蜡笔、牙膏盒、牛奶盒、卡纸、蜡光纸、易拉罐等。

表演区:制作好的演出头饰或面具、打击乐器等去进行表演游戏。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教师:刚才我们唱了什么歌呀?,唱的真好听,像小音乐家一样。你知道音乐家是做什么的吗?

2、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来当小小音乐家,谁来说说如果你去当小小音乐家你会怎么做?音乐家要在哪里表演?还需要什么道具呢?

二、交待区域操作要求。

美工区:小朋友可以在美工区用硬纸板、彩纸、挂历、包装纸等材料去剪贴制作各种各样的演出服饰、头饰、乐器等。

表演区:今天这里有你们制作好的面具、服饰,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报名做小音乐家进行表演。负责后台的小朋友要及时调度好节目顺序,制作好海报和节目表等。

三、小朋友自主选择区角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争抢用具,用完后要学会自己收拾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四、结束活动。

教师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扬在游戏中认真、有创新和收拾用具收拾的好的小朋友。

音乐锣和鼓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掌握歌曲歌词,能唱准附点音符。

2、理解歌曲中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用两种歌声表现歌曲。

3、知道秋天来临树叶的变化,理解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活动准备:

1、图谱与根据歌词绘制的图谱想结合。

2、图片(光秃秃的大树在哭泣)

3、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发声练习。

1、带领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进活动室。

师:“今天你们扮演小树叶,跟着妈妈飞舞吧,听,音乐响起来了,小树叶们快找一个位置坐下来吧。”(幼儿进场)

2、发声练习“沙”。

小树叶飞舞的时候飞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幼儿根据经验自由讲述)。那我们来听听吧它是怎么唱歌的呢(教师范唱)

3、小树叶飞舞的声音好听吗?那我们也来学一学。(2~3遍)

二、学唱歌曲《小树叶》

1、学习歌曲第一段。

(1)、出示图片(树妈妈在哭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是谁在哭?”“原来是树妈妈在哭,你们知道大树妈妈为什么哭?”(让幼儿自由回答,引导幼儿观察树)教师随机讲述故事:“树妈妈在想念她的孩子小树叶,越想越伤心,所以哭了。”

(2)教师范唱第一段,幼儿倾听。

老师把树妈妈想念小树叶的故事编了一段好听的歌曲

(3)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4)根据节奏将第一段歌词念1~2遍。

(5)配上音乐与老师将第一段唱两遍。(注意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2、学习歌曲第二段。

(1)师:哎呀!树妈妈这么伤心,小树叶听到了,就给树妈妈寄来了一封信。

(2)出示一封“小树叶”的信,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3)“小树叶在信上写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相应的图谱)“树妈妈听了小树叶的信后,心里会怎样想?”

(4)出示歌词图谱:我们也来读一读信吧: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

(5)教师范唱歌曲第二段。

师:“老师把小树叶写来的信编成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想听一听?”

(6)幼儿看图谱听音乐演唱歌曲第二段,提示幼儿唱准附点音符。

3、看着图谱完整歌唱整首曲子,启发幼儿用两种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师:“歌曲的第一段讲了什么?小树叶是怎样的心情?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歌曲的第二段讲了什么?小树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什么声音演唱?”

(指名幼儿尝试,集体完整唱一遍)

4、这么好听的歌曲还没起名字呢,我们来给这首歌曲取个好听的名字吧。(幼儿自由起名字,出示歌名:小树叶)

三、用多种方式练习演唱

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的本领了。

1、分男女生演唱;

2、分小组演唱;

(表扬幼儿:你们唱得真棒,老师也被你们感动了,来掌声鼓励!)

四、演唱表演

幼儿扮演“小树叶”,围着“树妈妈”唱歌跳舞。

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你们是不是急着想来表演一下呀?

交代游戏规则:第一段你们听到“小树叶离开了妈妈”时你们就边做动作边飘离开妈妈身边;当第二段听到“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你们就慢慢飘到妈妈身边跟妈妈跳舞。

音乐锣和鼓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

动画片《猫和老鼠》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过,它是一部非常经典、家喻户晓的动画片,是很多小朋友的最爱。我们班里就有不少动画片迷,把该片vcd拿到班内播放。幼儿们对动画片中的两位主角——猫和老鼠,不但特别熟悉而且非常喜欢。自由活动时,我常常看到他们模仿动画片中的情节,虽然幼儿们还只是在玩些最简单的躲躲闹闹的情节,但他们却玩得极其投入。于是,我就想到了利用现有的片源,把幼儿最熟悉的形象结合到音乐中去,这样就使原本很普通的乐曲活了起来,有了生命,于是产生了这个音乐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唱唱、动动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学会歌曲。

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游戏,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的形象。以及表现出猫捉老鼠的音乐情景。

3、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主动地参与游戏。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

1、录有aba段和a段音乐的磁带。

2、猫和老鼠的录像带(与aba段乐曲相吻合)。

3、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老鼠胸饰;猫胸饰一个。

四、活动过程:

1、听《小鸟飞》乐曲,走小碎步飞人活动场地。

2、复习歌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唱出小老鼠害怕的声音,并能表现出害怕的样子

3、看录象片,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看看里面有谁?

(1)听一遍完整的乐曲。

师:看完动画片来听一段音乐,仔细听听音乐开始是谁来了,接着谁出现了,最后又是谁来了。

(2)边看录象边听音乐。

师:现在再来听一遍这首音乐,这次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看动画片,看看小朋友刚才讲的对不对。

(评析:幼儿在完整地欣赏过乐曲之后,已对乐曲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通过视听结合,让幼儿边看边听,进一步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

4、感知a段乐曲,并能用动作来表现乐曲的轻快。

(1)师:小老鼠是什么样子的?请大家跟着音乐来学一学。

(评析:幼儿们由于对小老鼠的形象、动作、体态非常熟悉,所以在跟着音乐学做小老鼠时,他们的情绪高涨,每个人都在很投入地学,而且做出来的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2)请个别幼儿示范学小老鼠走小碎步的动作,其他幼儿练习小碎步。

师:这几只小老鼠学得真像,他们的脚步走得又轻又快,其他的小老鼠们一起来学一学,走路的时候要踮着脚轻轻走,快快走,小心别让猫发现了。

(3)幼儿听着a段乐曲学做小老鼠。

5、分角色游戏。

(1)师:老师来做猫,小朋友做老鼠,猫出来时老鼠会怎么样?

(2)师:猫睡觉时,老鼠出来偷东西是怎么走路的?猫出来时,老鼠要快快躲起来,躲好后不可以发出声音。小老鼠走路要轻轻地,别吵醒猫。

(3)幼儿听音乐游戏。

(4)师:小老鼠们已经累了吧,那我们回去了,千万别惊动了猫。

(评析:该活动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极为喜欢的动画片中的角色为音乐形象,而且情节简单有趣,符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动作促进音乐的理解,音乐又使幼儿愉悦,在不知不觉之中,幼儿通过动作感知音乐,积极表现,积极参与,兴奋、主动。幼儿在音乐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用各自的动作方式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锣和鼓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理解并记住歌词内容。

2、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活动重点: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图片

2、歌曲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老师这儿有个谜语,猜猜是什么小动物?“圆圆脑袋黑油油,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2、师:对了,是小蝌蚪。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长什么样呢?(展示真实小蝌蚪的图片)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老师丰富歌词。

二、熟悉歌词引出图谱。

1、师:小蝌蚪的头是怎么样的啊?

对了,圆圆的脑袋,是什么颜色的?

圆圆脑袋,黑油油(师出示图谱,幼儿集体念一次)

2、师:小蝌蚪还有什么啊?

对了,小蝌蚪还有细细的尾巴,它的小尾巴啊在小河里扭呀扭。

细细尾巴,扭呀扭

3、师:小蝌蚪在小河里面干什么呢?

它在小河里面转圈游,转呀转,游啊游。

4、师:小小蝌蚪,游游游,他在干嘛啊?

小小蝌蚪,游游游,它是在找妈妈,它说妈妈妈妈,在哪头?小朋友一起说。

5、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谱念一遍歌词

?小蝌蚪找妈妈》

小小蝌蚪,游游游,圆圆脑袋,黑油油,

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

转呀转,游呀游,

小小蝌蚪,游游游,妈妈妈妈,在哪头?

三、学唱歌曲。

1、师:老师把“小蝌蚪找妈妈”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清唱一遍。你听到了什么?咂咂咂这个词要学一学

3、老师弹奏并演唱第二遍,可以边听着音乐边打节拍。(边拍手)

4、第三遍继续熟悉歌词与乐曲。老师领唱:我们一边看图谱,一边唱,会唱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唱。

5、幼儿演唱2-3遍,鼓励幼儿唱的时候创编一下动作。

四、创编动作。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在小椅子跳得真漂亮,我们在中间来跳一跳。

起立,站到当中,我们边听音乐,自己边想动作,一起来当当小蝌蚪。

2、师:我看到···做的很好看,请她来跳一跳。然后,大家一起来学一学。(请个两三个小朋友)

3、师:我们再来听音乐边唱边跳一跳?

4、游戏:小蝌蚪在水里干什么呀?它要找谁呀?(妈妈)我们来做小蝌蚪一起来在水里游一游,去找一找妈妈在那里,找到妈妈要说什么?(妈妈找到了)!(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小蝌蚪,另外一位老师扮青蛙妈妈)游戏二次。小结:今天我们玩了一个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表扬一下自己吧。

音乐锣和鼓教案篇7

一、 教学目标:

学习在音乐伴奏下表现小兔轻盈,协调的跳跃动作。

二、教学准备:

1、场地布置:情境布置(花、草、树木)

2、兔子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录音机(录音带)。

三、 教学过程:

1、以律动形式进入教室。

“兔宝宝,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到树林里玩?高兴吗?(高兴)好,那么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2、进教室后,教师让幼儿坐在地上 ,欣赏曲子。

(1)第一遍听曲摆头:“兔宝宝们,让我们在草地上休息 一下,听一首好听的曲子,你们可以跟着曲子左右摇着小 脑袋。”

(2) 第二遍摆头拍手:“让我们把手也拍起来吧!”

(3)第三遍竖起耳朵摆头:“宝宝们竖起小耳朵再认真听

听这首好听的曲子。”

3、动作示范,讲解,结合音乐进行练习。

“曲子好听吗?(好听)妈妈现在跟这首曲子为宝宝们跳一] 支舞好吗?[教师结合音乐完整示范](好)舞蹈好看吗? (好看)妈妈想问问你们,妈妈在跳舞时脚踩在地上有没有发出嘣嘣的声音呢?(没有)对了,所以我们跳舞时必须先将两腿弯曲,然后轻轻的跳起来,再轻轻的落到地上。像这样,[教师跳两遍]轻轻的跳起再轻轻的用脚尖落地。好,现在,宝宝和妈妈一起做。[教师分解示范,幼儿跟做]那么现在宝宝自己跳,妈妈看看谁跳的舞最漂亮。

[结合音乐进行练习]

刚才宝宝跳得很漂亮,让我们跟着这首好听的曲子一起跳吧!

4、游戏。

“兔宝宝,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好吗?(好)那么等一会儿,你们听到音乐时,就在树林里跳舞,音乐一停,宝宝们要赶快把自己藏起来,躲到树林里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去。当音乐再响起来时,妈妈就要来找你们了。被抓到的兔宝宝就跟着妈妈一起跳着去找其他的'小伙伴。好,游戏开始。”

5、结束。(以儿歌形式出去)

“今天,到树林里我们听了好听的音乐,学会了漂亮的舞蹈,还做了有趣的游戏,那么现在我们要回家吃饭了。”

[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音乐锣和鼓教案篇8

课题:《摇篮曲》

教具:钢琴、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歌曲的表演情绪

2、了解摇篮曲

3、了解欧洲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1、体会摇篮曲温柔的曲风

2、掌握f大调

课型:综合活动课

教学方法:启发提示式、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问好

2、发声

二、导课

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最幸福的不过是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的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妈妈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三、进入新课

介绍作者: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一1897)德国作曲家。13岁就为生活而奔波。20岁到各地演出,结识了李斯特、舒曼等艺术家。舒曼称他为“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1862年,他迁居维也纳,担任合唱指导、乐队指挥。勃拉姆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其中,有四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及管弦乐曲等。

1、学习f大调

2、节奏为解决这个难点:教师在琴上弹奏,学生模仿节奏型,可自创。

3、视唱

4、范唱(多媒体)

5、唱谱

6、读词有感情的朗读

7、再次收听范唱(带问题)

-----------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来演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8、完整唱完全曲用富有弹性的、温柔的声音演唱--------解决重点问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通过本课,我们了解了摇篮曲的演唱情绪与方法,体会到了勃拉姆斯这首摇篮曲的风格,我们被勃拉姆斯所做的这首细腻的歌曲所打动,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回去后,大家可以查找还有多少首摇篮曲,不妨找出来做做比较,看看他们的曲风有什么不同。

音乐锣和鼓教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欣赏类音乐教案推荐8篇

小木偶音乐教案8篇

欣赏类音乐教案通用8篇

音乐组工作计划精选8篇

小学音乐上册教案最新8篇

幼儿园舞蹈音乐教案8篇

走和跑音乐教案模板8篇

小树叶中班音乐教案8篇

画蚂蚁音乐教案8篇

2024高中音乐鉴赏教案8篇

音乐锣和鼓教案精选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0444